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是一位獨樹一幟的天才。他1844年出生,在大學裡學的是古典學。這個學問研究古希臘羅馬的文獻,有點像咱們中國古代的“訓诂學”。在學習古典學的時候,尼采就展現了天才的語言和思維能力,24歲博士還沒畢業,就當上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學教授。
我們先來看看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怎麼回事?它們怎麼造就了希臘悲劇,又讓希臘悲劇走向衰落?
在尼采看來,在古希臘神話裡,有兩個神和藝術有密切的關系:一個是日神阿波羅,另一個是酒神狄奧尼索斯。這兩個神在尼采那裡都有豐富的象征意義。
日神阿波羅是光明之神、預言之神,象征着智慧和理性,代表繪畫、雕塑、建築這些具象的藝術。具象,就是說這幾種藝術的形式都看得見摸得着,它們強調恰當的比例、和諧的限度。在希臘人看來,認識阿波羅的主要途徑是夢。他會在夢中對預言家顯現,把神谕傳達給他們;畫家、雕塑家和詩人也會說,自己在夢裡看到了神的形象,之後再把這些夢中的形象用作品表現出來。日神的藝術,表現的都是個體的事物,比如一位相貌英俊的神靈,一座莊嚴肅穆的神廟。在日神的藝術裡,個人和藝術品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跟日神相對的,就是酒神狄奧尼索斯,他象征狂野的原始力量。與他相應的藝術是音樂,因為音樂是一種沒有固定形象的藝術。跟酒神溝通的方式,當然就是醉。酒神精神就是喝醉之後那種迷狂的狀态,有激情的爆發,也有神秘的直覺。酒神代表的是一種超越個體,跟自然合一的狀态。在酒神藝術裡,人和藝術品之間沒有距離,人完全融入藝術。
我們已經了解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分别代表了藝術的兩個不同的側面,那它們和希臘悲劇又有什麼關系呢?
我們已經了解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分别代表了藝術的兩個不同的側面,那它們和希臘悲劇又有什麼關系呢?
尼采認為,悲劇就是因為這兩種精神誕生的。希臘悲劇到底如何産生,在學術界其實是一個很有争議的問題。一般認為,希臘悲劇是從獻給酒神的頌歌和舞蹈發展起來的。最開始,是人們的合唱,後來發展出領唱與合唱的互動。這樣,悲劇中就形成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合唱隊之間的矛盾。劇作家利用這些可能的矛盾創作劇本,表現人類被諸神和命運打擊的生活,這就是悲劇。
但是,尼采不認同這樣單純曆史性的解釋,他要把悲劇的起源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尼采認為,希臘人認識到,人生注定是悲慘的。這個世界缺少理性、缺少秩序,有諸神的無情、命運的戲弄、生命的短暫,也有頻繁的戰争和艱辛的生活。尼采用一則古希臘的寓言,揭示了人生悲慘的真相。有一次,酒神的老師跟一位國王說:你們人類就是一群朝生暮死的短命鬼,對你們來講最幸福的是從來沒有降生;次等的幸福就是早點死去,不要在這個世界上停留更久。
在尼采看來,這種悲慘的現實或許是人生和世界的底色,但是希臘人沒有因此沉淪,而是創造出各種藝術來加以對抗。一類藝術就是“日神的藝術”,希臘人用雕塑、建築和詩歌,去描繪美麗的、和諧的形象;或者把世界慘烈的真相變成充滿魅力的詩歌,就像荷馬在《伊利亞特》裡面歌頌殘酷的戰争和諸神的強大。用日神的方式,希臘人給這個慘烈的世界加上一層優美的面紗,一個如夢如幻的表象。另一類藝術是“酒神的藝術”,人們縱情在集體的歌唱和舞蹈中,忘卻殘酷的現實。
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揭示了人生的不同側面。而在悲劇這種藝術形式裡,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達到了平衡。所以尼采認為,悲劇是希臘人發明的最偉大的藝術。
具體來說,悲劇的主角是個體的,代表日神精神。悲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用詩歌的韻律顯示出這個世界悲慘的真相,通常都是表現諸神或者偶然性對個體的打擊。悲劇裡面的合唱隊,代表酒神精神。合唱渲染了情節中的悲劇性,給觀衆帶來更大的情感沖擊,讓觀衆融入酒神主導的迷狂狀态,在合唱裡面人們的痛苦得到承認和升華。同時,合唱隊也是悲劇中的情節和觀衆之間的一道阻隔。它讓觀衆感到,劇中的悲慘故事不會直接傷害到自己,從而給他們提供一些安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就是這樣在悲劇中達到平衡。
尼采認為,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前兩位,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都是偉大的悲劇藝術家。他們的作品表現那些偉大的個體遭受的悲劇命運,比如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同時,在他們的作品裡,合唱隊發揮着重要的角色,既放大了觀衆們的痛苦,又讓觀衆與合唱隊融為一體,用消解個體的方式安慰了觀衆的痛苦。
可是,如此偉大的希臘悲劇,隻維持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衰落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尼采看來,悲劇衰落的原因,是理性和秩序戰勝了激情和迷狂。有兩個人共同扮演了“悲劇殺手”的角色,一個是哲學家蘇格拉底;另一個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中的第三位,歐裡庇得斯。
蘇格拉底作為哲學家的代表,要求人們處處講道理,他要用理性馴化激情。悲劇作家歐裡庇得斯接受了蘇格拉底對理性的推崇,在戲劇裡也處處展現理性的精神。在情節上,悲劇主角遭受打擊,不再是因為諸神任意的安排和無常的命運,而是因為自己理性不足,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這樣一來,悲劇失去了神秘和荒謬的要素,也就失去了給人帶來恐懼的力量。在藝術形式上,歐裡庇得斯不再需要合唱隊把人帶入到迷狂的、靈魂出竅的狀态,對白的作用大大超出了音樂。結果就是,酒神精神逐漸被日神精神戰勝和代替;無意識的音樂創作被有意識的哲學反思代替;直面痛苦和悲慘的悲觀主義,被理性的樂觀主義代替。悲劇很快走向衰落,被低劣的喜劇代替。
這就是《悲劇的誕生》的核心觀點。尼采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既對立又互補的關系,解釋了希臘悲劇的産生;又用“日神精神”壓倒“酒神精神”,解釋了悲劇的消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