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母模仿熊孩子拆家完整版

父母模仿熊孩子拆家完整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7:44:51

人物速寫

年近天命之年的王新亞,打小兒就癡迷機械。

6歲左右,就管不住手,拆裝家裡的鐘表、收音機、縫紉機。為此,沒少挨揍。

他說,“手癢癢,就想拆開看看是怎麼回事兒。”

17歲,進技校,如願以償學習井下專業,還是跟機械打上了交道。

20歲,進油田,管不住腿,兩次找領導調崗,要去維修班學習設備維修知識。

他說,“看守油井能發現問題,維修班才能解決問題。”

如今的他,已經自學設備維修、電工、電氣焊、采油地質、采油工程等知識,成為采油一線排頭兵。

48歲,一直奮戰在油田生産一線,一直在解決問題。

父母模仿熊孩子拆家完整版(拆家熊孩子變身采油排頭兵)1

王新亞維修閥門

管不住手的熊孩子

1974年9月,張家口懷安縣王家老二出生了。大名王新亞,小名六子。不過六子與生俱來的,還有“拆家”的基因。

五六歲還沒有桌子高的六子,盯上了家裡唯一的小機械馬蹄表。“感覺表一直轉很神奇,就想拆開看看是怎麼回事。”王新亞回憶。

父母都是老師,每天早出晚歸。王新亞說,“白天父母都上班了,家裡就我們哥仨。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把表拆了。第一回裝好了表不走了,還好第二回拆裝好又走了。”

眼見沒露出什麼馬腳,王新亞的手又伸向了家裡的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拆開後蓋沒敢動,怕裝不好挨揍。”王新亞說,“其實也沒少挨揍,僞裝得再好,當時也是個孩子。挨揍多了,也就皮了。”

1981年,王新亞家添了一台縫紉機,“六子,你要敢動我的縫紉機,小心我揍你。”母親說。

“确實忍了幾天,沒敢拆。後來姑父回來,給縫紉機上油保養,我站旁邊看,總覺得連杆原理鬧不明白,還有它是怎麼勾線的?”王新亞說,“最後還是找機會把縫紉機給拆了。”

1986年,王新亞家蓋了新房子。鄰居們得知5間房的電線、插座、燈泡等,全是12歲的六子弄的,很吃驚。“父母知道我愛鼓搗這些,習以為常,估計也是為了省點雇人的錢。”

村裡有個修電器的鋪子,沒事兒王新亞就跑過去幫忙。“拆電機、纏線圈、烤瀝青……不要錢,白幹。”王新亞說,“我從小就是喜歡機械、物理啥的,就想多了解點這方面的知識,技校學的也是井下專業。”

那時,大舅家的表、叔叔家的電器有了毛病,也都找六子來修。時至今日,家裡開關壞了,哥哥弟弟都習慣地說:“等六子回來再修。”單位的門壞了、燈不亮了,同事們也都習慣地說:“找王工匠去。”妻子有時也“抱怨”,“别人家的東西壞了,都買新的。你倒好一直修修補補,總用舊的。這洗衣機說不讓你修,非得修,白花100多。”

王新亞說,“也不是啥都能修好,家裡洗衣機壞了,又沒管住手。拆開看看是馬達的問題,花100多塊錢買了個新的裝上,用了兩天又壞了。最後隻好買了個新的洗衣機。”

父母模仿熊孩子拆家完整版(拆家熊孩子變身采油排頭兵)2

王新亞與同事分享電器維修技術

管不住腿的新職工

1994年,技校畢業後,王新亞成為華北油田采油四廠一名新職工。剛進廠,王新亞在采油隊上了3個月夜班。“主要工作就是巡井,其實就是看大門的。20歲的小夥子,整天幹這個覺得沒啥意思。”王新亞回憶。

覺得沒勁的王新亞,擡腿走進陳隊長的屋,希望調崗。“那就别上夜班了,上大班幹點兒活。”陳隊長倒也好說話。

上大班早上8點來,下午4點走。“大班就是給油井換換盤根,草高了打兩鍬,有坑了墊墊土……”“朝八晚四”的工作幹了3個月,王新亞又擡腿走進陳隊長的屋,還是希望調崗。“井上設備出了問題,我們都得喊維修班的來修。我見他們修過。覺得維修班能學技術,想去維修班幹。”

陳隊長點頭了。過了幾天,王新亞開始跟着維修班長劉吉東學手藝。

“頭一回保養電機,我鼓搗了5個小時。這點活兒劉班長半小時就幹完了。”王新亞說,“差就差在我把電機端蓋的3根螺絲都擰下來了,裡邊端蓋松了,加完黃油再對,螺絲孔都對不上。劉班長隻卸兩根螺絲,第3根螺絲留幾扣。從縫隙内加完黃油,直接緊固就行,不用再對螺絲了。”

“老師傅們這些長年累月積攢的小技巧很實用,這是書本上學不來的。”王新亞說,“當時油井用的是老式注水泵。結構很簡單,維修卻很費勁。”

這種泵閥座很難拆,密封在一個筒裡,螺絲鏽死了之後,工具也使不上勁兒。隻能架火烤,固定住後,用50噸的千斤頂硬頂出來。

時間久了,王新亞他們開始琢磨着造一個工具,“回回都得去拉千斤頂,太煩了。”王新亞說,“我們找了一截報廢抽油杆,一頭焊一個U型套,一頭焊一個鐵頭,中間套一個來回滑動的鐵管。U型套鈎住閥座,利用滑動的鐵管撞擊鐵頭的沖擊力,一點點把閥座卸下來。”

在維修班這8年,王新亞一邊跟着老師傅們學手藝,一邊制訂學習計劃自學:對照現場設備查資料,了解它們的功能、原理;沿着一根根交錯管線跑現場、走流程。自學機械設備維修、電工、電氣焊、采油地質、采油工程等知識,心得筆記厚厚幾大本。

“可以說維修班這幾年學的知識,是我這28年在油田站穩腳的基石。”王新亞說。

勤練習的“菜鳥選手”

2001年,華北油田組織職工技能競賽。

“新亞,你去打比賽行嗎?”領導問。

“行。”王新亞回答。

這次簡短的對話後不到兩個星期,王新亞被培訓班淘汰了。臊眉耷眼的回到廠裡,“走到辦公樓梯口,一堆同事在那。領導開玩笑說,‘笨死了,這麼幾天就讓人淘汰了。’當時我别提多尴尬了。”轉過年,華北油田又組織職工技能競賽,領導又讓王新亞去打比賽。同樣,還得先過培訓淘汰關。“咱是菜鳥選手,就是來開開眼。”這是當時王新亞對自己的定位。

這次一共60多名候選人,每周比一次,淘汰一次,最後剩6名選手去滄州任丘參賽。這一次,王新亞每周淘汰賽都是第一名,一路過關去了任丘。

該正式比賽了,王新亞他們發現,比賽新增了管路組裝、油水井生産日報表兩個項目,他們之前沒接觸過。“頭天晚上我們臨時抱佛腳,管路組裝還好點。空間想象力強點,識圖快點,也能拼湊起來。難就難在日報表上了。”王新亞說,“比賽會提供一堆數據,需要計算出結果,然後填到表上。關于數據計算方法,六個人分成兩派,各自堅持己見,隻好各算各的。”

其實,王新亞屬于“第三派”算法,隻是沒有人支持。比賽結束後,王新亞的算法是對的,得了98分,加上管路組裝的98分,王新亞成了這次競賽的冠軍。

“拿了個第一,我也開始在技能競賽這個圈兒小有名氣了,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的次數也多了。我的經驗就是,訓練刻苦,勤動手是一方面,關鍵是得全身心投入,腦子裡隻能容下比賽這一件事兒。”王新亞說,“這樣做也有弊端,每參加一次技能競賽,我就跟得了場病一樣,精氣神得緩半年,才能恢複。”

2006年,王新亞代表華北油田參加國務院國資委組辦的“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采油工比賽。“去的時候我就準備好了,這是最後一場技能競賽,拼完這一次,回來我就‘退役’。”王新亞說。

6月13日,王新亞和其他參賽選手到二連浩特參加3個月的集訓。“拿不上名次,就是白來了;要想拿上名次,怎麼也得掉幾斤肉。”王新亞說,“比賽有個電機接線頭的項目,3圈電線6個線頭,用萬用表量出來,接到3相電上,同一線圈兩個線頭不能接到一相電上,否則一通電就會燒電機。”這個項目,平時王新亞需要18分鐘,但是比賽限時12分鐘。為壓縮這6分鐘,王新亞練了幾千次。“練到閉着眼也能接好的程度,反複練習形成肌肉記憶。不能有思考猶豫的時間,這樣才能在12分鐘内完成。”

即便反複練了幾千次,正式比賽時,王新亞還是超時了。“換了比賽場地,手有點生了,12分鐘多點才完成,扣了點分,最後得了個銀牌。”王新亞說。

愛動腦的“王工匠”

2006年,王新亞升官了——副站長,“28歲的副站長,算是廠裡最年輕的站長了,說實話也有點壓力。”王新亞說,“領導認可咱,咱更得賣力氣,做出點成績來。”

安63-5井有段時間犯病了,“上午換了盤根盒,下午就壞。一天得換兩次,持續了十多天。”王新亞說,“換得都煩死了,盤根盒壞了,油泚一地,還得收拾。關鍵是老換盤根停機,耽誤生産啊。”

“盤根盒也不複雜,就是裝在抽油杆和油管間的十來個密封盤根,保證抽上來的石油順利流進油管,不外噴。這屬于易耗品,也不貴,基本上十多天就換一次。”王新亞說,“坐下來研究吧,潤滑液不夠,抽油杆幹磨,溫度高燒了?抽油杆不在油管中間,偏磨擠壞了?也就這兩種可能。”

病根找到了,關鍵是怎麼治。“我把盤根盒一分為三,上邊放5個盤根,下邊放5個,中間放潤滑油。”王新亞說,“做出樣品來一實驗效果不錯,解決了抽油杆幹磨的問題。”

針對抽油杆偏磨這個問題,王新亞在盤根上加裝了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左右搖晃,調整好後,可以自動校準,确保抽油杆運動時,始終處于油管正中心。”

花了4000塊錢,把改良版的盤根盒做出來後,拉到油井實驗,堅持了半年多才更換。“後來我們又改良了一下,如今已經在油田幾十口采油井推廣安裝。”王新亞說。

在油井采油過程中,由于原油含蠟,時間久了蠟就會粘在油管内壁。“類似于血管的血栓,堵住了,原油就流不動了,有降産甚至停産的風險。”王新亞說,“最早油田采用熱洗除蠟,用循環泵把熱水注入油管清洗。後來開始往油管加注專用除蠟藥劑。”

這種專用藥劑将近8000元一噸,一口井一次加藥50公斤,一周左右加一次。“時間長了,我們發現加藥的頻率越來越快,藥量也越來越大,不然還是凝蠟。”王新亞說,“現在這樣類似在自來水管,一次倒進50公斤藥。一擰水龍頭,幾分鐘就沖沒了。我就想能不能做個東西,讓50公斤藥分散加入油管,藥在油管内停留時間越長,除蠟效果越好。”

按照腦海中的構想,王新亞開始試制樣品。“這個裝置也挺簡單,就是利用無平衡管液體自重原理,選擇不同孔徑的加藥孔。經過反複實驗,3-5毫米的孔徑正合适,太大了流得快,太小了藥劑流不出來。這樣一天加藥兩公斤,既能達到除蠟效果,又避免浪費。”這個名為《采油井口加藥器》的發明獲得了國家實用專利。

類似的發明創新不勝枚舉:他提出的《采取發電機負載均衡技術,降低天然氣消耗的建議》,利用“跷跷闆”原理,調整抽油機工作方式,年創效36.4萬元;通過優化拉油點電加熱制度,年節約電費124.42萬元;他對六口油井重調防沖距,年創效140萬元……

今年48歲的王新亞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成果20項;提出合理化建議100多條,累計創效4000多萬元。

(據河北工人報消息 文、圖/河北工人報記者郭成 通訊員邊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