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駛得萬年船下一句大意?7月28日上午10時不到,當頭的烈日已開始顯威,停靠在甯波甯海強蛟鎮磨盤山碼頭的“捷耀61”散貨船甲闆迅速升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心駛得萬年船下一句大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7月28日上午10時不到,當頭的烈日已開始顯威,停靠在甯波甯海強蛟鎮磨盤山碼頭的“捷耀61”散貨船甲闆迅速升溫。
船舶甲闆上,“甯海曉舟船檢工作室”的驗船師谷嶽忠單膝單手撐地,俯身檢查側邊的焊縫,隔着厚厚的手套和勞保鞋,熱浪仍一陣陣鑽進皮膚,汗水滴滴答答落在甲闆上,或是融進工作服裡,凝結成新的鹽斑。
鹽斑,是每個驗船師的印記。谷嶽忠有,他團隊的符漢青、吳豪霄、呂茂翔同樣有——這4位驗船師組成了“甯海曉舟船檢工作室”,負責當地所有船舶的檢驗。每年七、八月航運市場淡季,船東紮堆申請船舶檢驗,驗船師也進入繁忙季。僅7月,“甯海曉舟船檢工作室”就已受理20多艘船舶的檢驗申請,除了休息日,他們幾乎天天在船上。
驗船師忍受甲闆“燒烤架”、船艙“桑拿房”,隻為了——
小心駛得萬年船
本報記者陳醉浙報融媒共享聯盟甯海站蔣攀徐銘怿通訊員葛劍甯吳立高
驗船師誰沒幾處傷疤
谷嶽忠從身上沉重的設備包裡掏出手套遞給我們,叮囑道:“戴好手套!船上的鐵件都不能用手摸,會被燙傷。”
我們看了一下谷嶽忠手中的溫度計,沒過40℃,心想應該不至于燙傷。
谷嶽忠好像看出了我們的掉以輕心,今年55歲的他幹了30年驗船師,還組建了“甯海曉舟船檢工作室”,帶了3名徒弟,他太清楚我們即将面臨的“炙烤”指數了:“别看現在室外38攝氏度,但船舶鋼闆吸熱能力極強,這會兒估計已有60攝氏度了,船艙内溫度會更高。不信?打個雞蛋上去,三五分鐘就能熟。”
果然,跟着谷嶽忠鑽進空間狹小的船艙,立刻感覺像是跌入了大蒸籠,汗珠從每個毛孔滲出來,很快滲透衣背。撲面而來的悶熱空氣中不僅夾雜着焊接後的焦糊味,還有新刷油漆的刺鼻氣味,感覺多呼吸一口就會把嗓子灼傷。
谷嶽忠用衣袖在臉上抹了兩把,便蹲下來核對發電機組的型号。不一會兒,他又踮腳擠進狹窄的通道,一絲不苟地觀察艙壁的水密性能,任憑汗珠沿着臉頰滑落。
船艙再往下,得靠各種垂直扶梯通行。我們往下張望,黑漆漆的一片,不知深淺。谷嶽忠貼着梯子往下爬。“高度五六米左右,要慢,腳别抖,踩實!”他邊說邊示範着,高溫環境不比平常,人體水分流失太多,腿腳很容易虛浮而踩空,所以一步一步,要穩而慢。
我們注意到谷嶽忠緊抓着扶梯的右手小手指指尖,大半的肉是新長的,他不以為然:“驗船師誰沒有幾塊傷疤!”除了高溫考驗,還有各類不明尖銳物體的威脅。船底光線昏暗,一不小心就中招,他的小指就是被一塊裂開的船體鋼闆割傷的。幹這行越久,谷嶽忠越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啰嗦”是職業病
甲闆通往貨艙也靠垂直扶梯通行,扶梯一直下到貨艙最底層。我們在船上看到很多橢圓形、臉盆大小的洞,它們被稱為“人孔”——可供工人穿行于各個工作區間,同時也能給船艙通氣。
符漢青蜷着身子,搶在師傅谷嶽忠之前從“人孔”鑽了進去,來到船舶裝貨區和船底之間一個密閉空間,除了施工或檢查,一般不會有人進入。這裡面橫七豎八的鋼結構骨架尤為要緊,是船檢的重點。
近一米八個頭的符漢青身材壯實,在這80厘米高的空間内無法直立,隻能匍匐往前爬。他爬爬停停,用貓着腰、仰着頭的姿勢,細細檢查一條一條焊縫,并精确測量鋼闆尺寸,不時用鐵錘敲打。敲到某一處,跟在身後兩米遠處的谷嶽忠突然停下不動了,趴着細聽,喊道:“聲音不對,有問題,再敲深一點!”果然,再往裡敲,爛穿的孔洞藏不住了。
聽聲音找問題,不用對圖紙也能揪出缺損的部件,符漢青知道,這是師傅30年的經驗,入行才4年多的他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一艘船從搭建第一塊鋼闆開始到後期的運營,小到每一條焊縫,大到發動機,都需要檢驗,但在偌大的船體中找出症結并不簡單,檢驗内容少則幾十項、多則200多項,檢驗一次起碼半天時間。一條上萬噸的船,單檢查焊縫一項就要走上萬米。
浮躁在這特殊的工種中是禁忌,另一位90後驗船師吳豪霄如今的性子,已明顯比同齡人沉穩。他在機艙幾個重要設備前,不厭其煩,一個問題要反複确認好幾次才罷休。這種自然流露的“啰嗦”和超越常人的細心,或許是每個驗船師都有的“職業病”。
“船上哪怕一個小小焊縫點出問題,就像針線不牢固衣服就會破一樣,存在安全隐患,容不得半點馬虎。”吳豪霄說。船舶檢驗,實行的是“終身負責制”,每次驗完船,簽下字,就是一輩子的承諾。他們工作室檢驗的船舶,迄今為止沒有一艘發生過檢驗質量事故。
見證者和引路人
“沿着抽水馬桶管道,檢查一下污水儲存櫃。”剛從貨艙底部大汗淋漓地爬上來,谷嶽忠一個指令,又把大家帶到了船舶機艙。
下去前,谷嶽忠特意按了馬桶的沖水鍵,一路攀爬,我們都能聽到細微的水流聲。在污水儲存櫃外側,我們找到了液位儀,谷嶽忠看到上面的數值微弱上漲,放心了——這說明船的生活污水系統正常。
生活污水系統是這幾年新增的檢驗項,谷嶽忠從業30年,所檢驗的船舶從木質帆船變成了萬噸級巨輪,甯波舟山港從内河小港發展成為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的“東方大港”,尤其近幾年,船舶更新換代加速,給他和徒弟們帶來了新的挑戰。
谷嶽忠揮揮手上正拿着的厚厚一摞檢驗規範、法規、标準,這是今天要檢驗的項目。一旁桌子上鋪滿了船東提供的圖紙和說明書。“過去,檢驗規範及技術标準也就薄薄幾張紙,靠經驗。現在是成堆的,每一項都要一一核對原始數據和實地采集的數據。”
為了更标準地檢驗船舶,谷嶽忠創建了甯海縣船舶檢驗數據庫,囊括了甯海所有船舶的基本狀況、參數,還有船東的聯系方式。平時,他就每天翻翻這些數據,記一記,不然每次檢驗都要查數據,實在費時。
谷嶽忠是一個較真的人,遇到曆年法規變化較大的地方,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檢驗方案。就拿排污來說,原來船東是直接排入海裡,社會發展了,環保等要求也越來越高,《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準》(GB3552—2018)已于2018年實施;今年8月,《國内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也将落地。
“新标下,船舶上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需要進行改裝,但我們甯海的運輸船小而多,從業的船老大很多是從漁民升級而來,意識不夠,我們得帶着他們習慣使用船上的排污設施。”谷嶽忠說。在他看來,驗船師是航運發展的見證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引路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