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語言風格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語言風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00:24:03

《插田歌》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

《酬樂天揚州初逢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詩歌以花鳥發端,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麗畫面。

B.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隐時現。

C.詩中寫到了農父農婦的衣着,白裙綠水映照綠苗白水,色調分外和諧。

D.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表現農民們的勞動場面以及愉悅心情。

2.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6分)

【題目解析】這首詩寫的是農民在水田中插秧的情景,寫出了勞動的快樂。

詩歌語意淺顯,理解起來沒有難度。

第一個選擇題涉及的是詞語的理解,也沒多大的難度——B項說“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隐時現”,明顯不對。詩中說“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語言風格(劉禹錫插田歌與酬樂天揚州初逢見贈語言風格比較鑒賞)1

望如線”,寫出了田埂的齊整,哪會是“蜿蜒起伏”。

倒是筆答題稍有難度——考查的是語言風格的比較賞析。

全國三卷曆來喜歡出比較賞析題,一個課外一個課内,兩首詩歌。這樣既增加了難度,又激活了課内的詩歌學習,是個好題型。

這次出到了詩歌語言風格考點,還是有點意外的。因為語言風格應屬于次重點考點,不常考,在複習時容易被忽略,這是其一;其二,即使複習到,因語言角度的分析涉及面較廣也不容易掌握。

一般說來,回答語言風格從兩個大方面作答,一是詩歌語言整體風貌或效果,一般四字概括,如“清新流麗”“典雅莊重”“通俗易懂”等;二是語言的具體特點,這個角度多,可從選詞、韻律、修辭的特點上作答。

一般的思路是細讀兩首詩,分析各自的語言特點。

首先,從選詞上言,《插田歌》多選用口語化詞語,似是農民口中講出,通俗易懂。《酬樂天》則選用典雅的詞語來指稱意象表達感情,如“爛柯人”“沉舟”“翻似”等,顯得典雅莊重。

其次,從韻律上言,《插田歌》本為民歌,自然成韻;而《酬樂天》平仄嚴格,聲韻調和。

再次,從修辭上說,《插田歌》平白如話,少用修辭,即使用到比喻,也淺顯生動,如“田塍”如“線”。《酬樂天》則有用典,如“聞笛賦”“爛柯人”;對仗也工整。

懷舊空吟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

到鄉翻似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總之,《插田歌》質樸活潑,《酬樂天》典雅平整。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語言風格(劉禹錫插田歌與酬樂天揚州初逢見贈語言風格比較鑒賞)2

下面是參考答案:

(1)《酬樂天揚州初逢習上見贈》對仗工整,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

(2)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解決這一問題——那就是從古體詩和近體詩的不同特點切入分析:

如果能分辨出兩首詩一首是古體詩(民歌),一首是近體詩,我們就可以從概念出發,快速鎖定二者的不同——古體詩傾向口語化,韻律自由,是民歌風;近體詩傾向于典雅,韻律嚴格,風格莊重。這樣再結合具體詩句,事半功倍。

這樣的方法很有啟發性。象在修辭上,對仗、用典等幾乎是近體詩所特有的,而古體詩多起興、互文、頂針等。因此掌握些文體知識對解古詩鑒賞很有幫助,不僅在解答語言風格題上。

古代詩歌14類語言特色簡釋

1.沖淡。選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語言力求樸素,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之中蘊含着深意。如陶淵明的《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幾句詩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卻蘊含着作者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麗。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理解時可以借助對仗。如杜甫的《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顔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3.絢麗。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詩歌語言有鮮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對比強烈,寫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豔如畫。

4.真率。語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飾,依照情感的原樣直接寫出。如《詩經·國風·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這兩句詩直抒胸臆,反映了農夫對沉重的剝削的怨恨和控訴。

5.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并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清新。比喻新穎,用語通俗。山水田園詩人所作詩歌大多清新脫俗。如杜甫《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7.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的。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穿”“便”“向”四個字表現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躍的節奏,詩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躍然紙上。

8.自然。語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真率樸素,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寫出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不加雕飾,生動自然。

9.清幽。清靜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意味深遠。如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前兩句寫不見人影而聞人聲,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後兩句用夕陽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進一步渲染了山中幽暗的特點,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

10.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此風格的詩多用具有氣勢和節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營造恢宏闊遠的意境。如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這兩句詩是說九州小得像九個煙點,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被打翻了一樣。

11.豪放。直率而有氣勢。其特點是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如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句将滾滾長江與曆史長河融為一體,凸顯了曆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12.悲慨。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語氣高昂,感情悲壯,充滿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詩歌以蒼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

13.凝練。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流暢、圓潤、灑脫、意蘊無窮的境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連”與“入”相攜,織出一張煙雨迷蒙的愁網,并以“孤”為動力,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高潔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穎而出。

14.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使所描繪的生活畫面籠罩着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并配之以嚴格的詩律和铿锵的音韻。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全詩四聯八句統統對仗,頓挫铿锵,回環曲折,顯示出一唱三歎的情韻之美。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的憂憤之情,具有一種悲壯雄渾之美。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語言風格(劉禹錫插田歌與酬樂天揚州初逢見贈語言風格比較鑒賞)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