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清歡,不過白粥一碗
如果把生活比喻成烹煮;
你想要熬成什麼樣呢?
是燕翅參盞?
還是白粥一碗?
要我選,我選白粥一碗;
不為别的;
隻因過猶不及,清歡易得。
一粥盈百虛
吃食物之味是食其形也,吃食物之精氣才是攝補。老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若神補。熬得爛爛的白粥,就是形神具備的食物。(注意:不是随便煮的米粥都可攝補,尤其是有的粥鋪是拿剩米飯熬的粥,并不具備滋補效果)。還記得清宮劇裡,太醫給開的方子是與糜粥同服,糜粥就是熬得爛爛的粥。炖煮得足夠久,米精華釋放在米湯裡,人的脾胃便可省力直接吸收,故而養胃氣的第一味好物就是糜粥。本草綱目記載:“唯此谷的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無可比”。谷說的就是白米。
保留了胚芽的大米
辯證地看待事物是高中政治課的思維基礎,對于食物也應該如此。關于白米隻是碳水的說辭,成分上來說并沒有錯,但是單純地認為白米隻是碳水那就是錯了。清代醫學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如是平常百姓家,患上虛證,可用久熬的米粥上層的米油湯來替代人參湯服用,每每有奇效。
慢炖至米油出
有道是虛不受補,久虛之人不可用猛補之物,亦如一個國家百廢待興,哪哪都需要振興,這個時候要從哪裡下手整治呢?當然是清肅朝廷,所謂源清則流清,龍頭起,百業興。人的脾胃就是那個龍頭,是人體後天的總樞紐。讓脾胃先好起來,才能吸收營養輸送到身體其他處。此時此刻,就得請出白粥,這個平平無奇的小食材。
一碗黏黏香濃
要想白粥好,好米少不了
人說三歲看到老,小孩子的性格在小時候就決定了。其實稻子何嘗不是,人一生,稻一年。稻子成苗的兩周時間,其實也決定了稻子的一生。它是育種移栽到耕翻田再加上重肥,那麼這樣的稻子,長大後就較容易倒伏。如果是泡水淤泥田,那麼在這裡生長的稻子就容易爛根。再有生活在氣候多陰雨少陽光的盆地地域,稻子就容易得白穗病。環境地域氣候不僅影響人,也影響稻子。
所以要選擇在健康肥沃的土地上生長的稻子,才能夠出産好品質的米。而好吃就,則需要氣候的配合;北方米享譽内外,依托的就是地理優勢,日照長,雨季短;但其實揚州作為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也是日照長且雨季短,生長期可以延續到深秋,風味物質的轉化更充分,故而好吃。
11月的揚州依然陽光燦爛
白粥熬制小秘訣
濃濃黏黏的粥,才是白粥的正确打開方式。可是快節奏的當下,我們能有2小時去慢炖一鍋粥呢?别急,這樣做,快速煮黏一鍋粥。門道就是大米淘洗好後,用保鮮膜分好一次的量後放入冰箱冷凍上,等需要熬粥的時候,拿出一份放入電飯煲内正常烹煮即可。就這麼簡單,可以得到一份香濃軟爛的白粥啦!最上層的米油請留給老人或者小寶寶,那就是米精華,潤燥又溫補,也是養顔的良方!每天吃一點米油,堅持下去,皮膚充盈氣色紅潤,隻因這米油,又名平民人參湯,補氣良方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