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0:09:01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1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風雅之士總喜歡創作散文随筆。今天,優畫君要發布的原創征文作品,其作者正是一位風雅之士。他是誰?原來,他就是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的孫心華教授。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2

孫心華教授

此前,優畫網曾經采寫過關于他的專訪,

藝壇常青樹 | 孫心華:“老頑童”的多彩人生

這位生活閱曆豐富的“老頑童”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藝術文化工作,他不僅畫畫得好,而且喜愛中國京劇,還作為編劇創作過影視作品,一手散文寫得幽默生動,抒發出熱愛生活的情懷。在這組散文随筆中,孫心華教授探讨了許多經典的藝術案例,表達出自己對藝術的獨特見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品讀吧!

孫心華散文随筆四篇

文/孫心華

1

京劇麒派藝術淺談

京劇老生幾乎都師從京劇泰鬥譚鑫培,即所謂“無腔不譚”。 後來者根據自身的條件,繼承和發展了譚派藝術,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而産生了前後四大須生:餘(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七大流派(馬連良既是前四大須生,又是後四大須生)以及麒派〔周信芳〕。

馬派飄逸潇灑,譚派新穎委婉,楊派清醇雅正,奚派韻味濃厚,麒派蒼勁有力,各具特色且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和唱段。

可惜他們的傳人都以全盤繼承為最高藝術追求,鮮有創新,故雖有不少名家,但卻沒能産生一派宗師。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3

京劇人物插畫

“海派京劇”是京劇在上海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成的一種地域性的派别,它既全方位地表達了京劇傳統,又吸收其他劇種、電影、話劇、舞蹈等多種表演方式的精華,對傳統京劇加以創新,重視表演的真情實感和戲劇的時代意義。具備探索的精神、開放的心态及強烈的經營意識。“海派京劇”有大量的連台本戲,比如《狸貓換太子》、《封神榜》、《七俠五義》等,可以連唱幾天幾夜。舞台美術比較寫實,多機關布景。唱腔創造了二黃聯彈、西皮聯彈、反二黃聯彈、高撥子聯彈、四平調、吹腔聯彈等很多種,更有西皮、二黃連綴在一起的聯彈,别有一番風味。

由于衆多的曆史客觀原因,海派京劇曾繁榮不再,很多人隻知道有麒麟童(周信芳),而不知道麒派隻是“海派京劇”的一部分,還有浩瀚星空一樣的海派名家如夏氏三兄弟、馮子和、潘月樵、老三麻子等,他們已經湮沒無聞了。

周信芳大師的演出無緣觀看,著名麒派名家趙令童在杭州看過多次。現在的麒派名家陳少雲,裴詠傑也看過,但他們的再傳弟子則相差千萬裡了。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4

海派京劇《七俠五義》海報

藝術貴在創新,藝術家的自身條件、人生經曆和情感對藝術生涯的方向有着很大的影響。藝術并不是嚴謹的照樣畫葫蘆,而是激情與靈感的迸發。各種不同于幾百幾千年來的文化和理念在各個方面融合和碰撞,才能産生優秀的藝術珍品。其他如美術、音樂等何嘗不是如此。

2

城市精神

幾年前,我去俄羅斯、法國等地考察交流,兩件小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莫斯科,雖然随着蘇聯的解體而産生的傷痛尚未完全平複,但紅場上瞻仰反法西斯紀念碑和列甯墓的人群仍絡繹不絕,他們手持鮮花,自覺地排着隊默默走着,沒有喧鬧,沒有浮躁,每張嚴肅的面孔是那麼虔誠和神聖,還有一對對新人穿着潔白的婚紗在那裡舉行莊嚴的婚禮。在巴黎,一群群少年兒童啃着面包,喝着礦泉水,拿着畫筆和調色闆,于盧浮宮中認真地臨摹着大師們的藝術精品,用天真的雙眼和稚嫩的雙手解讀着藝術的奧秘。我确實被感動了。莫斯科、巴黎在世界之都市林中永葆魅力的原因是什麼?我想就是城市精神。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5

法國

城市精神是城市社會的支柱,是城市文化特征的集中概括,也是城市的靈魂,沒有精神的城市隻是沒有生命力的軀殼。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羅馬、巴黎、佛羅倫薩、莫斯科等曆史名城,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無不跨越曆史長河綿延不衰而永垂不朽。它們豐富而深刻的城市精神内涵作為無形資産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财富。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6

俄羅斯

城市精神影響着人們的思維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同樣,城市精神也需市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全面的文化修養作基礎。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應是全體市民共同遵循的道德标準;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應是全體市民共同遵守的思想理念;海納百川、開放寬容、奮發昂揚應是全體市民共同發揚的精神風範。崇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應是全體市民共同認知的價值取向;頌楊積極向上的文化精品,抨擊腐朽沒落的低級趣味,應是全體市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品位;提倡高雅,拒絕惡俗應是全體市民共同凝聚的思想品格。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7

上海

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國際大都市,在20世紀30年代,有着“東方巴黎”的美譽,作為中國“海派”藝術和新文化的發祥地,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沉積着優秀的曆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曾承載中國文化的“半壁江山”。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其曆史文脈和“海派”藝術的魅力在中國甚至亞洲獨領風騷。因此,承傳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挖掘曆史文化内涵,提高市民整體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素質,在建設一流國際大都市這個新的平台上,塑造文明城市精神,我想應是我們每個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3

我看行為藝術

某日,有一50歲左右的漢子,赤身裸體,在黃浦江邊的外灘馬路上奔跑,又某日,一30歲左右的女子,不着寸縷,在北京一處鐵籠内展現自己。據介紹,這兩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藝術家,而且是精神十分正常的藝術家。後來,一些自虐、傷害、鮮血等極端行為作為表達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戰人性和道德極限的東西也見諸報端。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所做的是屬于美術範疇的“行為藝術”。

我自己是搞了大半輩子美術的人,怕不懂行為藝術遭人嘲笑,趕緊查資料,原來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于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态之一。它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以藝術家自己的身體為基本材料的行為表演過程中,通過藝術家的自身身體的體驗來達到一種人與物、與環境的交流,同時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内涵。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恩(Yves Klein,1928-1962)。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把這稱作《自由墜落》。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8

行為藝術

我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自虐、傷害、鮮血等作品裡有非視覺審美性的内涵,卻橫看豎看都是些神經病患者的行為,如果這些表演者都是藝術家,那神經病患者都是些偉大的藝術家了。

“藝術即美”,是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人都是以“美”為内在需要的,如果藝術放棄“美的理想”,而是以醜惡、血腥等作為追求和創新,那恐怕就會堕落了。

4

說泉

一個小便盆,放在商場是商品,放在家中是潔具,放在公廁是便池。然而,被杜尚先生放在展廳,則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品了,而且有了很詩意的名字:泉。

這小便盆很有些沾沾自喜,高高在上的蔑視同類道:“你們是什麼東西!臭不可聞的溺器。看看我,我是從視覺形象轉向思維、研究藝術本質的偉大作品,己經名垂青史了。當然我并不隻是供人欣賞的,重要的是讓人去思考,這些你們懂嗎?”其他小便盆雖憤憤然,卻無可奈何。

文學創作一縷清新的風(緻藝術)9

杜尚,泉

1997年9月,我在訪問德國時,參觀了“卡薩爾第十屆文獻展”,該展從1955年至1972年每四年舉辦一次,從1972年至今是每5年舉辦一次,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内,彙集了當前國際頂尖藝術家的作品。圍繞這個大型國際展,整個小城都沉浸在藝術展的節日氣氛中,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畫廊、展覽館都是分會場。走進這裡,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了可能是很知名的參展作品。因為路邊的一堆碎磚石,草地上一輛廢汽車,廣場上一個足球網,街道上空紅色的彩旗,隻要有标簽,則都是藝術品。其他那些垃圾、椅子等則也憤憤然了:“為什麼我們的同類插上标簽就身價百倍了?”當然它們不會去翻翻藝術史,不知道這些作品大概都受到那個小便盆的影響,應該叫達達派的。

藝術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有人倡導“生活即藝術”,幾乎吃、喝、拉、撒都可稱之為藝術的,有人又将藝術承載哲學、美學、政治學諸多責任,深不可測,當然也有人将藝術作為賺錢的工具。鬧不清楚,唉!

往期精選

緻藝術 | 李醉:我,為上海寫歌

緻藝術 | 在自己家裡喝咖啡(節選)

各位藝術業者及藝術愛好者們,歡迎投稿分享你的藝術故事

【 長 期 有 獎 征 文 】獻給藝術,獻給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