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光伏電站建成後,日子越來越好了。”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哈汗土亥村村民馬生興說,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戈壁灘上能放羊。他得到的實惠,源自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清潔能源産業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緻富的探索性實踐。
國家電投落實中央要求,立足自身優勢,突出特色,務實投身精準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國家電投已累計投入資金88.14億元,幫扶陝西延川、河南商城等一批定點扶貧縣脫貧摘帽。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探索出一條“綠電 生态 扶貧”電力央企扶貧新路子,孕育着“能源産業扶貧、帶動地方經濟、改善生态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共享發展新格局。
“靠天吃飯”新定義“青海要抓住人才、技術、資金等關鍵環節,發展好光伏一條龍全産業鍊,讓清潔能源更好造福人民。”2016年8月23日,在青海考察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太陽能電力車間時強調。這不僅給國家電投清潔能源産業發展導航鼓勁,更給能源央企如何立足自身、融入當地、整合優勢、脫貧攻堅,指點迷津。
“現在羊吃得好,成活率更高了,價格也翻了一番,它現在是‘網紅光伏羊’。”在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産業園,在光伏闆運維中形成的滴灌效應,使荒涼的戈壁變成肥沃的草場。
采用“光伏 電采暖”模式,黃河公司在地處“三區三州”深貧地帶的澤庫縣羊旗村,建造了以光伏供電、供暖、污水處理、智能控制為一體的示範性建築,有效解決了羊旗村村委會供暖、供電、供水及生活污水處理等生活需求,為青南無電地區提供了清潔能源供電供暖示範樣本。羊旗村黨支部書記索南紮西高興地說:“這個房子,是我們鎮上最好的房子。”
目前,國家電投在海南州牽頭開發、主體建設特高壓外送清潔能源大基地。建成後的大基地将吹響青海優質水、光、風等“綠電”的集結号,多能互補,打捆調節。通過特高壓送至河南等負荷地區消納,預計每千瓦時電的價格僅略高于當地火電标杆電價,大幅減少國家新能源補貼、增加海南州地方收益,具有産業開發、生态改善、脫貧攻堅良性互動的示範意義,也讓内地獲得低廉、可靠的“綠電”供應。
這些實踐與探索告訴人們,憑着綠色發展理念的啟迪和能源技術革命的支撐,我國西部、北部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大戈壁、大荒漠,曆經萬年的貧瘠定義,完全可以變為“聚寶盆”。這些過去看來我國“三區三州”深貧地區的天然劣勢,經過開發再造,成為了當地鳳凰涅槃、脫貧緻富和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與生态環境問題的自然禀賦。
案例不僅在青海呈現。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國家電投已建成光伏扶貧項目10萬千瓦,每年産生的扶貧紅利為1.3萬貧困人口創造了20年的穩定收益。他們正在打造的“甘孜州國家級藏區千萬千瓦級光伏扶貧基地”,新能源總規模1300萬千瓦,電力保障四川需求并兼顧外送,将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脫貧攻堅的新動力。
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齊沙漠腹地,國家電投内蒙古公司牽頭建成全國最大沙漠生态光伏電站——30萬千瓦達拉特領跑基地。曾經連綿起伏的黃色沙丘,如今被光伏闆拼成的“藍色海洋”覆蓋,“治沙”就從原本随風流動的沙丘被光伏闆網格化管理開始。 “光伏 治沙 農林 旅遊”模式,讓當地農牧民成為最大受益者。國家電投還正在内蒙古烏蘭察布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陸上風電項目,送電京津冀,年發電量約200億千瓦時,可替代煤炭消耗650萬噸,每年可為國家節省補貼24億元。過程中,國家電投計劃與地方政府、農牧企業聯合建設若幹生态養殖區,推動牛羊養殖由“散養”向“圈養”轉變,推動“牧民”向“工人”轉變。
國家電投“綠電 扶貧 生态”的實踐,以綠電開發促“天人合一”,以綠電遠送助生态大局;以能源生态化和生态能源化的結合,改變“三區三州”深貧地區生産生活方式;以精準脫貧攻堅戰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對接,釋放清潔能源産業優勢。一舉多得,優勢合唱,各方共赢。
延川“摘帽”、商城“摘帽”……商城,位于河南省東南隅的革命老區,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及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國家電投幫扶對象,由于地處偏遠,被稱作“離河南省最遠的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如何把 “加快老區脫貧緻富步伐,必須真抓實幹,精準發力,扶真貧、真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商城落地。國家電投開動腦筋,還是在“綠電 生态 扶貧”上找到了路子。
通過實地研究、試驗,國家電投河南公司發現,商城縣年均日照1763.1小時,日照率44%,太陽總輻射量平均為每平方厘米111.37千卡,适合建設光伏發電設施。結合在西北地區的成功經驗,最終為商城量身制定了“光伏扶貧”這個方案。
接下來,他們反複勘察商城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土地利用規劃、貧困村、貧困戶規模與分布和電源結構等基本條件,攜手當地政府,在具備太陽能 發電條件的貧困村規劃并建設分布式小型并網光伏系統,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所産生的發電收益直接為定向幫扶村創造村集體收入,用于補貼建檔立卡戶收入、投入村内基礎設施、投資村集體合作社産業,資金使用更加具有精準性。就這樣,國家電投讓商城縣走出了脫貧奔小康的新路。
光伏電站“三分建,七分管”。如果後期運維不到位,扶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國家電投連同商城縣對154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進行排查、消缺,推動出台了《商城縣村級扶貧光伏電站收益分配及運維管理辦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國家電投還在每個電站所在村選配1名“貧困戶”擔任維護員,并列支專項費用,面向他們組織業務培訓,傳授運維工作技能。
截至目前,國家電投在該縣援建光伏電站154座,累計發電2330萬千瓦時,惠及貧困戶2100戶,6655人。向村集體、貧困戶兌現資金1832萬元,上繳稅金173萬元……2019年5月,商城縣脫貧“摘帽”。
就在商城“摘帽”前的一周,西南方向千裡之外,陝西省政府宣布,國家電投定點扶貧縣延川“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告别絕對貧困。
“這200多座大棚都是國家電投出資給我們建的,現在每一座大棚都分配到了我們村民手裡,一年種兩茬,每棚收入1萬多元。技術人員到村裡給我們指導大棚種植,現在村民們個個都是種植大棚的能手,光景都過得有模有樣。”劉馬家圪塔村村民趙小剛的話,激勵着國家電投當時駐村扶貧幹部齊傳江的心,也帶動了更多的村民投入到“大棚緻富”行列中。
立足延川實際,國家電投堅持開展蔬菜大棚産業扶貧,取得紮實成效。已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4個、标準新型蔬菜大棚972座,直接幫助2000多名貧困人口,帶動延川縣大棚種植産業從零星的拱棚種植發展到現在拱棚和溫棚競發的1萬畝種植規模,排名陝西省各縣域第二,成為當地農民增産增收的支柱産業。
以陝西延川、河南商城兩個國家級定點扶貧縣為代表,截至2019年底,國家電投承擔的定點扶貧任務中,已有14個縣實現脫貧摘帽。
尋“千方”用“百計”在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基礎上,國家電投首批入駐“央企扶貧館”。通過建立電商平台,将延川梁家河蘋果、商城紅薯澱粉、大别山蜂蜜等特色農産品“搬進”館内,積極幫助扶貧點農産品廣擴銷路。
“原耕壟上”“紅彤彤”等品牌的商城、延川171種特色農副産品,被引入員工電子商城“電能e購”,這是國家電投2019年扶貧援助工作專題會的安排。他們還以中秋、國慶職工慰問為契機,引導鼓勵職工自發購買與集中統一采購相結合,加大消費扶貧力度。2019年,國家電投員工通過“電能e購”購買扶貧商品金額過千萬元。
國家電投選派的130多名扶貧幹部,堅守扶貧一線,不斷将“造血式”扶貧推向深處,為貧困地區注入鮮活動能。他們的普遍特點是,對貧困戶深入現場調查,具體了解各家各戶的真實情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保障扶貧找到窮根,開對藥方,落到實處。國家電投原通遼發電總廠基層黨支部書記,現任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柏林艾勒嘎查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王有才,自2017年駐村後,快速轉換身份,與村民一同吃住在村裡,用最短的時間走訪了全村242戶家庭,摸清了全村176戶貧困戶的“家底”。曆時半年,建設2座300平方米的牛舍、一座2000立方米的幹草棚,引進基礎牛30頭,成立養牛集體合作社,年内效益可達15萬元。
就是這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國家電投以“扶持一個産業、緻富一方百姓”為目标,千方百計培養地方特色産業活力,激發造血功能,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力求長效。在威甯,建設貴州省首個農業光伏項目——麼站光伏電站,25年營運期可為縣财政帶來收入4.6億元;在美姑,國家電投以川西特有品種黑山羊為切入點,發放基礎山羊6000隻,種植優質牧草500畝,幫助140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8000元;在泸水,結合滇北“海拔高、雨水多、溫差大”特點,積極組織村民種植生姜、山藥、草果110畝,并吸引多家企業到怒江建廠深加工農産品,村民收入較2015年人均增加1500元…
這些“千方百計”,和唱着國家電投已有落地、正在成型、主力打造的“天上發電、地上綠草、集約養殖、互為依托、螺旋遞進的新時代循環經濟發展”産業扶貧新路子,诠釋着為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用情用心用力。
作者:伊廷瑞 韓品品 解岚心
圖片來源于國家電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