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理解詞彙量不夠怎麼辦?#語文學習#筆者在讀中學時,針對語文學習,我們班的同學曾編出這樣的一段不太“順口”的順口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閱讀理解詞彙量不夠怎麼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語文學習#
筆者在讀中學時,針對語文學習,我們班的同學曾編出這樣的一段不太“順口”的順口溜:
“語文學習要靠記,生字詞要狠記,古詩、文言文更要記;美文段落要記憶,段落大意也要記,時代背景更要記,如果這些都記住了,語文高分就到手了。”
當時班上的同學都把這則順口溜當作語文學習的制勝法寶,但現在看
來,它不但不是法寶,而且還是一條彎路。
讀到這裡,也許很多同學會非常不理解地說:“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講,語文和記憶都有着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關系。記憶怎麼等于走彎路了呢?”
是的,語文學習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同學們去記憶,但記憶絕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如果同學們僅僅按着上面順口溜所講的那樣去學習語文,即使能得到一個很不錯的分數,但在語文水平方面還是處于“低窪”狀态。
筆者就曾接觸過這樣一位同學:
語文成績公布後,因為成績非常不好,我隻得對他進行個别輔導。我指着他一道也沒有做對的閱讀理解題對他說:“你的閱讀理解能力還非常有限,平時多看點書。”
但我說的這些話他一直都聽不進去,而且還一直在強調自己的觀點課本上要求背誦的那些段落我都背過了,段落大意我也背得一字不差,時代背景我也弄明白了,您還說我閱讀理解能力差,我覺得這沒道理呀?”
聽這位同學這樣說,看來我隻能用執迷不悟來形容他了。把老師所給出的段落大意和時代背景一字不差地背出來,這怎麼能算作是他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呢?對于語文學習,他甯肯在記憶這條“彎路”一直跑到黑,也不肯接受課外閱讀這條“光明大道”,可見記憶這條“彎路”對他的毒害有多深。
在這種狀态下,憑着死記硬背即使他能取得高分,那又有什麼意呢?這對于他語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什麼幫助呢?
同學們,現在你也可以反思一下,對于語文學習,你是不是也走入了瘋狂迷信記憶的這條“彎路”?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必須馬上從這條彎路上走出來了,因為在這條彎路上走的時間越長,你回頭時就會越困難。
每當我向同學們傳達這樣的觀念時,他們都會這樣問我:“老師,到底應該如何擺脫迷信記憶的這條‘彎路’,你給我們指條光明大道吧!”
其實,我給同學們指的光明大道就是——不去記憶,而去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提到魯迅的作品,同學們都會想到這些句子:對黑暗社會制度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熱愛以及對他們愚昧思想的痛恨等複雜感情。
但這些隻是老師給出的現成總結,如果同學們僅僅是去記憶這些現有的結論,我可以非常肯定地這樣說,這對你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根本就不會有絲毫幫助。
但如果同學們不去記憶這些固定的結論,而是自己去文章中慢慢體會,那結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曾讓一位同學花兩天時間認真去品味魯迅的《藥》這篇文章,最後,他這樣對我說:“老師,我覺得魯迅對勞動人民的那種複雜感情,就像我父母對我的那種感情一樣。我的父母非常愛我,但由于我的不争氣,他們常常‘限鐵不成鋼’地數落我。而魯迅先生的感情也是這樣的,他深深地愛着勞動人民,但勞動人民的愚昧卻又讓他痛心地恨………”
這樣的話語、這樣的比喻,我從來沒有在課堂上講過,這位同學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這說明他真的用心去閱讀《藥》這篇文章了,更重要的是,這還說明他已與作者的情感産生共鳴了。
當然,當他把自己與作者産生共鳴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時,這就是他可貴閱讀理解能力的體現。
所以,如果同學們都能用這樣的态度來對待每一篇文章,不是去機械的記憶,而是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理解,那每位同學的閱讀理解能力都會在這樣的“經曆”和“磨煉”中日益提高。
(撰稿:傳 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