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在古時候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戰國時期的趙國、魏國和韓國;二是專指山西省。三家分晉的典故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當時晉國被趙、魏、韓三家瓜分,後來周威烈王承認趙魏韓成為新的諸侯,所以此後就把趙、魏、韓三家稱為三晉。而三晉的所在地是在山西附近,所以三晉也指山西。下面就為大家仔細講講三晉之地的由來,還有背後發生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衆所周知,河北省被稱為“燕趙之地”,山東省被稱為“齊魯之地”,陝西省被稱為“三秦之地”,湖南省被稱為“三湘大地”。那麼,問題來了,山西省為什麼被稱為“三晉”或者“三晉之地”呢?
一
首先,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對于這裡面的“晉”,主要指的是周朝時期的晉國。晉國(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作為春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國,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内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由此,在春秋時期,今山西省一帶基本上都屬于晉國。并且,對于晉國的曲沃、晉陽、绛、新绛等都城,基本上都在今山西省一帶。
二
針對晉國的都城來說,曲沃主要在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一帶,而晉陽則是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由此,晉國之于山西省,就如同秦國之于陝西省、齊魯之于山東省一樣。而就“三晉”或者“三晉之地”這一稱呼,則和“三家分晉”這一曆史事件存在直接的關系。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晉平公以後,晉國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鬥争激烈。晉定公時,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對于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因為出自晉國,所以被統稱為“三晉”。
三
在三家分晉後,不管是魏國,還是韓國、趙國,其疆域都包含了今山西省的部分地區。更為關鍵的是,對于魏趙韓這三個諸侯國,都曾經在今山西省一帶定都過。具體來說,就韓國來說,在春秋時期,韓國君主的先人曾經是晉國大夫,受封于韓原(今陝西韓城)。春秋末年,韓貞子遷于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進入到戰國時期,平陽成為韓國的第一個都城。平陽對應的是今天的山西省臨汾市一帶;而就趙國來說,一開始的都城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最後才遷都到邯鄲,也即今河北省邯鄲市一帶的。在三家分晉之前的晉陽之戰中,趙襄子就是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擊敗了智氏,從而和魏氏、韓氏三家瓜分晉國。
四
最後,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曆史上曾有兩個都城。早在魏趙韓三家分晉的時候,相對于韓國和趙國,魏國獲得了經濟基礎較好的河東地區,就是今天的晉西南一帶,都城為安邑(今山西夏縣北)。安邑,主要位于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對于安邑來說,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條山西麓,南接平陸縣,北鄰聞喜縣、垣曲縣,西連鹽湖區,東隔黃河與河南渑池縣相望。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于戰國七雄中的魏趙韓三國,雖然最後都遷都到别的地區了。但是,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這出自晉國的三個諸侯國,都在今山西省一帶定都過。而這,無疑也是山西省被稱為“三晉之地”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