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真心話?李嘉誠十分看重企業的信譽他多次強調:“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再多有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生意,這些都是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講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實在是終身用得着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李嘉誠的真心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李嘉誠十分看重企業的信譽。他多次強調:“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再多有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生意,這些都是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講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義”字,實在是終身用得着的。”
在塑膠廠瀕臨倒閉的日子裡,李嘉誠為工廠操碎了心。李嘉誠沒有向母親說自己遭遇的困境,但是母親從兒子那憔悴的臉色中洞察到長江塑膠廠遭遇了麻煩。母親雖然不懂得經營,但是她懂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
李嘉誠的母親莊碧琴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看到兒子遭遇生産困境,唯有早晚到佛堂敬香祭拜,祈禱兒子一切順利。母親還給李嘉誠講了一個佛家掌故,而這個故事也給李嘉誠帶來了啟示。
故事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古寺裡面有一個雲寂和尚,他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給他們兩袋谷種,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谷熟的季節再來見他,誰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裡的住持。
雲寂和尚整日關在方丈室念經,到谷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谷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谷種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笑笑說,我給你倆的種谷都是煮過的。如果你能像師弟一樣誠實有信,住持隻會是你的。二寂看着憨,但他是我們寺信用的标識,所以他能繼承古寺住持的職位。
李嘉誠從母親的故事中讀懂了内涵--誠信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是戰勝困難的法寶。對當時陷入困境的李嘉誠來說,母親的話讓他豁然開朗。
危機依然在繼續,工廠的産品積壓非常嚴重。在這些積壓的産品中,一部分是質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誤交貨期而導緻的退貨,這些貨品并沒有質量問題。李嘉誠做了件事,他将所有的積壓産品分類:一類是有機會繼續推銷出去的,一類是款式過時或質量粗劣的。
面對如此嚴重的危機,李嘉誠并沒有氣餒,他帶領推銷員到市區推銷,正品終于賣出去了一部分。積壓的産品不能存放太久,李嘉誠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而他在制品的質檢卡上,全部蓋上了“次品”的标記。就這樣,李嘉誠陸續收到一些貨款,分頭償還了一些債務。
李嘉誠相信,要挽救陷入絕境中的長江塑膠廠,唯有“誠信”:對客戶有信,對社會有義。李嘉誠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向來有誠信的文化基因。中國商人從來都把誠信視為天道,認為這是商人最重要的品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