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

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1:48

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一、字詞句理解:1、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與課文第二段所描寫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什麼特點?,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九年級上冊文言文嶽陽樓記知識整理)1

嶽陽樓記文言文知識歸納

一、字詞句理解:

1、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與課文第二段所描寫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什麼特點?

答案:壯闊、浩渺

2、選文第二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什麼?,第三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什麼?如果請你朗讀第二、三兩段文字,應注意分别讀出 怎樣的語氣語調?

答案:陰晦蕭索 ; 晴朗明麗 ; 悲涼低沉 、 喜悅昂揚

3、課文第四段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什麼樣的氣氛?

答案:渲染了一種恬靜、暢快、明朗的氣氛。

4、本文第二段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描寫了“嶽陽樓之大觀”的語句是什麼?

答案: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5、請從課文3、4中找出分别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

答案:(1)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6、文中概括“遷客騷人”“悲”、“喜”情感的語句是哪些句子?

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7、文中能夠表現洞庭湖浩渺廣闊的語句是什麼?

答案: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8、“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退”分别指什麼?

答案:“進”是指 居廟堂之高,通俗一點就是說在朝廷上做官。

“退”是指處江湖之遠,通俗一點即是說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9、“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指什麼内容?

答案: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第五段“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緊承三、四兩段,請你說說“二者之為”所包含的具體内容。

答案:遭遇陰暗凄涼的景象而心生悲涼。 看到清明亮麗的景物而其喜洋洋。

二、寫作方法:

11、文中③④兩段運用什麼的寫作手法?描寫出哪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現了遷客騷人悲和喜的心情。

答案:對比 覽物而悲者(淫雨霏霏) 覽物而喜者(陽光燦爛)

12、課文③④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課文第5段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答案:描寫;議論、抒情

三、詞句賞析:

13、賞析下面的句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答案:運用拟人、對偶的修辭手法,極寫洞庭湖浩大的氣勢。

14、結合具體語境,說說下面語句中加粗詞語使用的妙處。

陰風号,濁浪排空。

答案:“怒”以拟人的手法寫出了風勢之大,聲音之響。

四、悲喜感情:

15、選文第二段結尾說“…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請你用自己的話并結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在文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答案: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是:看到天氣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氣不好,景色悲涼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6、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什麼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範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麼根本的區别?

答案: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範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于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别。

17、“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個人的遭遇、 外物的觸發

18、文章寫了遷客騷人與古仁人兩種不同的感情,這兩種感情各是什麼?作者寫這兩種感情有什麼目的?

答案:遷客騷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寫兩種感情的目的:是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并通過這兩種感情的對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贊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古仁人之心:

19、“古仁人”是怎樣的一種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達了什麼情懷?

答案:“古仁人”指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0、“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麼?結合現實生活評價一下“古仁人之心”。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評價: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寵有辱,有喜有悲,我們也應該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則泰然,喜則淡然。

21、距離範仲淹近千年的現代人,是否還有必要具備“古仁人之心”?請闡述你的看法。

答案:有必要具備“古仁人之心”。

(1)因為現代社會競争激烈,成敗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們擺正心态、豁達面對,練就一顆堅強的心才能立于競争前列;

(2)雖然我們身處和平發展年代,但是還會面臨許多困難,需要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樂在後,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立于國際強林之中。

22、《嶽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看法。

答案:示例:

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隻要發揮心靈的力量,磨砺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能。這是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砺,戰勝外在力量不易。

23、請寫出選文中具體體現“二者之為”的兩個短語,并說出“二者之為”所表現的胸懷與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答案:“憂讒畏譏”和“寵辱偕忘” 二者之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或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