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目的的概念
廣義: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者産生怎樣的結果。
狹義:指國家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的總的要求,是國家為培養人才而确定的質量規格和标準,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确定的。
2、教育目的的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3、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①社會本位論:
——因為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制于社會環境,所以要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
——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
——教育是國家事業;
——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的指标。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圖、塗爾幹、凱興斯泰納、巴格萊、納托普(又譯為諾笃爾普)、孔德等。
②個人本位論:
——要從個人本能的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
——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進個人自我實現;
代表人物:孟子、盧梭、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馬斯洛、康德等
③教育無目的論:教育及生長、教育及生活,教育本身除生長以外無任何目的。
代表人物:杜威。
④教育目的的辯證統一論:
——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目的論;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目的要考慮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要素,将社會與個人辯證地統一起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4、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教育目的—國家
培養目标—學校
課程目标—學科
教學目标—教師
5、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①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②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
③人們的教育理想。
6、我國的教育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确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①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
②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③機器大工業生産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可能;
④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
⑤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2)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3)素質教育的基本内涵:
①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②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③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④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⑤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7、教育制度的概念
廣義:指國民教育制度。
狹義: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人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銜接關系。
學校教育制度處于國民教育的核心和主體地位,體現了一個國家國民教育制度的實質。
8、教育制度的曆史發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牆之内”)。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9、制定學制的依據:
生産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本國學制的曆史發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10、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
①雙軌學制:把學校分為兩個互不相通的軌道;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代表國家: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等歐洲國家
②單軌學制:自下而上——小學、中學、大學;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參差不齊、效益低下、發展失衡。
代表國家:美國
③分支型學制(Y型學制):前段單軌,後段分叉——兒童在接受了共同的基礎教育後再行分流,一部分繼續接受着普通教育,另一部分接受職業教育後就業。
代表國家:蘇聯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11、我國現行學制
(1)從層次上: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層次。
(2)從形态上:從單軌學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12、我國學制的發展
①“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清政府(1902年)
參照藍本:日本
我國正式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但未能實施。
②“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清政府(1904年)
參照藍本:日本
——讀經尊孔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我國正式頒布并實施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我國教育史上首次納入師範教育并實施的學制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③“壬子癸醜學制”:南京臨時政府(蔡元培)(1912年)
參照藍本:日本
——眀令廢除在教育權方面的性别和職業限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
——廢除讀經
——将學堂改為學校
——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④“壬戌學制”(“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北洋政府(1922年)
參照藍本:美國
——我國現代學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
——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實施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學制。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13、義務教育制度
(1)義務教育的特點:
強制性(強迫性、義務性)
普及性(普遍性、統一性)
免費性(公益性、福利性)
公共性(國民性)、基礎性等。
其中,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是三個最基本的特征。
(2)我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發展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高低的重要标志);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特别提示】這是小吳的個人筆記,用得着的朋友記得收藏。另外也可關注我,此号後期還有更多教資備考資料哦!,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