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和陽曆圖解?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為計年依據,天文學稱為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是365.2422天,合365天5小時48分46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陰曆和陽曆圖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為計年依據,天文學稱為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是365.2422天,合365天5小時48分46秒。
陽曆把曆年的長度定為365天,比回歸年的長度要短0.2422天,積累4年後的誤差約為一天。因此,人們規定每經4年就追加一天,也就是說第四年不是365天,而是366天,這一年叫做閏年,這樣曆年的平均長度便和回歸年很接近。
每4年閏一次後,曆年的平均長度為【(365×3) 366】÷4=365.25,和回歸年的365.2422天僅差0.0078天。為了使平均曆年更接近于回歸年,我們還需要通過計算确定多少年中有多少個閏年最為合适,現在世界通行的公曆定為400年為一個周期,在400年中閏年又是如何安排的呢?這個問題關系到陽曆曆月的安排。
陽曆的曆月是曆年的分割,和朔望月沒有關系,僅僅是沿用了陰曆的辦法,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的平均長度是30.4368天(365.2422天÷12),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天數,因此必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時應該有5個大月和7個小月,閏年是應該有6個大月和6個小月,但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并沒有采用這個合理的辦法,它的曆月有28、29、30、 31四種不同的天數,不論在平年或閏年都有7個大月和5個小月,所差的不過是在2月增加或減少一天。
陽曆規定每年為365天,一年分為12個月,單月為大月是31天,雙月為小月是30天,這樣一來一個曆年就有366天了,需要去掉一天,在那一月去掉這一天呢?羅馬統治者最後從2月份減掉了一天,為了将小月的8月份改為大月,再從2月份減掉一天加在了8月份,這樣2月就變成現在的28天了。這是什麼道理呢?雖然有多種說法,但一點科學道理也沒有,完全是羅馬統治者濫用權力的結果。
公曆規定,公元年數凡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如公元2000年、2004年、2008年等等,凡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平年,如公元2001年、2002年、2003年等等,這樣400年中有100個閏年和300個平年,閏年增加的那一天放在2月的最後一天,即閏年的2月有29天。但400年中隻能有97個閏年,因為每4年一閏後,陽曆曆年的平均長度比回歸年多出0.0078天(365.25—365.2422=0.0078天),相當于11分14秒,過400年後就多出了三天,所以在公元1582年,羅馬教皇格裡高利決定改革曆法,改革後的曆法稱為“格裡曆”,即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改革曆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規定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紀年是平年,能被400整除的世紀年是閏年,如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四年中,隻有1600年是400的倍數屬于閏年,其它三年則為平年。
按以上辦法置閏後平均曆年長度為365.2425天【(365×303 366×97)÷400】,和回歸年的長度相比差0.0003天,合26秒。400年中的誤差為2小時53分,這個誤差雖然很小,但還是不準确,過大約3200年後誤差就是一天。按照之前的邏輯,為了消除這個誤差,應該規定被3200整除的年份應該是平年。
當然,絕對精确的曆法是不可能有的,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公轉周期不是整數,所以這個算法還會繼續下去,另外公轉周期也不是永恒不變的,至于3200年後到底應該是平年還是閏年,還是留給後人去回答吧。
我國在1911年推翻滿清統治者以後,于1912年1月1日開始使用公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