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9:05:32

01

唐開元年間,唐玄宗面前的大紅人玉真公主在府中舉辦宴會。

岐王李範帶着一隊伶人前來助興。

玉真公主大老遠就被其中一位美男子吸引,隻見那人面容俊秀,一身白衣,顯得超凡脫俗,飄逸出塵,在一衆小鮮肉當中都鶴立雞群。

玉真公主連忙向岐王打聽:那個小帥哥是誰呀?

岐王介紹道:這是我的知音王維,琵琶彈得極為了得,今日特地來為公主獻曲。

王維抱着琵琶,上台為公主彈奏。

隻見他熟練地撥弄,技藝娴熟,滿座無不陶醉。

玉真公主忍不住拍掌叫好,岐王自豪地說:彈琵琶隻是小王的副業,他其實是一位詩人,詩寫得極好,小王,快把作品拿給公主看看。

公主翻開王維遞上的詩集,邊看邊驚歎:這些詩居然是你寫的?我還以為是古代的名家寫的呢?小王啊,你這麼有才不去參加科舉可惜了。

岐王故意面露難色,說:本應參加科舉的,隻是聽說今年京兆府已經推薦張九齡的弟弟張九臯為第一名,王維小兄弟很傲嬌,如果不是第一名,他便不想參加。

玉真公主聽到,連忙說:張九臯本就是我推薦的,依我看,王維更有狀元的氣質,你放心,我跟主考官說一聲,省狀元非你不可了!

玉真公主說話算話,果然讓王維保送第一。

2.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關于王維的傳說,可以說多如牛毛。

比如有一次他為岐王花了一張畫,畫上面有一塊石頭紋理清晰,栩栩如生,岐王愛不釋手,将它挂在客廳。

突然有一天風雨大作,雷雨交加,那石頭就飛了出去。

衆人驚呆了,轉頭一看,畫卷上空空如也,石頭已經不見了。

過了幾十年,高麗朝派遣使者進貢一塊奇石,說是有一日風雨中從神嵩山上飛下來的,上面還有王維的字印。

大臣們一看,還真是王維的手迹。

還有一次他看到一幅《奏樂圖》,根據畫中樂師的演奏姿态就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結果樂師演奏一對比,果然不假。

在這些故事裡,王維仿佛神一般的存在,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無一不通,俨然偶像劇中才有的完美男神。

那麼事實上呢?

事實還真是如此!

首先是出身。王維的父輩出自太原王氏,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一,母親的家族更顯赫,是五姓之首的博陵崔氏。在重視門第的唐朝,王維這個家庭背景可是閃閃發光,可以本色出演道明寺那種。

其次是長相,史料說他長得“妙年潔白,風姿郁美”。簡直是漫畫中走出來的美少年啊!

長得帥家世好也就算了,偏偏人家還有才,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有才,繪畫水平直追吳道子,音樂水平堪稱專業級别。

更别提寫詩的功力,17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代表作之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對此我們隻能說:老天爺,你也太偏心了吧!

自帶男主光環的王維,人生是否會一路開挂呢?

很可惜,王維的人生并沒有想象中的完美。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大唐首席高富帥詩人)1

3.

王維出生在山西祁縣, 他的父親早逝,母親崔氏獨自撫養6個孩子,作為長兄的王維更覺得自己責任重大,自小發奮苦讀,立志考取進士,扶持弟弟妹妹們。

唐朝時佛教十分流行,崔氏自從喪夫以來,一心信奉佛教。

王維的字是摩诘,名和字合起來是維摩诘,這是佛教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意思是潔淨污垢,沒有污染的人。

王維的一生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緣。

公元715年,已長成翩翩少年郎的王維獨自來到大唐首都長安。

生逢盛世,到處都是蒸蒸日上的景象。

尤其是長安的少年遊俠,仗劍天涯,行俠仗義,渴望建功立業,頗有建安士人的風骨。

王維不禁胸中一熱,揮筆成詩,充滿俠義精神的詩句一揮而就:

少年行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此次離開山西蒲州老家,來到都城長安,是為了考取進士。

他意氣風發,堅信:聖代無隐者,英靈盡來歸。(像我這麼帥氣儒雅、多才多藝、家世顯赫的人還不出名就沒天理了。)

果然,才來長安不久,王維就名動一時,公子王孫紛紛為他敞開大門。

尤其是唐玄宗的兄弟岐王和甯王,都是文藝青年,岐王擅長詩畫,甯王擅長音樂,王維稍稍展現了一下真正的技術,就讓兩位王爺變成維密(王維神秘粉絲團)。

岐王對待王維就像對待自己的師友,參加宴會要帶上他,打獵要帶上他,連去城外避暑都要帶上他。

玄宗的哥哥甯王曾經宴請賓客,王維也在座上。

席間甯王有一位妾,原本是賣餅師傅的妻子,甯王貪慕她的美貌,強行搶來。

宴席上,這位妾似乎郁郁寡歡。

甯王便問:你還在想那個賣餅的嗎?

于是讓人将賣餅師傅叫來,兩人相對無言,默默垂淚。

賓客們見了,都覺得驚歎。

甯王讓大家作詩時,王維便寫了一首: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是春秋時息國的國君之妻,楚文王得知其美貌過人,于是親征息國奪人。

息夫人嫁給楚文王後,終日郁郁寡歡。無論楚文王如何寵愛,從來不說話不笑。

楚文王問其原因,息夫人說:我一個女人,卻侍奉兩個丈夫,還有什麼話可說?

王維以曆史故事諷喻甯王,潛台詞是:強扭的瓜不甜,你還不把人家老婆還回去?

甯王豪爽地聽從王維的話,讓他們夫妻團聚。

少年王維出入長安上流貴族府第,如魚得水,炙手可熱,街頭巷尾,無人不在争相傳看他的詩作。

就在杜甫還在鄉下玩泥巴,李白還在遊山玩水、尋仙問道的時候,王維已經紅遍大唐,占據娛樂版、藝術版、文化版等各大版面的頭條。

03

人生赢家王維一路綠燈,順利進入官場,擔任從八品下的太樂丞。

這是個負責宮廷祭祀禮儀音樂的官職。

沒想到新官上任的王維屁股還沒坐熱,就栽了跟頭。

這年秋天,長安城落葉蕭蕭,寒風四起。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請來文人雅士,共享盛宴,王維自然也在席上。

這位王爺素來愛熱鬧,組局喝酒那是常态,高興的時候就讓伶人表演節目助興,隻是,今天這節目有點特殊。

喝得醉醺醺的岐王,像個撒潑的孩子,沖着伶人喊道:我要看黃獅子舞,快,給本王表演黃獅子舞,其他的我不看。

伶人們面有難色,要知道宮中禮教森嚴,而這黃獅子舞更是隻能為皇帝表演,人人都知道不能亂來。

偏偏這岐王,平時就恃寵而驕,屢屢犯禁,唐玄宗都不加苛責,如今越發猖狂了。

見伶人們不聽命令,岐王大怒。

衆人隻得将廳堂門窗緊閉,偷偷表演了黃獅子舞。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皇帝耳朵裡。

就像家長袒護犯錯的孩子,唐玄宗照例袒護岐王:我弟弟都是被你們這些人帶壞的。

于是聽差辦事的大小官員隻能自認倒黴,領罪受罰,王維自然也成了背鍋俠。

被貶官到遠離政治中心,離京都千裡之外的濟州(今山東),王維有苦無處說。

04

在京城風光了7年,剛剛踏上仕途的王維就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打擊,他内心的挫折可想而知。

原以為自己才華卓絕,門第高貴,因而能夠平交王侯,這是多少人跑斷了腿,踏破了門檻都沒能進入的上流社交圈。

誰曾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終自己卻因為與王侯貴族走得太近而引火燒身。

任你才華蓋世,也難逃權力左右。

他在《被出濟州》一詩中不無怨氣地寫道:

微官易得罪,谪去濟川陰。

想到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卷土重來,不禁感歎;

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鬓侵。

從前慢,車馬船隻都慢,王維從長安出發,800公裡的行程少不得要走上十天半個月,便有機會在山山水水之間排解一下苦悶的情緒。

在高處俯瞰,漁舟點點,孤燈處處,寂寥的天地,讓詩人哀傷的心情得以平靜: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

看到開封的農村,處處一片祥和,雞犬相聞,阡陌縱橫,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或許此時他的心中早已埋下了歸隐田園的理想:

雞犬散墟落,桑榆蔭遠田。

所居人不見,枕席生雲煙。

然而越接近濟州,他心中的不平就愈加明顯,想到昨日還在與王侯貴族遊樂宴引,年少成名,一夕之間卻被貶官千裡,為了微薄的俸祿遠離故鄉和親人,真是今夕何夕: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

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不情不願地抵達濟州,等待他的是看管倉庫的司倉參軍的職位,長安的繁華更顯出此地的落魄、凄涼。

05

在濟州的四年,王維苦悶又孤獨,但他心氣甚高,甯願關起門戶打坐參禅,也不願融入這個地方。

公元725年 ,老朋友祖詠前往東州赴任的途中路過濟州,特地去拜訪王維。

一向閉門謝客的王維見到老友,又是開心又是傷感,希望祖詠留下來過夜,見祖詠并無此意,開玩笑地說:我們可是從小穿同一條褲子長大的老同學,如今你要高就了就不認我這窮朋友了嗎?

喜祖三至留宿

門前洛陽客,下馬拂征衣。

不枉故人駕,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積雪帶馀晖。

早歲同袍者,高車何處歸。

經不住王維的軟磨硬泡,祖詠隻好答應留宿。

祖詠離開的時候,王維送了又送,萬般不舍,竟然難過得眼淚連連,直到船已離遠,還站着岸邊遙望:

齊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複愁入。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伫立。

在濟州四年,王維偶爾尋訪山水,與隐士村夫暢談,但心緒依舊苦悶,無法融入這個地方。

不久,深感碌碌無為的王維辭去了官職,成為待業青年。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大唐首席高富帥詩人)2

06

回到長安,王維開始等候機會。

公元 728 年,在襄陽隐居多年的孟浩然初次來到帝都參加科舉,不幸落第。

兩位生性與世無争的詩人一見如故,雖然年齡相差12歲,但不影響他們成為忘年之交。

王維帶着孟浩然出入權貴門府,一起參加派對,一起喝酒作詩,希望能得到權貴們的賞識。

然而一年下來,孟浩然陪着大佬們喝酒猜拳,卻沒有得到任何機會,郁悶的他決定回去自己的山林别墅,繼續做他的宅男。

臨行前,孟浩然十分不舍地對王維說:老弟,我要回去隐居了,知己難得,我最不舍的就是你呀。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留别王維》

王維也十分不舍,寬慰孟浩然說:老哥,回家鄉過世外桃源的生活也挺好的,不用在這官場看人眼色,我多羨慕你呀。

兩人交往時間不長,卻一見如故,王維十分欣賞孟浩然與世無争的生活方式。

隻是,他的妹妹還未嫁,弟弟還沒長大,他還不能随心所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公元 733 年,張九齡擔任宰相,王維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唐朝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同朝三位宰相中,張九齡最具文采,也最愛提拔有文采的官員。

王維生平第一份簡曆就投給了張九齡。

唐朝許多詩人寫詩幹谒,求取官名。這是一類自薦的詩,類似于簡曆。

李白就寫了無數的幹谒詩,可謂遍幹諸侯,杜甫也投了幾十份簡曆,但大多石沉大海。

王維第一次找工作,就被一代賢相張九齡錄取,擔任右拾遺,運氣不知道比杜甫好多少。

剛想跟着賢德的上司好好幹,誰曾想,上司居然被炒鱿魚了。

公元736 年,張九齡被罷相,貶黜出京,臭名昭著的李林甫大權獨攬,權勢滔天。

張九齡不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的模範和榜樣,如今遭受奸人排擠,王維怅然若失道: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自然,為張九齡舉薦的王維也遭到了打擊。

公元737年,王維被任命出使河西,代表朝廷封賞校閱軍隊。

相當于變相的逐出京城。

07

王維帶着失意的心情再次離開帝都,這一去就是兩年。

盛唐的詩人大多有邊塞情節,就像我們現代人有西藏情節一樣,王維也不例外。

事實上,杜甫、李白都寫過不少邊塞詩,但他們都沒有去過邊塞,王維是少數真正去過邊塞的大唐詩人。

西北邊境遼闊、壯麗,一排大雁飛過胡人的領地。

荒無人煙的大漠深處,烽煙遠遠看着就像一條直線,長河之上的落日大而圓。

視野所及全變成簡單的幾何形狀,人在天地之間更顯得微不足道。

王維胸中一熱,提筆寫就了: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太過有名,以至于很多人一度以為王維是邊塞詩人。

王維以詩為畫,真實再現了盛唐蒼涼、遼遠的邊塞圖景。

出使涼州歸來,王維再次被派去桂州(今桂林)知南選。

知南選即是代表朝廷前去南方栓選官員。

公元740年,南陽的秋天有些蕭索。

行舟路過襄陽,王維想起多年不見的孟浩然,他在不久之前突然去世。

多想和老友再聚,共飲一杯,可回應他的隻有寂寞的江水,空蕩蕩的蔡州: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為了紀念老友,王維還為孟浩然畫像,畫中的孟浩然白衣騎馬,風度翩翩,仿佛一位世外高人。

借着此次公費出遊,王維順道拜訪了南宗禅創建者神會禅師,與他暢談了多日,詢問解脫之道。

與神會暢談後,王維心境開闊,如同打通神督六脈,詩歌中空靈的禅意更加妙不可言。

比如這次行程中寫的《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知南選回來,王維深感官場複雜,好在打拼多年存下不少積蓄,便在長安郊外的終南山買了别墅,開始隐居。

終南山又叫太乙山 ,景色優美,山清水秀,離長安不遠,許多達官顯貴在此修建别業莊園。

山上又有許多寺廟道觀,對王維來說,沒有比這裡更适合隐居的了。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

興緻好的時候,便獨自出門散步,回味咀嚼過去的輝煌,無人傾訴也無所謂。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就到了路的盡頭,雲開雲散,萬籁俱寂。

偶然遇到鄉間老農,就談笑一番,不在意時間流逝。

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大唐首席高富帥詩人)3

08

公元742年,大唐改元天寶。

這一年,王維和李白這兩位同齡人的命運軌迹神奇地重疊了。

42歲的王維走出終南山,出任左補阙,而李白在碰壁無數之後,終于得到奉召進京,擔任翰林待诏。

不同的是,王維是正經八百的編内公務員,而李白隻是個臨時工,和許多道士僧侶、民間藝人一樣,隻是奉旨進宮,陪伴皇帝從事文娛活動的平頭百姓。

這兩位盛唐頂級巨星終于迎來了曆史性的會晤,怎麼着也該碰撞出點火花吧?

讓大家失望的是,關于二人的交往,曆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包括他們的衆多共同好友——孟浩然、王昌齡、杜甫等等,也從未提及兩人關系如何。

有人說,王維看不上李白的狂妄,李白看不上王維的清高。

有人說,王維内向,李白外向,一個不主動一個不搭理。

……

然而這都隻能是後人的猜測,也是永恒的曆史謎題。

事實上,王維此時有個重要的好基友——裴迪。

裴迪比王維小15歲,一開始是追星族與偶像的關系,相識後王維發現裴迪崇尚道教,生性淡薄,常年在山林間隐居,與自己頗為投緣。

朝廷的局勢越來越黑暗,唐玄宗晚年昏庸荒唐,專寵楊貴妃,朝政都交給李林甫。

李林甫大肆排除異己,張九齡當宰相時代的清明氣象已然不複存在,大唐正在從巅峰上快速滑落。

王維對政治的熱情越來越淡,隐居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

公元744年,王維賣掉了終南山别墅,買下了宋之問的故居——位于陝西藍田的辋川别業。

裴迪追随王維,也在辋川附近居住。

兩人常常一起泛舟遊玩,彈琴賦詩,過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09

王維的審美水平自不必說,再加常年出入權貴宅園,因此當他開始獨自打造辋川别業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

他因地制宜,打造了20個景區,并分别起名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木蘭柴、宮槐陌、柳浪、金屑泉、白石灘、竹裡館、辛夷塢、漆園、鹿柴等。

名字已經美得讓人心生向往,王維還與裴迪一起,細細賞玩,每到一處景點便各自賦詩一首,兩人一共作了40首,結集《辋川集》

辋川别業到底什麼樣,就像西施一樣,我們是見不到了,但王維留下的詩作營造了一個清淨、空靈,遠離塵世的辋川畫卷,讓人神往。

這些畫面幾乎都是安靜唯美的空鏡頭。

安靜的春山能聽到桂花落地的聲音,月亮出來驚動了鳥兒: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常年照不到陽光的深林,人的聲音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夕陽的餘照落在常年長滿青苔的地上: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獨自在無人的山中自開自落,無人欣賞的芙蓉花: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即使有人的畫面,也是一位孤獨、安靜,和清風明月唱和的世外高人: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辋川讓王維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和自由,這裡遠離官場,遠離塵世,能讓他不斷探尋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常常像那位居家修行的菩薩維摩诘,靜坐參禅,心中無塵雜,隻覺自己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

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盛世大唐文人墨客(大唐首席高富帥詩人)4

10

雖然已經把當官作為兼職,但王維還是穩穩地在朝廷立住腳跟,官階也在逐步晉升。

照這個趨勢下去,很快就可以領退休金,正式回辋川隐居了。

然而,離法定退休年齡還不到3年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

這場改變大唐命運的滔天災難,同樣改變了三位大詩人的命運。

杜甫,在動亂中流離失所。

李白,不幸跟錯隊伍,差點被殺頭。

王維算比較幸運,逃難中雖然被叛軍抓獲,但安祿山看中他的名氣大,執意要讓他做官。

王維當然知道投降叛軍的後果,卻也沒有辦法反抗。

于是吃了啞藥,妄圖蒙混過關,但安祿山自己就擅長裝瘋賣傻,他可不吃這一套。

王維被迫接受了僞職,宰相陳希烈、驸馬張垍也早就向安祿山俯首稱臣。

王維得知在這場驚天的浩劫中,顔真卿的哥哥顔杲卿一家誓死不屈,滿門忠烈30餘人被殘殺,就連樂師雷海青都不肯屈辱為叛軍演奏,被當場肢解。

這樣的忠肝義膽,更襯托自己的懦弱。

王維未嘗不羞愧難當,但他沒有任何力量,唯有用一支筆來抗争: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安祿山被唐朝軍隊平反後,照例要清算這些立場不堅定的官員。

數百位官員被砍頭、流放,王維卻意外地官複原職。

據說是那首詩起的良好的宣傳作用,再加上王維弟弟平叛有功,為哥哥說情。以及裴迪等不少朋友四處奔走,王維才得以逃過清算。

但他内心卻不無煎熬,無時無刻不在忏悔、自責,雖然沒有人苛責他。

此後,他将自己的官田捐贈給百姓,更将心愛的辋川别業捐贈給寺廟,換取良心的平靜。

晚年的王維愈發悲觀、消極,希望寄身佛門,求取解脫:

歎白發

宿昔朱顔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然而,他終究不能抛棄官職,又一心希望歸隐,做什麼都不夠徹底。

這些年,他不停地在送人,送走知己、送走老友,寫了大量送别詩,幾乎每首都是經典。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其中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更是送别詩中的巅峰,甚至有學者将其評為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

彌漫在詩句中的細細的雨絲,淡淡的愁緒,和天涯相送,不知何日再聚的惆怅千百年來感染了無數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配上音樂,成為流傳千古的古琴名曲《陽關三疊》。

身邊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開,他的生活更加安靜,也更加冷清了。

公元761年,王維與世長辭,享年61歲。

他喜歡安靜,渴望隐居,卻終身困守官場。

或許在他内心,早就參透了解脫之道,因此無所謂官場還是山林,隻要心中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就能活得透徹;

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參考書籍:

《王維詩傳》——王志清

《人間最美是清秋——王維傳》——畢寶魁

《王維詩選評》——劉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