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複後的西昌古城夜景
11月4日晚,夜幕降臨,四川省西昌市建昌古城亮起璀璨的燈光,古色古香的建築在燈光的映襯下五彩斑斓,美輪美奂。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和巧手“匠造”,有600餘年曆史的西昌建昌古城攜夢想與榮光煥新歸來,于11月1日正式開街。“重啟”後的建昌古城,成為西昌文旅的新坐标。
建昌古城有600多年曆史,去年啟動複原修建
西昌,是涼山彜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自古以來,西昌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 建昌古城被稱為西昌曆史文化的活化石,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修複後的西昌古城夜景
“水郭山垣繞建城,關門鎖鑰自天生。要知山水清佳處,二百年來享太平。” 這是清代西昌舉人楊學述筆端的建昌古城。目前,建昌古城尚存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城内以四牌樓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其北稱北街,其南稱南街,其西為倉街,其東為府街,四條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古城有大通、安定、建平三座城門尚存,城内九條主要街道與二十餘條小巷相連,構成四通八達的格局。
經過數百年的滄桑洗禮,建昌古城曆史文化街區街巷肌理受到嚴重影響,一些文物損毀嚴重,保護情況極不樂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區域内的D級危房占比高達90%,存在嚴重安全隐患,影響了老城區居民的生産生活。
2021年下半年,西昌全面啟動建昌古城保護更新項目,整體性推進建昌古城複原打造,并通過古建保護帶動文旅商融合新業态,打造另一個文旅新地标,構建“北有古城、南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
按照《西昌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更新總體規劃》,古城保護更新項目占地面積228畝,總投資約29億元(含征拆費用),分兩期打造。一期項目共涉及9個子項目,包括“三門二街一樓一牆一園一中心”(三門:建平門、安定門、大通門;二街:湧泉街、十字大街;一樓:四牌樓;一牆:城牆二中段;一園:城牆遺址公園;一中心:遊客中心)。
一期建設完畢已正式開街,二期将于今年底動工
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一期項目于2021年9月動工,現已建設完畢。
在項目施工中,特别注重對曆史遺迹的保護和修繕,組織了省、州、市文物專家,全程參與建昌古城保護修繕,從方案評審到施工工藝谏言獻策,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對建昌古城總規中涉及的14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曆史建築,下足“繡花功夫”進行文物修繕。對建昌古城留存的建平門遺址、四牌樓遺址、300餘米古城牆遺址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複。對8口古井、287株古樹和萬餘件老物件進行标記、收集和保護,最大限度保護了古城的曆史肌理、曆史街巷、空間尺度和景觀環境。
↑修複後的西昌古城夜景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一期項目中,開設了蜀繡、茶馬古道、唐卡等博物館和建昌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引入了言幾又、稻鴻書院、千裡走單騎民宿等國内知名品牌,從而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合理利用,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産生活。此外,在古城亮化中,設計方對建昌古城的文化曆史深度挖掘提煉,以建平門甕城牆為載體,通過聲、光、電多維結合,形成以裸眼3D技術賦能的古城牆光影秀。
今年“國慶”期間,西昌建昌古城湧泉街試營業吸引遊客29萬餘人次,旅遊收入超3.48億元。11月1日,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和巧手“匠造”,建昌古城正式開街。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一期工程順利完成的基礎上,建昌古城二期項目将于今年年底動工,預計明年5月全面完工。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責編 鄧旆光 編輯 郭莊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