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入藥使用的是菊的幹燥頭狀花序,是臨床上常用做辛涼解表藥。《本草綱目》中記載菊花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
根據菊花的顔色和生長環境的不同,菊花可以分為黃菊、白菊和野菊花三種。

杭菊
- 主産于杭州、安徽的白色菊花味道甘甜,又有“甘菊”“杭菊”“貢菊”“亳菊”等稱呼。中醫認為,白菊花能夠養肝血,具有明目的功效,如果眼睛幹澀不适,可以選擇白菊,但其清熱力稍差。
- 黃色的菊花味道稍苦,其清熱能力較強,常用于疏散風熱。如果有上火的表現,比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皮膚上長紅色的疙瘩,用黃菊泡水則能清熱敗火。
- 野菊花清熱之力更強,常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毒蛇咬傷等。體内有“熱毒”,比如口幹、口苦、目赤、煩躁和便秘等症狀時效果不錯。

所以,同樣是菊花,功效亦有别,這幾種菊花在使用時還需區分開來,有針對性地選擇适合的來泡茶飲用哦。
你學會了嗎?别忘了點贊、評論、關注我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