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圍繞領土問題爆發的武裝沖突斷斷續續折騰了數十年。許多人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認為是以色列恃強淩弱,欺負巴勒斯坦,強占他們的領土。可事實上,在現有國際秩序下,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并非完全是憑拳頭說話。巴以沖突之所以持續數十年無法得到解決,自然有其難以解開的結。巴以沖突的根源是土地,那麼站在曆史的角度來看,巴勒斯坦地區究竟是誰的故土呢?
首先得說明一下,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地區是兩個概念,前者指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後者指位于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的這片地理區域。所以如果把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地區混為一談,以此得出以色列是外來入侵的結論,那就錯得離譜了。
從現有史料來看,巴勒斯坦地區最早的居民是古代的迦南人,之後又來了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當時地廣人稀,對土地的争奪并不激烈,所以迦南人和腓力斯丁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保持着和平共處。不過腓力斯丁人實力要強很多,所以他們很快就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主要統治者。
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以遊牧為生的希伯來人(現代猶太人的祖先)也來到了這片地區。“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困局很快就導緻希伯來人與這裡的原住民爆發了領土之争。後來希伯來人打敗了對手,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新主人。值得一提的是,希伯來人認為迦南地(即巴勒斯坦地區)是他們先祖亞伯拉罕的故土,所以他們來到這裡隻是回歸,而并非侵略。
在徹底擊敗競争對手後,希伯來人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王國。公元前931年,以色列王國的傳奇君主所羅門王去世,随後以色列王國就因内鬥分裂為南北兩部,即北部的以色列王國(首都撒瑪利亞)和南部的猶大王國(首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猶大王國因為貧窮落後,貿易商路也不經其國境,戰略和商業意義都沒那麼大,所以它在以色列王國被滅後又存續了一百多年時間,直到公元前586年才被巴比倫帝國攻滅。這是有史記載的猶太人經曆的第一次劫難,即猶太史中所稱的第一聖殿時代結束。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區。為了更好管理此地,羅馬統治者扶持擁有原猶大王國王室背景的希律家族作為帝國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代理人。
公元66年,猶太人因不滿羅馬總督的統治而爆發了大規模起義。兩年後,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倒台,帝國内部陷入混亂,這又讓給猶太起義軍帶來了更多希望,他們打算借此機會将羅馬人驅逐出去,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然而猶太起義軍内部也很快陷入了權力紛争,幾個派系之間相互大打出手,千載難逢的機遇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随着羅馬帝國局勢逐漸穩定,猶太人再度陷入劫難之中。公元70年,羅馬軍團在統帥提圖斯的指揮下攻破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聖殿被洗劫一空,數十萬猶太人死于戰火。此後,羅馬人宣布将全體猶太人放逐在外,自此猶太人成為了一個沒有自己國家的遷徙民族。
羅馬帝國衰落後,巴勒斯坦地區幾經易主,最終在公元七世紀被阿拉伯人收入囊中。在此後一千多年時間裡,突厥人、奧斯曼人、蒙古人都曾對這片地區展開過争奪及統治,但阿拉伯人作為這裡主體民族的地位卻再也沒發生過動搖。
從十八世紀開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便掀起了返回祖先故土的回歸潮。猶太人因擅長經商而積累了大量财富,所以他們可以通過購買土地的方式讓自己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然而随着猶太居民的不斷增多,他們與當地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的分支)的矛盾也日趨激烈,雙方都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是自己的故土。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分别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雙方最具争議的聖城耶路撒冷被置于聯合國管轄之下,以避免沖突。
聯合國的本意是希望通過此次決議為巴以雙方劃清界限,一勞永逸解決雙方的領土問題。可是阿拉伯人認為自己在這裡都定居了一千多年,憑啥你聯合國說割讓就割讓啊。而以色列也覺得,這是我的祖宗故土,讓你一部分已是給你臉了,現在還不滿足,那就開幹吧。于是在1948年5月15日,即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第一次中東戰争就爆發了。這便是巴以沖突矛盾的由來。看到這裡,夜讀史書想問問各位,你覺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誰占了誰的土地呢?
參考文獻:《耶路撒冷三千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