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雲南玉溪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冰糖橙品牌“褚橙”的創始人褚時健因病去世。在追悼會上,他的妻子馬靜芬幾度哽咽,她對褚時健說:“我曾經和采訪我的記者說過,問我下輩子怎麼過,我說下輩子還嫁給你!”這應該是世上最美的情話。
01我原來的名字叫“褚馬氏”
褚時健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15歲父親早逝,接着幾個弟妹相繼去世,在他23歲時母親也去世了,他帶着弟弟一起生活。早年的苦難培養了褚時健堅韌的性格,同時也讓他變得沉默寡言。
他作為領導到呈貢檢查文教工作時,遇到了那個影響他一生、陪伴他一生的女人——馬靜芬。
馬靜芬,出身名門,她的父親是興文銀行的襄理,母親也是大學生。戰亂時,他們是坐着飛機到昆明的,可以看出那時他們家道殷實。她是家中老二,是一位非常有主見的千金小姐。
15歲時馬靜芬的母親想把她許配給人,她堅決不同意。後來,她參了軍,退伍後到呈貢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可以說,褚時健對馬靜芬是一見鐘情。開會時,校長多次提起馬靜芬的名字,在校長眼裡,她就是一個不聽話、不守規矩的人。
褚時健去查檔案資料時,發現馬靜芬并不像校長說的那樣,而且他還有些好感。
褚時健在婚姻方面同做工作一樣,秉承“認真”的态度,先派人對馬靜芬做了調查,自己也在工作中對馬靜芬慢慢進行觀察。哎,他覺得馬靜芬人很努力,做事很認真,人也聰明、有想法,對她的感覺越來越好。
褚時健就利用職務之便,對馬靜芬的工作進行了多次調動,這也是對她考察的一部分。褚時健對馬靜芬的表現非常滿意,做事、說話利落爽快,原則性很強,馬靜芬就是他理想中愛人的樣子。
婚後兩人的磨合期有點兒長。他們兩人以前的生活軌迹完全不一樣,出生、經曆、性格都不一樣,即使有一年多的交往時間,彼此并不了解,特别是馬靜芬對褚時健的了解,這自然會帶來矛盾。
褚時健16歲離家,10年來颠沛流離,很難因為婚姻改變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再加上他的父親也是一個沉默寡言之人,很少與褚時健的母親有交流,他的母親是曆盡苦難而無怨言的人,他以為天下所有的女人應該都是母親的樣子。
而馬靜芬作為一個千金小姐,對婚姻是有期待的,對丈夫也是抱有希望的。然而婚後丈夫毫無默契,褚時健就是一個粗線條的人。
對于家庭,他理解更多的是責任感,而馬靜芬則希望的是在生活細節上的關心。
馬靜芬懷孕後,想象中來自丈夫的體貼和照顧全部沒有變為現實,褚時健照常忙碌着他的工作,工作在于他始終是第一位的,妻子隻能是第二位,他也不懂得作為丈夫在這個時候應該更多地關心孕婦,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懷孕後的女人會變得很脆弱和無助,這些褚時健不懂也沒想過。
多年後,馬靜芬依然有些不原諒當時褚時健的粗心:“我讓他幫我買條魚,他竟叫我去食堂吃!”同為女人,我完全可以想象,馬靜芬聽到這句話時的感受,不能用無助來容易,如果是一般女人估計要崩潰了。
有一次馬靜芬要做手術,褚時健卻在那天安排了會議,當時隻有馬靜芬的母親和女兒褚映群守在醫院裡,馬靜芬是萬分委屈和不理解的。
她老了回憶起往事,仍會說自己,“我原來的名字叫‘褚馬氏’”。她說自己結婚後,生活的重心就是褚時健,“他高興我高興,他生氣我着急”,當時就是一種嫁夫随夫的心态,對褚時健“過度”依賴,完全沒有自己。
可是,馬靜芬的命運,就是當時中國女性的縮寫。
女人,把婚姻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而男人卻隻把婚姻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男女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各自按着各自的想象來經營婚姻,委屈、矛盾在所難免。
每個女人可能都希望找一個溫柔體貼的男人,可是如果自己的丈夫真的整天隻知道圍着女人轉,又會被看不起,覺得無能。這是獨立的馬靜芬接受不了的。
在這世上,沒有任何兩個人天生契合,隻是相處久了,主動磨合成了适應彼此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一方犧牲了更多,随了更多痛苦,才能成就一段穩定的關系。馬靜芬是承受更多的一方。
多年後對于自己的粗心,褚時健有愧疚,但也能接受,自己拼命工作也是為了家。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02什麼叫“患難夫妻”
原本順風順水的日子,生活突然轉了個大彎。褚時健被下放到雲南條件最艱苦的紅光農場,搞勞動改造。
從小過苦日子的褚時健對于勞作并不陌生,這些也難不倒他,唯一的是心理上過不去,一個對革命流過血、失去過親人、付出過青春的人,突然成為思想有問題需要接受再教育,這是誰也不能接受的。
好在褚時健很快調整好心态,不怨天憂人,也不悲觀,他有妻子和女兒,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家負責。
而馬靜芬帶着女兒毅然來到他的身邊,堅持一家人怎麼都要在一起,如同給褚時健打了一針強心劑。
一家人住在山頂上一間四面透風漏水的小屋裡。白天的日子還不覺得什麼,晚上是最難熬的,周圍沒有、沒電,又帶着孩子,有時褚時健還不在家,馬靜芬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有一天晚上,她竟然看到一條蛇盤在屋檩子上一動不動,吓得她抱着女兒坐了一夜。
不管怎樣,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就有了盼頭。
日子在怎麼艱苦,生活還是要過,看着瘦弱的妻子和女兒,褚時健拿出少年時的看家本領,到紅河邊去抓魚來增加營養;他把農場果樹摘收後落在樹上的小果子,收集起來,自己制作成蜜餞,拿它們跟傣族同胞換東西;有時他還上山打麂子。
當時有許多人因饑餓得了水腫,可他們一家都沒得,褚時健就是一家人的營養補充站,如一張堅硬盾牌護家人周全。
雖說褚時健不太懂得通常意義的溫柔體貼,但做飯、努力做事兒就是他對家人好的方式,他的廚藝很不錯,平時在家都是他做飯,他在煙廠時腌制酸菜是出了名的。
雖然有時馬靜芬需要的不是這些物質上的,心裡難免會有怨言,不過後來她理解了他。
什麼叫“患難夫妻”?患難夫妻就是,經受過苦難考驗,能夠同甘共苦的夫妻;就是你落難了,我也對你不離不棄,共同面對生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當褚時健的命運如一葉扁舟,在政治風浪中颠簸時,馬靜芬始終守在身邊,不離不棄,兩人攜手走過六十多個春秋。
03下輩子我還嫁你
年過古稀老人終于回到家中,執手相看淚眼?不,褚時健和馬靜芬都表現得很淡然。對于名利、對于生死,都已看透。隻是,他們不願意閑着。對于一個經曆過風雨的家庭,如果他們始終期期艾艾,這個家庭将沒有歡笑可言。
不顧年事已高,兩人承包了哀牢山的土地,全身心地種起湖南橙子來。以前,馬靜芬總處在幕後,現在她走上前台,不僅出任公司董事長,還管理公司銷售,親自帶來果子,到處參加展銷會,切開橙子,笑意盈盈地讓嘉賓品嘗。
例行身體檢查中,70多歲的馬靜芬被診斷出直腸癌,這事對褚時健打擊很大,突然覺得兩人真老了,想起往事,對妻子有許多歉疚。
馬靜芬是佛學之人,而褚時健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在馬靜芬治療期間,褚時健和兒子經過一座廟前,他叫停車,緩緩地走到寺廟大殿前,為妻子祈禱。
褚時健變得開始愛在家裡待着,每天親自安排一日三餐,并且總是專門準備一碗飯和一份菜給妻子。他密切關注妻子的飲食,不該吃什麼,什麼該多吃,都會及時提醒。
看到這些,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世上那麼多情話,最打動人心的深情,不過是柴米油鹽中的溫柔。
哪怕馬靜芬隻做了一個感到冷的動作,褚時健也會趕緊伸手到風口,試試空調的風是否合适。晚年後的他們同進同出,相濡以沫,羨煞旁人。
他們的性格不同,相同的是對生活的堅韌,愛是鑄造一切的動力。兩個人經曆這麼多風雨,仍能攜手到白首,馬靜芬總結出四個字:忍、讓、理解。
正如《褚時健傳》作者所說:他們的婚姻,經過一個甲子的相伴相随,兩人已經不僅是夫妻,更是一對戰友。盡管馬靜芬偶爾會抱怨幾句,但她還是說:“沒有我就沒有他,沒有他也就沒有我。”
褚時健走後,馬靜芬仍堅強地表示,将丈夫的事業進行到底。“下輩子我還嫁給你!”,這是最美的情話,是對兩人愛情的認可。
(參考書籍:《褚時健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