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5:59:21
一、不欺騙本心就是實事求是

世人貪着,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能做到實事求是的寥寥無幾。用本心去判斷是非,才能不自欺,最終做到實事求是,無往而不利。

今天是第一次把心學跟實事求是寫到一起,但兩者并不矛盾,心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不欺騙本心,不自欺就是實事求是。

本心就是良知,是沒有私心雜念的心。沒有私心的心是自然的心,自然的心是非人為的心,是客觀的心,有客觀的心,自然可以做到實事求是。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1

人的良知大多被私心雜念所蒙蔽,貪着而自欺,所以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也就脫離了客觀實際。

光複良知不能一蹴而就,要到事上練,從每件事上不斷修習心靈,使灰塵盡去,最終得到淨化。


王陽明一生中最大的軍事功績,就是平定甯王朱宸濠之亂。朱宸濠準備了十年,精兵10萬。王陽明是突然應變,臨時拉起一萬的烏合之衆。最終王陽明用了不到40天,以傷亡68人的代價,重創甯王并活捉之。

這一戰可謂軍事神話,而王陽明在這場叛亂中應用的,都是心學思想。


二、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

陽明心學有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緻良知。但王陽明最在意的,隻是一個詞。

(一)心即理

人是天地之間的産物,那麼本心就符合天地的規律,陽明把本心叫良知。心之所到便是事,事之所指便是物,心與萬物是一體,不能分割來看。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2

心沒了物就不存在,物沒了心便失去主宰,沒有主宰的物,也很快會消失。

看天體運行,看社會雲湧,都有其規律所在,這規律就是主宰。沒了這個主宰,天體和社會都會崩塌。

社會規律運行的個體是人,人的命運主宰是心,社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萬物一體,心即理。

(二)知行合一

知是良知,是道心。知與行是一體,不可分割來看。

心有兩面,即人心和道心。

陽明先生說:心一也。未雜與人僞謂之道心,雜以人僞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可見,人心和道心是一物。

若人心有僞,面對客觀時,就不能看清其本來,人遵循着自己的意願去判斷事物,就不能實事求是,最終注定失敗。

因此才要知行合一,行為要遵從本心,才能實事求是。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3

說道這裡,知行合一還沒講明白,知行合一重要的不在于“合”,而在于“一”。

舉個簡單的例子:

餓了想吃飯。

“餓”無所隐蔽,是知,接下來就要吃飯,是行。雖說先有知後有行,但兩者實為一體,當餓了的那一瞬間,行就已經開始了。有真知必有真行。

飯菜的味道怎麼樣,嘗了之後才知道,沒有誰還沒吃呢就說菜鹹了。雖說先有行後有知,但飯菜到嘴裡的那一刻就知道味道了,有真行必有真知。

知行是一體,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把知比做乾,把行比做坤,那麼乾坤交互,則萬物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兩者在一體中交互,不可分離。

(三)緻良知

陽明先生自龍場悟道後,依次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卻久久都未能點出“緻良知”。他說“緻良知”一詞,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4

緻是什麼意思?

就是把良知奉為神明,人要憑良心活着,要聽良心的話。陽明先生把良知上升到信仰的程度,因為我們信仰的是天理良知,是本心,實質是靈魂的覺醒和解放,所以在明清兩代和近代當代都遭受到無數打壓。

三、心學的精髓,隻是一個緻良知。

如何緻良知?其實古聖先賢早就給出了答案,陽明心學正本清源,繼承了古聖先賢的意志,方法都在《大學》裡。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5

王陽明所理解的《大學》:

《大學》的價值觀: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使光明的道德光複,明德是我們每個人具有的,隻是被私欲蒙蔽,明明德即緻良知。

親民:親民即仁民,重在一個“仁”字,與民同喜同悲,同心同德,即萬物一體,即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善就是合理,過和不及都不是善,天理在吾心,吾心之至善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6

王陽明

《大學》的方法論:格物,緻知,誠意,正心。

格物: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格物就是正事。格物的方法孔子也教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是下學而上達,通過學,成為一個光明良知的人;

時習之,是學的方法,每時每刻都會遇見事情,遇事便會動心,動心便會有善惡,格掉惡的弘揚善的就是格物。時習之,就是遇事時修習此心。

緻知:緻知是緻良知的量變,是格物的成果。通過一件事修習此心,便能使此心恢複一份光明,日積月累,最終能達到緻良知的境界。

誠意:誠意是緻良知的意志,是格物緻知的成果。通過緻知有了收獲,有了成就感,更加堅定緻良知的志向,這個志向随着自身的日益精進,越來越堅定。

正心:正心是格物緻知誠意的成果,并進入下一個循環,形成良性循環,正心是緻良知的必要條件。

陽明心學十句口訣(陽明心學的精髓隻是兩個字)7

四、緻良知的精髓,隻是一個誠意。

陽明先生說,《大學》功夫,即使“明明德”,“明明德”隻是個“誠意”,“誠意”的功夫隻是格物緻知。

若以誠意為主,格物緻知便有了着落;若沒有誠意,格物緻知便茫茫蕩蕩,沒有着落,沒有根源。

因此,大學的功夫,隻是個誠意。陽明心學的功夫,也隻是一個誠意。

就像上學時,每天勤勤懇懇地學習,但最終沒有成績,缺的隻是一個誠意。

如果每天心中都有緻良知這個意志,遇事動心有善惡時,自然會注意到,然後才能為善去惡;如果沒有這個意志,那就被外物所牽引,成了沒有意志的人,沒有獨立意志,往往随波逐流,被不是命運的命運所牽引。

陽明心學教給人的,是自強不息,是獨立人格,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才能稱之為人,緻良知隻是讓我們回到人的本來的狀态。

我覺得在佛家最容易獲得誠意,但我沒有信佛的誠意。

陽明先生說道在吾心,于是我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格者格着,格出一點點誠意,也許這就是笨人的辦法吧。

隻是像我這樣的笨人,格物時要記得,無善無惡心之體。

像在座諸位英雄,格物時要記得,有善有惡意之動。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陽明心學,不足之處請指正。

本文是議論,看完的都是英雄,謝謝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