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019)】
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陳列的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背景
1853年的陽春三月,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克南京,曾因四次落榜怒燒孔孟之書,砸了孔子牌位的洪秀全由一介農村的貧寒儒生,搖身一變成為了太平天國領袖,如今半壁江山到手,意氣風發。同年,發布《天朝田畝制度》。
這位“天王”當年燒書時發現本基督教的傳教材料——《勸世良言》,讀完隻覺得醍醐灌頂,于是揭竿而起,投入反清鬥争。受基督教啟發的洪秀全,自然也制定出了具有平等思想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終成一紙空文《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平均分配土地,使耕者有其田,反映了農民土地要求,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這個制度确實好,觸動了百姓對于土地問題的敏感神經,引起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百姓的普遍共鳴,于是天下人紛紛響應,赢糧而影從。
按理說這樣得民心的制度一經發出定然是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建設日益繁榮,但是恰恰相反,《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不久,就導緻經濟蕭條,怨聲載道。
究其原因,是因為人人平等隻是這個制度的表象,與其說這個制度是進步的旗幟,不如說是一座空中樓閣。這就好像企業公司老闆招聘時給員工們編織的美好藍圖,員工們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發現,上當了。
首先,洪秀全對平等有着最根本的認知錯誤。《天朝田畝制度》裡寫到,對于那些違反天條、怠慢“皇上帝”的人,都要“黜為農”。
在太平天國領導人眼中,農民隻是賤民,當農民是因為他們犯了錯,是懲罰犯罪行為的一個後果。在自然農業經濟為主的古代,還沒有哪個統治者這樣公然貶低過農民。
《天朝田畝制度》還提到:“天下都是天父“皇上帝”一家的,因此,要“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要讓上帝“有所運用”,這樣大家才能人人平等,吃飽穿暖。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帝”的,農民并不擁有自己的勞動成果,除去自身的吃用,其餘東西全要歸“皇上帝”。有田同耕”也隻是平均承擔土地的生産經營勞動而已。
它的所有主張,看似維護農民權益,實則确定了上帝教教産合理性。土地歸“皇上帝”所有的主張,否定了土地私有權,但這隻是按照上帝教教義辦事,是為宗教服務的,它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讓農民發家緻富,與農民的願望理想大相徑庭,也與中國國情完全脫節。
《天朝田畝制度》和太平天國其他政策一脈相承的,一開始,他們起義目的隻有一個:“上為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首之苦”,跟農民一點關系也沒有,根本不是建立農民政權,更沒提出過符合農民利益要求的土地政策。
總而言之,《天朝田畝制度》既嚴重違背了生産力發展客觀規律,也不是要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它不符合農民的利益,隻是一個空想的目标。
《天朝田畝制度》在中國農民戰争史上第一次将平均主義思想具體化,是農民階級對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徹底否定,也代表着農民運動領袖對近代中國出路的一種積極探索,對此應該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顯。它試圖将社會生産限制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反映了農民小生産者的狹隘眼界,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限于當時環境和農民的階級局限性,這部革命綱領基本不可能實現。
這個制度從理論上看難以實行,實際上,它也從未真正實施過。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發布政策後不過半年時間,糧食供應狀況就已十分緊張,不必多想,問題肯定出在這個制度有關。于是東王、北王、翼王上奏請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衆,宜廣積米糧,以充軍儲而裕國課。弟等細思安徽、江西米糧廣有,宜令鎮守佐将在彼曉谕良民,照舊交糧納稅……”。意思就是說在安徽、江西等太平軍占領區,讓農民還和原來一樣,照舊交糧納稅,清朝地主怎麼辦,他們也就照着執行。
“天國”理想的破滅此時太平天國的統治已經出現了問題,領袖們開始奢侈腐化,争奪權力。而《天朝田畝制度》的創造者洪秀全正過着帝王生活,享受着神仙日子,在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昏庸無道,與當初那個一腔熱血,浴血奮戰,誓要反清的起義領袖天差地别。
《天朝田畝制度》的主人洪秀全自41歲進南京,到1864年52歲時去世,未邁出京城一步,全身心投入到金碧輝煌的“小天堂”的營造中,腐敗程度比起滿清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英國傳教士傅禮增在《天京遊記》裡叙述:“用膳時金碗二十四隻,碗碗山珍海味,金鑲筷子,玉雕杯盤。”除此之外,還要鼓樂喧天,鞭炮齊鳴。洪秀全尤其喜愛黃金,戴的王冠純金打造,重八斤,純金項鍊一串,重八斤,還納了88位妃子,另有愛娘、嬉娘、妙女、姹女、元女等十六種名号的女子更是不計其數,整日與後宮的妃嫔娘娘們飲酒作樂。
太平天國運動曆時十四年,戰火燒及十多個省,在領袖們奢侈腐化,争奪權力中逐漸潰敗,這場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亦中亦西不倫不類的“天國”理想,被曆史的巨輪碾過,留下了中西文化沖突交融的時代痕迹。
時光流轉,歲月如歌。見證這場轟轟烈烈起義運動從輝煌走向覆滅的《天朝田畝制度》文件作為文物在博物館展出,被現在的人凝望着。透過紙冊筆墨,仿佛也能窺得當年那位帶領底層人民奮起反抗的農民領袖的身影,不知道他當時意氣風發看向這份紙冊時可曾想到自己會跌入權力和财富的深淵,與自己浴血奮戰才得來的“天國”共同走向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