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發生了什麼?春秋戰國的劃分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事實上關鍵點是對東周曆史的劃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發生了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春秋戰國的劃分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事實上關鍵點是對東周曆史的劃分。
周朝八百年的曆史,相對漢唐兩三百年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後來的曆史學家,他們為了方便研究周朝的曆史,把周朝劃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劃分為春秋和戰國。
1戰國時代結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很多人就是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朝代要劃分,搞迷糊了。
其實,可以打個比方,如果要給一個八十歲的老頭張三寫傳記,作者也會分幾個段落來寫:青年時期如何如何,中老年又如何如何,事實上這個張三老頭就是八十年的曆史,不管是青年,還是中老年他的曆史傳記都是張三的傳記。
同樣的道理,不管是東周,還是西周,都是周朝,不管是春秋還是戰國,都與東周有關。
唯一不同的是戰國,戰國時代不全在東周,因為東周在公元前256就滅亡了,戰國到公元前221年才結束,所以戰國比東周更加晚一點。
也就是說,東周大概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樣說才比較嚴謹,畢竟有兩者35年的誤差。
2春秋起源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齊桓公“尊王攘夷”與之同期事實上,自從周朝叫了“東”之後,周朝的指揮就不靈了,沒有往日的威信了,周天子直接管的地盤比原來小多了。
那些小國家也開始不聽話了,該進貢的經常不來進貢了,有時候周天子都餓得沒飯吃。
東周剛開始的時候,下邊的小國家有100多個,這100多個小國家,後來就打來打去,你吞并我,我吞并他,反正大國王也管不住,最後隻剩12個。
12個裡邊又冒出來5個比較牛的,各當過一陣老大哥,叫春秋五霸。
齊桓公
春秋五霸的早期,還要講“尊王攘夷”,周朝人還保持不少謙讓的美德,連周天子都要講義氣,夠意思。
這個時期,周王室的權威才開始日益衰落,不但沒有能力對各諸侯國進行支配,反而還要依附強國,以便維持一個天下共主的局面。
而在春秋時期二百多年的曆史中,社會局勢動蕩不安,諸侯間為了争奪土地、百姓,為了建立可以支配他國的霸權而互相殘殺,以緻烽煙四起,戰火連天。
經過長時間的兼并與戰争,到了春秋末期,諸侯國的數量從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十多個。
3春秋結束于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最後一霸越王勾踐與之同期越王勾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的主力。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73年,攻破吳國都城,迫使吳王夫差自盡,越王真正實現了滅吳稱霸的宏偉目标。
不久,越王帶兵渡淮河,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如果從公元前476年算起,越王勾踐隻做了兩年的春秋霸主,所以所他是春秋最後的一個霸主!
越王勾踐之後,就是真正的戰國時代了,是一個“大之伐小,強之伐弱,猶大魚之吞小魚”的時代。
事實上,春秋時期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間,這個階段的曆史大體與孔子所修訂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相當,所以曆史上稱為“春秋時期”。
4越王勾踐結束了春秋時代,三家分晉确立了戰國七雄時代的到來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公元前476年,即周敬王四十四年,周元王元年,戰國曆史的開始了。
到了戰國時期,生産力水平大有提高,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和手工業的廣泛發展,這些都為家具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于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戰國中晚期,鐵器的使用及傳播已相當廣泛,戰争的烈度越來越強。
相對來說,春秋時期,武器是銅做的,很貴,窮人家根本買不起。打仗也講規矩,兩邊打仗,先約個地方,到地方還不打,先擺陣,擺好了再動手。
打不過可以認輸,認了輸就不打你了。
抓個俘虜,如果是白頭發,白頭發代表年齡大嘛,就得給放喽。
所以,春秋五霸那會子,打一場仗,用的士兵人數少,死的士兵也少。
到後來就不一樣啦,用鐵器制作武器,便宜耐用,打一場死幾十萬人的也有,還有把20萬人集體活埋的呢。
這就是戰國時代的戰争。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總而言之,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
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就看五霸七雄的生滅情況。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齊桓公稱霸、晉楚争霸、晉分三家、合縱連橫的曆史就是春秋戰國的曆史。
一言以蔽之,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是三點兩段式,三點就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兩段就是春秋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起探讨春秋戰國的由來,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