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至今從建築、工藝、文學等各方面都有迹可尋。越來越多人也開始把探尋的目光延伸到日本的世相生活、文化曆史。
活動現場
10月18日,《日本世相•大家話扶桑》《京都工藝:尋訪20家傳統工藝品牌》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市嘉定區南翔書苑舉行。這兩本書前者為中國旅日作者對日本社會的觀察筆記,後者為京都傳統工藝的尋訪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從小入口深度切入日本的一個側面,探尋浮光掠影背後屬于這個國家的文化沉澱。
上海世久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基金會理事長、《京都工藝》主編陳學榮回憶,2019年11月,在日本京都文化協會理事長田邊幸次引薦下,他們赴日文化考察團一行與京都府副知事山下晃正相晤京都,交流主題就是關于京都傳統工藝引進中國,以及中國傳統公益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引進日本。那次會晤之後,他們起了念頭,希望編撰一本介紹京都傳統工藝的書籍。這是《京都工藝》一書的緣起。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間交流阻斷,實地探尋京都工藝變成了一件艱難的事。《京都工藝》的編撰就在克服萬難中推進。
複旦大學日語系講師、《京都工藝》譯者艾菁還記得,兩年前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副社長趙斌玮發微信給她,問她是否有興趣翻譯《京都工藝》。當時這本書甚至還未成型,但艾菁被趙斌玮發的樣稿深深吸引住了,在手頭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她接下了這本書。
《京都工藝》圍繞20項最具代表性的京都傳統工藝展開,包括京燒和清水燒、京扇子和京團扇、京都竹藝、西陣織、神裝與神具、京都色紙等等。書中對這20項工藝進行了曆史淵源、技法技藝、代表職人及代表作等的介紹,并通過實地采訪,對匠人的藝術故事予以呈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京都傳統工藝的深邃魅力和樸實感人的匠人精神。
中方人員無法前往日本,探訪日本匠人的采訪和拍攝工作由日方京都文化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因為很多工匠都是高齡老人,為他們的健康考慮,采訪工作也數度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在本書編纂過程中,策劃、采訪、組稿、翻譯幾乎是同步進行。
但最終,大家合力呈現了一本精美的《京都工藝》。市面上介紹日本工藝的書籍衆多,本書編輯樊詩穎認為,《京都工藝》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由表及裡”,“大部分介紹日本工藝的書籍,都是中國作者走訪京都小店,更多是驚歎工藝的精緻細膩,最多涉及到工藝的特色和曆史。但《京都工藝》是直面這些工藝整體現狀,采訪了工匠,對傳統工藝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對困境也不避諱,這些内容都是對京都工藝深層次的思考和解讀,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這是我翻譯生涯中遇到的最困難的書。”艾菁感慨,翻譯《京都工藝》的過程對她來說也是一次“自我教育”。20項工藝,每一項都有百年積澱,涉及不同的曆史背景和材料工藝,本來想“趕工”的她,在翻譯過程中也隻能慢下來,用繡花針一般的精細工夫逐字研究、小心翻譯,這種翻譯的體驗,讓她和文字中那些“終一生、擇一事”的工匠産生了共鳴,“這些工匠很難提高效率,因為傳統工藝是細膩的工作,每一個步驟都要精益求精。這些工匠将手中的作品當作一件有生命的存在,制作的過程,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正因為工匠細膩地體會人們的喜怒哀樂,才做出有溫度的作品。”
這給了艾菁很大的觸動,她開始思考,現代社會有很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真正能帶給人們溫暖感動的工藝是無法壓縮時間的。正是這種對手工的敬畏和傳承,讓傳統的京都工藝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生命力。
“這本書我拿到手也有這種感覺,愛不釋手,它那麼細膩地展示每種工藝背後的不同故事,充滿溫度和感情。”艾菁說。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她也在反思,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社會發展飛速,“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工作打交道,我們該用什麼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在這個時代留下痕迹。”
《京都工藝》
同期出版的《日本世相•大家話扶桑》一書則把目光投向日本世相和日本社會。書中收錄内容大部分來自“一覽扶桑”公衆号。2016年年底,公衆号“一覽扶桑”邀請到了一批對日本有深入觀察和了解的作者擔任專欄作者,通過日常的書寫與介紹,讓更多中國讀者認識到中日兩國在文化和生活方面相互交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疫情發生後,在中日兩國民衆面對面交流機會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也持續對疫情時期的日本生活和社會現狀進行全面的介紹,以新媒體時代特有的方式來加強民間的相互了解。
在《京都工藝》編纂的同時,《日本世相•大家話扶桑》也提上日程。編者精選了唐辛子、蘇枕書、姜建強、毛丹青、許知遠等13位作者的文章,經過編纂分為五個主題結集呈現。
全書主要由日本的教育、日本人的生活狀态、日式社交、日本老人及老齡化現象、日本文化的底色五部分内容展開。在這本書裡,可以看見一個日本孩子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可以看見日本人面對當下社會困境的态度及對于尋求出路做出的努力,可以看見日式社交對于規矩和分寸極為講究又遠不止于此,可以看見日本老人面對衰老和死亡時展現出的積極姿态,而這一切歸根到底是日本文化的作用。
《日本世相》
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這兩本書的出版也具有特殊意義。南翔書苑創始人周志興說,兩本書背後有無數為中日文化交流竭盡心力的人,“它不僅向中國民衆更好地介紹了日本的文化和生活,也傳達了我們對推進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真誠願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