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日常語言交流中,抽象概念越來越多,元宇宙、人工智能、虛拟現實、價值投資、結構化等等。之前有一項調查發現,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近100年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今天使用了越來越多的抽象概念。
那抽象概念是如何出現的,我們又是如何去理解認識呢?答案是通過:隐喻。隐喻在我們看來是一種修辭手法,經常在文學和藝術作品裡面出現,比如在《詩經》的一開篇說“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癖”,關雎是一種可愛的水鳥,我們用關雎之間相互的鳴叫來隐喻男女之間的愛情。隐喻經常在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裡面出現,隐喻經常作為一種文學和藝術的修辭手法出現,是一種表達的輔助手段。
但語言學家萊考夫告訴我們,隐喻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重要很多,實際上,沒有隐喻就沒有概念、沒有隐喻就沒有語言,沒有隐喻我們都無法正常交流。隐喻參與到了我們認知的整個過程,不僅是在思維和語言表達上,隐喻都無處不在。而且,我們思想和語言所依據的概念系統,本身就是以隐喻為基礎構建起來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就是隐喻性的動物,萊考夫有本書就叫《我們賴以生存的隐喻》,在書裡面,他提出了三種典型的隐喻:本體隐喻、方位隐喻和結構隐喻。下面我們來分别介紹一下。
首先是本體隐喻,是一種最基本的隐喻方式,它就是把事物、活動、情感、想法等看成實體和物質的一種隐喻形式。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通過把時間隐喻為金錢,把知識隐喻為力量,我們可以認識時間和知識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時間,隐喻為實體的金錢,這就是一種:本體隐喻。如果沒有這樣的隐喻,我們很難描述,傳播,甚至懂得時間的寶貴。比如我們把“人力隐喻為資源”,把“洪水隐喻成猛獸”,把“知識隐喻成大廈”,把“婚姻隐喻成長跑”都是典型的本體隐喻。
本體隐喻的基礎是直接感知經驗,它把抽象的事物用現實可見的事物進行關聯表達。在本體隐喻中,有一種比較重要的隐喻是:“容器隐喻”,這種隐喻來自于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直接感知。人是一種物質的存在,由皮膚包裹起來,這樣就可以跟外界隔離起來。
換句話說,人體就像一個容器一樣,有内外之分,借用對容器的隐喻,建立起來很多概念。比如我們說:“你走進了我的内心世界”;“我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戀人正處于熱戀之中”;“貧窮退出了曆史”;“病人脫離了危險”;“某某人進入了我的視野”;“你進入了心流的狀态”等等
顯然内心、婚姻、危險、熱戀、幸福、曆史和視野都是抽象的概念,而我們通過把它們隐喻為一個容器,我們就可以“把病人從危險裡面拿出去”,也可以“讓一個人放置到我們的視野裡面”,這些表達都是借用了容器隐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在實體隐喻作用下,我們能把抽象的概念看成是一個個實體或物質,然後,我們就能指稱它們,把它們歸類、分組、量化,或者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分析推理。比如當我們把人力隐喻為一種資源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可以對資源進行量化、細分、分級和進行考核評估等等。
其次是全方位隐喻。它是一種把事物、活動、情感、想法看成是有方位的一種隐喻形式。我們說“天天向上”,“上善若水”,“位高權重”等等表達中,就使用了方位隐喻,“上”是一個方位的概念,而“善”是一個道德概念,為什麼它們能組合起來,形成價值判斷呢?因為,方位隐喻經常和我們身體所呈現的狀态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價值判斷。因為人在精神狀态好,或者高興的時候,或者理直氣壯的時候,身體更加舒展挺立,而相反在悲傷、痛苦或者膽怯的時候會彎曲身體,所以,快樂,健康,善良這些狀态就和高、上、直就産生了關聯。
我們如何理解時間?時間看不見摸不着,其實我們也借助了“方位隐喻”來理解時間。我們經常說,“時間過去兩個小時了”,“未來就在前方”,“上午和下午”,“下一個星期再見”等等,借助于方位隐喻,我們能更好理解時間,它就好像一條路或者一條線,時間有前面和後面,有過去和未來之分。
時間除了借助方位隐喻,其實時間還借助了本體隐喻,我們把時間隐喻為:“運動的物體”,比如我們經常說:某某時間即将到來,就好像一個物體正在向我運動過來;比如“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或者說“時光飛逝”等等,就好像這個物體已經跟我們擦身而過了。
其實,方位隐喻和本體隐喻都是來自于我們最直接的感知經驗,我們身處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身體和其他物體有位置的差異,很自然的就有上下左右前後這樣的空間感。方位隐喻經常和我們身體所呈現的狀态結合起來,就能形成價值判斷。
但還有一種隐喻是結構隐喻,就是把一組概念結構,直接對應到另外一組概念結構,比如我們經常把“争論”隐喻為“戰争”,于是有了很多類似戰争的概念在争論中使用,比如在争論中我們常說:“你的話非常有攻擊性”,“我在捍衛自己的立場”,“我赢得了這次争論”,“你在挑戰我的觀點”等等,通過這樣的隐喻方式,我們就可以創造出很多過去沒有的新概念。
總之,在語言中很多概念都是通過隐喻構建起來的,典型的隐喻有三種:本體隐喻、方位隐喻和結構隐喻。但要注意的是,隐喻構建起來的概念,會突出和強化事物的一部分特性,并不是對事物的完整描述,比如把婚姻隐喻為愛情的墳墓,就強調了婚姻悲觀的一面;把時間隐喻為金錢,就強調了時間的價值性等等,或者也可以說,抽象概念都是片面的,越是抽象的概念,它們和具體事物的聯系就越少,就像我們上面說的,一個概念的外延越大,那麼内涵就越少。比如道家思想的“道”,可以指代規律、法則、本質等等,但是它具體是什麼,我們就很難抓住它的實質。
好了,我們通過兩期内容,介紹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和一些特點,下一期内容,我們再回到卡爾納普的哲學思想,看看如何通過概念構造出人類的知識體系,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