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28

能讓孩子一生順遂,前途似錦,是很多父母對孩子最美好的期許。

讓孩子成績優異,或者有一技之長,似乎才是實現這樣人生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徑。

殊不知,有比這更重要的因素,在決定着一個孩子的人生所能企及的高度。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1

2016年的高分校園青春劇《最好的我們》裡,有這樣一個男孩餘淮。

他聰明勤奮,籃球打得好,成績也是班上數一數二的,前途無可限量。

然而,他的人生,卻在臨近高考的一次競賽失敗後,開始失控。緊接着的高考失利,更是讓他的人生跌入了谷底,從此消失在了同學們的視野裡。

十年後再見時,他已是面容憔悴,落魄不堪,令人唏噓。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2

十年後的餘淮

我成為媽媽後的自覺,就是看啥劇都自帶“媽味”濾鏡。

雖然《最好的我們》是一部校園愛情劇,可最讓我意難平的不是男二的愛而不得,而是餘淮高考後,越來越落魄的人生。

我惋惜他的才華和聰慧無處施展,也無奈他雖拼赢了才華卻拼輸了“家底”——他冷漠而疏離的家庭底色,早就注定了他人生的悲涼。

缺席的爸爸 焦慮的媽媽

餘淮所在的振華中學是全省頂尖的中學。在這樣一個學霸紮堆的地方,餘淮的優秀也難以掩蓋。

他不隻是成績好,更不是書呆子。

他非常熱愛學習,尤其是理科,并且能夠将自己所學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在生活裡。

開學軍訓的時候,教官給學生排練節目,想讓學生排出振華中學的校訓,卻總也排不整齊。餘淮則巧妙地運用數學坐标的方法,很快就讓同學們能夠整齊地排出想要的隊形了。

地理課上,不過才高一的餘淮,更是搬出了開普勒三大定律,清晰的闡述了地理是理科而非文科,讓老師和同學都為之震驚。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3

他非常自律,而且對自己的未來有非常清晰的規劃。

上清華,成為物理學家,是他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把自己的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準備全國物理競賽,因為能拿上名次的學生,就有機會保送清華。

學校裡的他,自信且驕傲,似乎沒有什麼能難倒他,可一回到家,他就像變了個人。

他的爸爸遠在非洲工作,常年不在家,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媽媽一人操持。

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常年的孤軍奮戰,讓他的媽媽性格強勢且非常焦慮,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在了餘淮的身上。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4

餘淮的成績稍有退步,或者對媽媽的決定稍有反抗,他的媽媽就開始聲淚俱下地訴苦:

“你爸爸在非洲辛辛苦苦工作,為了誰?還不是想給你的生活多一分保障”

“我們活着是為了誰?不都是為了你嗎?”

“如果你走歪了,我們就垮了,我們這個家就完了。”

他的媽媽不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即使身體非常不舒服,也不舍得去看病,這也給後來她的病情惡化埋下了伏筆。

物理競賽的失敗,讓餘淮非常痛苦,可是媽媽不但沒有任何安慰,還責怪餘淮的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

用自己的生活、生命和整個家庭的命運當作獻祭,把本該成為孩子堅強後盾的親情,演繹成了犧牲和悲情,這是很多父母的悲哀。

用無休止的鞭策和責罵換取孩子的“成功”,把本該在失意時,給予孩子最後的溫暖和最後的退路的家,變成了冷漠和讓人畏懼的馴獸場,是很多孩子的悲哀。

而這種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有個懂事的孩子,就像餘淮。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5

因為這份懂事,他不敢抗争,雖然嘴上叛逆,其實早已把父母給的這些擔子背在了自己身上。

他不能失敗,更沒有退路。可他内心的恐懼和焦慮,卻沒有人能夠分享和安撫。所以,被逼上絕路,是遲早的事。

他付出了所有心血的物理競賽,卻因為漏答了一題,沒有拿到名次,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一蹶不振,也因此導緻了他高考的失利,他的人生從此陷入黑暗,節節敗退。

電視劇裡沒有演那段時間的餘淮是怎麼熬過來的,因為他從此在大家的視野裡消失了十年。

但我能想到,高考失利這樣的重大失敗,對于一個心智尚不成熟,卻背負着三個人活着的希望和整個家庭的命運的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緻命的打擊。

也戲劇性的印證了他媽媽的那句常常挂在嘴邊的話:

“我們垮了,我們的家完了。”

媽媽愛你≠媽媽懂你

餘淮的媽媽是愛餘淮的,卻從來沒有懂過,或者說,沒有試圖去懂過他。

物理競賽失敗後,餘淮像變了個人,沒了笑容,不再和朋友有交流,也不再認真地學習,而是常常發呆,或者拼命的打遊戲。

他的同桌耿耿非常的擔心,主動找他說話,給他聽勵志的歌曲,幫他複習語文,不停地鼓勵他,幫助他重新站了起來,開始認真的複習高考。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6

可餘淮的媽媽無意看到了他們在教室裡打鬧,就認定是耿耿影響了餘淮的學習,才導緻他競賽的失敗。

于是她悄悄地找到耿耿,讓她遠離自己的孩子。而且,據餘淮說,媽媽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7

餘淮的媽媽看到了自己的付出,看到了自己的不易,卻獨獨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和努力,她不遺餘力地希望幫孩子掃清所有阻礙,其實,是斷了孩子所有的退路。

父母的世界觀裡,總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判斷對錯和價值的标準,這套标準是否适合孩子,很少有父母會真的關心。

這讓我想起了關于自己的一個故事。

我上中學的時候,非常流行寫同學錄,尤其是臨近畢業的時候,同學之間會互相交換同學錄,互相寫。

其實也就是普通的筆記本,在上面寫下自己最喜歡什麼,自己的理想之類的東西,然後還有給彼此的祝福和一些不能讓别人知道的悄悄話。

雖然現在看來幼稚又傻氣,卻承載着那段青春歲月最美好的回憶,我也一直認真的保留着。

後來去上大學就留在了家裡,誰知,有一次回家,無意翻了翻,卻發現那些本子都隻剩下空頁,寫了字的部分都被撕掉了。

大驚之下,我趕緊問媽媽,結果媽媽說前一陣收拾房間,看到那些本子都寫過了還放着,沒什麼用又占地方,于是就把那些寫過字的部分撕掉了,我媽還為自己的機智有些得意。

我趕緊又翻了翻我以前上課留下的那些筆記,結果發現無一幸免,全都隻剩下了空頁。

這就是我們和父母的矛盾,在他們的眼裡,那些還能寫字的空頁更加有用,而那些寫滿字的紙則失去了價值;

而對于我來說,那些空頁一文不值,而那些一筆一筆寫下的,和那段最美好的時光有關的回憶,才是無價之寶。

而這樣的矛盾,還會繼續在我們和自己的孩子身上上演。

當然,讓父母完全懂自己的孩子,似乎也有些強人所難,畢竟,是生活環境和年齡都差異很大的兩代人。

但至少,父母應該尊重和看見這種“不懂”和“差異”,不武斷地用自己的标準,擅自為孩子做決定。

家庭的溫度=人生的高度

餘淮的悲劇早已注定,因為來自父母的壓力和負擔,導緻他隻能接受成功,無法接受失敗。

可人的一生,怎麼可能沒有失敗?那些成功的人,不過是在不斷的失敗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不敢面對失敗,也就導緻餘淮幾乎堵死了自己所有的出路。

電視劇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就是餘淮平時在學習上表現出衆,可卻總在關鍵的考試面前錯失良機。

他本來能考上比振華中學更好師範附中,卻在最後的考試中沒有發揮好,不但沒能進師範附中,還沒能考進振華最好的尖子班;平時對物理知識如數家珍的他,卻會在最關鍵的物理競賽中,漏掉最後的大題。

他的這些看似無意的失敗裡其實也有刻意的部分在裡面,這部分刻意,或許是連他自己都無法意識到的潛意識在作祟。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8

因為餘淮太害怕失敗,而這種害怕反而在他的潛意識裡放大了失敗,給了他自己“失敗其實無法避免”的暗示。

而這些潛意識,又反過來決定了他會看到什麼,會相信什麼,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行為。

就像《思考緻富》一書中所寫的那樣:

“是那些不幸的人自己,制造了他們的不幸。因為潛意識選擇了他們負面的信念,并且将這些信念轉化成了相應的行為。”

和餘淮不同,他的同桌耿耿就有一個非常溫暖的家庭。

雖然是重組家庭,但是她的爸爸和繼母都給了她最大的尊重和理解。

耿耿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墊底,可是爸爸卻看到了耿耿的數學從28進步到了33,誇獎她有進步,還告訴她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9

繼母知道耿耿喜歡攝影,于是精心準備了數碼相機作為禮物,想給耿耿一個生日驚喜。在得知耿耿要和同學一起慶祝生日的時候,繼母也沒有生氣,還不停地勸耿耿的爸爸,說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知道以耿耿的成績,大概很難考上好的大學,所以積極地幫耿耿尋找别的出路,陪耿耿考藝校。即使耿耿沒能如願通過藝考,父母也沒有責怪,反而不停地安慰她。

這樣溫暖包容的家庭,給了耿耿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勇氣,也讓耿耿比餘淮能夠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耿耿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學了自己喜歡的攝影專業。大學畢業幾年的時間,就成了小有名氣的攝影師,并且回家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10

耿耿這樣的孩子,或許剛開始沒有餘淮聰明,成績好,但是他們比餘淮更有生命力。一旦他們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就會毫無畏懼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進。

所以,一個人的人生能企及的高度,往往不在于成功時能爬多高,而在于跌落時,是否還能樂觀面對,整裝待發。

而家庭的溫度,則決定了孩子是否有勇氣和底氣去面對這些困境。


雖然電視劇是藝術化了的生活,但是它在豆瓣上的高分,還是能說明它的邏輯是忠于生活的,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生活中像餘淮這樣的孩子,其實并不少見。在理想化的,隻以成績論英雄的校園裡,他們是學習能力極強的佼佼者,可是一旦進入複雜的社會,就會被殘酷的現實和猝不及防的失敗,暴擊的一蹶不振,毫無還手之力。

生命,本來就是一場和自然、和社會的向死而生的博弈。

比起成績和技能,如何讓孩子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任何困難和失敗面前都能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才是每個父母真正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年那個史上最任性天才學霸(聰明又勤奮的學霸)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