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作為輕斷食的一種,是一個時興的說法。人們試圖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舌頭并不了解胃,填塞并不能帶來撫慰,體重應該屈從于理智而不是欲望。事實上,輕斷食的理念出處古老,方式卻常變常新。
我們走訪了一位僧侶、一對因斷食而結緣的夫婦、一個運動達人和一名創意素食大廚,聽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實行輕斷食,看他們怎麼對待食物,如何消解欲望。
我隻是一條分割線
一位僧侶
和他的 嘴巴禅
食欲,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欲望,成因複雜。因為餓、因為饞、因為需要撫慰,我們一頓接着一頓,把舌頭、喉嚨和腸胃作為一個巨大而無所不能的容器,吞咽食物,也試圖借由它來容納生活百味。在少林藥局,我們坐下來,向少林監院、少林藥局負責人延林法師提問,到底如何控制自己的食欲?如果就是想吃、天生是個吃貨怎麼辦呢?這位一直過午不食、且正在實行斷食的僧侶笑了起來:“真的那麼喜歡吃,你修行,可以從嘴巴禅入手,也是個禅法。”是的,嘴巴禅,不是嘴巴饞。
禅悅
從登封市到少林寺,隻不過十來分鐘的車程。下午兩點多,在吃過一頓登封當地最典型的大盤羊肉燴面當做午餐,喝了幾遍茶水之後,我們驅車上山入寺。幾個轉彎過後,少林寺和少林藥局就在眼前。少林藥局是一個有點像四合院的所在,位于山門一側。沒等多久,之前一時聯系不上的延琳法師出現了,他身高一米九,穿着一領橘黃色的僧袍,皮膚白淨。法師說,剛才沒看手機,因為他在打坐,每天上午一次打坐,下午一次打坐,一打坐,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這一天是4月7日,正值清明節氣的第一侯——“桐始華”。中國古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分三侯,每侯五天。本來,延琳應當比這再推遲幾天,才開始斷食,但因為事務繁忙,之後要去外地出差,所以他給自己提前了斷食的時間,從我們來訪的前一晚,就不再進食,隻喝礦泉水或是山泉水,将如此度過兩到三個星期。
延琳的打坐和我們拜訪他的主題——“斷食”,息息相關。根據他的描述,在靜坐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禅悅”,佛家飲食有九種,最好的食叫禅悅食,延琳的打坐其實可以視為他在斷食期間的一種進食方式,隻不過吃的不是具象的食物,而是“禅悅”。為了舉例,延琳講了美國一個白人拳王的故事。這個人來少林寺,當時身心壓力很大,延琳建議他斷食。“他問為什麼要斷食,我說我要把你格式化,把你系統重新裝一遍。嗳,他聽懂了。你不格式化,新的營養不是不夠,是塞不進來,都堵塞了。把你格式化,四五天以後,沒用的、多餘的東西都會排出來。再複食,人體内部的許多功能就激活了。最後這個老外斷了七天。第五天來的時候,就在我這個禅醫堂外面,我讓他雙腿盤起來,盤個散座。他後來把心靜下來了,正好那天外面下雨。當天他回去寫的日記很激動,說他聽到了大自然最美妙的交響樂。嵩山裡的山雨嘛,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他把這當成音樂去欣賞,這時候我就知道他的靈性已經激活了,把一場暴風雨聯想成了交響樂。以聲音為食,達到了禅悅食的境界。”
“我每年斷食兩次,一次是清明後、谷雨前,一次是冬至前,”延琳這樣說道。他在供桌旁邊的椅子上以随意而又熟練的姿勢跏趺而坐,将曆年的斷食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談話的時候,他手旁邊放着一瓶礦泉水,不時飲用,聲音洪亮,語速流利,邏輯缜密,完全不像是已經餓了一天的樣子。
藥食
“過午不食”被作為輕斷食的一種,是一種時興的說法,但實際上出處古老。這是釋迦牟尼在兩千五百年前為僧團制定的戒律。“說的是佛陀的時候,晚上出家人到外面去化緣,把一個孕婦給吓着了。佛回來就在思考,一個,我們是不是要吃那麼多?另外一個,不吃晚飯,是否更利于修行?”延琳這樣介紹這條戒律的由來。
趙樸初老居士曾在《佛教常識答問》中介紹道,按照佛制,比丘午後不吃食物。最嚴格的隻喝白水 ,一般的僧人午後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禅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多數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晚餐仍被視為“藥食”,持過午不食戒的僧人為數也不少。“藥食”,也寫作“藥石”,是寺院裡對晚齋的說法。飲食何以名之為藥?延琳說,佛醫講究“段食”,早上一個時段,中午一個時段,晚上一個時段。有些人太嬴瘦了,或者處于康複期,這些人可以吃晚飯,所以就有了“藥石”這個詞。
不過,延琳自己是不吃晚飯的,他推崇《百丈清規》所說:“疾病以減食為湯藥”。在他看來,過午不食,一是睡得好,二是第二天精神反而好。“吃太飽了血液都到胃裡去了,安不了神。有的小孩子磨牙,跟晚上吃得過飽也有關系,他還沒有消化,身體睡了,精神意識還在工作。”
延琳從小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有關人體經絡運行的知識,他一直在學習。1988年,延琳第一次拜谒少林寺,并且與一位禅師談了話,這次談話對他産生了很大影響,此後,他協助少林締結了許多善緣。2006年,延琳受戒出家,從此正式進入少林寺這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佛教寺廟,在此修行、生活。出家後,延琳主修藥師法門,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比别人更注重通過飲食調節自己的健康。他強調,決定斷食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斷食,要有一個出于正見的發心,否則就可能走向歪路。他說:“我們所說的斷食,跟減肥沒有什麼關系,是為了讓人清理毒素。”
素齋
我暫時還無法想像什麼是“禅悅食”。随着談話的進行,到了用餐時間,我開始懷念起食物,抑制不住地去想像少林寺的齋飯會是怎樣的。根據多年的旅行經驗,我發現,真正的素齋美味很可能隐居在山林的某個寺廟或是某個道觀裡——在五台山普壽寺,因為夢參老和尚的百年壽誕慶祝法會,我曾經有幸與一千名僧人共同用餐,至今我仍記得,那頓飯的菜譜是:黃瓜木耳腰果拌素雞、海帶土豆燒素腸、炸香菇、荷蘭豆燒胡蘿蔔、豆沙包,還有噴香的大桃子和米飯。在福建靈石寺,我曾品嘗過一頓美味的早飯,它包括:帶鹹味的玉米粥、炒青菜、炒豆角、蘿蔔幹炒粉絲、蒸南瓜,還有餐後小點心,有全素芝麻松餅、泰國産的三合一全素奶茶、麻辣蠶豆、雀巢脆脆鲨巧克力、孝感麻糖。而這兩個寺廟,都是戒律嚴謹,過午不食的山中道場。
于是我向延琳法師提出更多問題,比如,當你正常吃飯的時候,你吃什麼呢?遺憾的是,延琳回答得非常簡單,他說,米飯、饅頭、蔬菜。這個回答給我的信息,甚至不如一本名為《少林僧》的書籍更詳細。在那本畫冊裡,作者相當仔細地描寫了少林僧人的日常餐單,其中提到,典座釋行慈每天開着一輛小貨車去十五公裡外的登封市菜市場采購食品,他會買來大量的蔬菜瓜果,有黃瓜、蘑菇、土豆、蓮藕、青豆、玉米、小米。但延琳法師最終答應,讓我們體驗一下寺廟中的素齋。
第二天中午,延琳法師的随身小和尚帶着我們一行訪客,去少林寺的齋堂用餐。我們低頭,合十,向行堂的僧人緻意。他們拎着大号的食桶,在我們面前的兩個大碗中放入胡蘿蔔炒粉條、炒菠菜、炒豆芽、蓮花白,還有米飯,以及一個大号的豆腐粉條餡的素包子。我們不敢浪費涓滴,以感恩之心,用餐完畢。這就是寺院裡的素齋最為美妙之處:當人們不吃的時候,不吃的背後有着清楚的價值觀。當人們吃的時候,能從吃中體會到飲食背後的溫柔。
ELLEMEN:現在寺廟裡的“過午不食”和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那個時候的“過午不食”,意義上有沒有區别?
釋延琳:本質一樣,讓你成道。隻不過吃的東西有可能不一樣。在印度以前都托缽化緣,不開廚房的。到中國不适合了,氣候不一樣,國情也不一樣。在中國,對于要飯的,一般還是有比較另外看法的。所以唐代以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去耕作,自己養活自己。但是佛法的本質沒有變化。
ELLEMEN:作為僧人,同時也是醫者,你自己怎麼看待普通人的過午不食的現象?對他們有沒有一些建議?
釋延琳:最大的建議,是要在尊重别人情緒下的自在。另外,學佛最好要學八正道,從八正道入手,正見是第一。為什麼活着,活着是為了什麼,這個正見應該有,否則忙忙碌碌活着,忙忙碌碌過午不食,不知道在忙什麼。要有正見,正思。去想,去看,你要的到底是什麼。
ELLEMEN:很多人無法控制自己對食物的欲望,這該怎麼辦呢?
釋延琳:吃東西我們不反對,你可以去吃。我跟很多在家人都這麼說。真的那麼喜歡吃,你修行,可以從嘴巴禅入手,也是個禅法。嘴巴禅就是,不光是吃的時候好吃,色香味俱全,還要考慮最後吃下去,過了三寸咽喉以後,對你有沒有用。什麼有用沒用?就看你感覺好不好。你喝酒喝過頭了,暈倒了,第二天什麼精神都沒有了,那你說這個有用沒用呢?你吃東西也一樣,越吃精力越旺盛,有動力,膚色也好,養人,那就對了。你吃了,第二天胃疼,沒有神韻,人也不舒服,有的甚至要吐,會疼,便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那怎麼辦?這其實也是一種禅,吃裡面也是可以悟道的。吃喝拉撒睡都是修。喜歡吃的人,就從吃裡入手去修。北京,上海,飲食現在全球化了,什麼都有,你要想它們的背後是什麼,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東西,這些對我們的健康有沒有幫助。
ELLEMEN:如果有人想嘗試斷食,應該注意什麼?
釋延琳:斷食前,初學者要有一個減食過程。最難是複食,一說斷食結束了,可以吃了,想吃很多,那不行。複食需要吃流質,一定要慢慢來。斷食七天,至少要複食三到四天,才能恢複正常飲食。年糕、餅幹之類的,吸收水分會漲開,複食期間都不能吃,油炸的、糯米的也不能吃。小米粥之類可以,最好是粥油。粥熬出來上面一層油,營養最好,最補。
ELLEMEN:關于過午不食和斷食,還有什麼我們沒問,但你想說的?
釋延琳:兩個事情的功能不一樣。過午不食是日常保養,一個是系統的深化清洗。在家人,一年一次斷食最好。過午不食是人類的經驗,每個民族實際都有,特别伊斯蘭教有齋月,通過這段時間讓人得到修複。過午不食讓你吃得更香,身體功能更好,否則你吃下去都變成垃圾,天天消耗,跟化工廠一樣。即使是化工廠一年也要檢修吧,檢修得不好就要出問題。身體也是,防不勝防怎麼防,你主動去防,這是讓你不生病的智慧。血液裡的毒怎麼排?斷食。這是你對自己人生的負責。這身體陪着你一輩子,歡天喜地的,你要對它負責,否則它要懊惱。為了明天更好,今天去主動調節,起到這個功能。過午不食本身就是我們祖宗的經驗,但是現在都市裡人每天晚上很多應酬,朋友聚會你也不能沒有,怎麼辦呢,吃得稀一點淡一點,更健康。
少林斷食 Tips:
斷食期間,水分不能斷。
複食期間,隻能吃流質,量要從少到多。
在家人,斷食不一定要七天,三天也可以,一天也可以。
不能熬夜,十點前睡覺,五點起床,利于肺經。
我隻是一條分割線
一對情侶
和他們的 斷食主義
韓李李和 Sam 因為參加斷食營而相識,有着共同的素食、生食、斷食的生活理念。三年前的冬天,李李趁着春節假期嘗試了首次七日斷食。在整個過程當中,她對個人與世界,以及物欲與環境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此後便堅持了大半年的過午不食。她男友 Sam 的斷食經曆則更為刻骨銘心。五年前,他遭遇了人生重大轉折,精神一度陷入抑郁無法自拔,于是,便把自己關起來斷食。沒想到,這種看似消極的應對方式竟讓他看清了那些負面情緒,并開始真實面對自己。
回複“斷食主義”,了解這對情侶的更多身心感悟
我隻是一條分割線
一個運動達人
和他的過午再食
在改變生活方式的計劃上,理工男 Jason 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埋頭查資料。他的結論是:如果需要健美身體,過午再食也許比過午不食更好。和我們傳統中“早飯吃得好”或者“少食多餐”的概念大相徑庭,Jason選擇了更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16:8斷食法。這種間歇性斷食療法是近年在歐美相當受歡迎的健康飲食理念,其重點是通過16個小時的斷食,并在其後8小時之内吃完兩餐,來提升體内“胰島素”的敏感性并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回複“過午再食”,了解 Jason 的更多健身體驗
我隻是一條分割線
一個素食者
和她的自制美餐
在上海生活的捷克女孩 Adela Stoulilova 擁有多重身份,她是私人教練、瑜伽老師,也是善于将營養學結合鍛煉,為人提供健康生活方案的指導者。在日常生活中,她每天隻吃一頓。對 Adela 來說,飲食要健康,但絕不意味就可以“難看”或者“難吃”。她從小喜歡做菜、做甜品,也不避諱和朋友們偶爾的外食。而她對美食的創作似乎因為有了某種限制而展現得更加令人驚喜。
回複“素食”,了解 Adela 的更多美食心得
我隻是一條分割線
關于“過午不食”,中西醫專家都怎麼看?
中醫:飲食攝入最好“出三入一”
沈紅藝 |上海中醫藥大學健康營養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中醫基礎、亞健康中醫藥幹預、營養與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實驗研究。
Q: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過午不食或者說短期斷食對于身體真的有益麼?
A:過午不食的概念并非來自中醫,它來源于古代佛陀的戒律。中醫不主張過饑過飽,而是提倡飲食有節。中醫飲食養生強調“量出為入”,攝入的标準是“出三入一”,也就是排出三份才能攝入一份,從而達到胃實腸虛、腸實胃虛的境界。因此從中醫角度來看,對于那些攝入過度的人群而言過午不食和短期斷食是有益處的。但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中醫認為人以五谷為養,所謂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因此斷食會使人精氣神不佳,體能下降,尤其對于女性的生殖健康也有一定危害。
回複“中醫”,了解中醫專家的更多養生建議
西醫:過午不食并不适合所有人
高鍵 |上海市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目前負責營養科的整體管理和運營。高鍵也是上海營養學會理事,資深的營養行業專家,衛生部2011、2012“中國500強企業員工健康行”特邀科普專家,擅長各類疾病的營養治療與營養保健。
Q: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過午不食或者說短期斷食對于身體真的有益麼?
A:過午不食可以達到減少食物總量攝入。過午不食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也可以減輕肝腎排洩壓力,從而達到清腸排毒的作用。如果能實踐一個健康的過午不食,還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當然一味攝入減少,也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從而會影響皮膚和頭發的光澤,導緻過度消瘦,嚴重的還會引起女性閉經、骨質酥松、貧血、抑郁等疾病。
回複“西醫”,了解西醫專家的更多養生建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