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攝影作品裡懷抱着兩個酒瓶一臉得意的小男孩,我猜他可能剛從副食店裡出來,那是1958年。
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有不少副食店,最常光顧的是離學校和家門口最近的幾家,家長眼裡不健康的零食和飲料好巧不巧是我和玩伴們的最愛。靠着積攢父母給的零花錢才能在副食店完成一次現金交易,偶爾賒個賬也是常事,老闆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是1998年。
有别于糧油店滿足人們日常餐桌飲食所需,副食店是滿足溫飽之餘的小願望。老闆娘會把五顔六色的小零食在攤位前排列整齊,強迫症患者還會按顔色或産品分類擺放整齊,有的老闆還會在店裡擺上一尊商人禮奉的武财神來表達自己“生意興隆”的願望。
沒有客人時,老闆會擺個小闆凳坐在店前,或擺個躺椅卧于店間,守護着大量孩子們最愛的零食和飲料和成人們熱愛的白酒和香煙,所以兒時的我會産生“成為副食店老闆”的想法。
副食店的四季會不一樣,夏天店裡會加一個售賣冰棒和冷飲的冰櫃,或者加倆凳子擺上新鮮菱角和蓮子米,規模大一點的店還會擺上泳衣和遊泳圈,買完之後拐角就能走到長江邊。天氣轉涼臨近秋天時冰棒開始打折,"七月半"會賣紙錢。更冷一些時擺個爐子煮茶葉蛋,冬天呢,冰櫃隐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