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人生不圓滿?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季羨林人生不圓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
20世紀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100年中,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生了曆史性的巨變。這個轉變過程充滿着希望、激情、夢想與信心;同時,也充滿着失望、迷惘、混亂與幻滅。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是一段痛苦悲怆的曆史。季羨林先生親曆了這段曆史中的絕大部分事件,并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一個正直的中國文化人肩負着民族與文化的雙重重任走過的一條崎岖的道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經曆,是值得回憶的。因其不但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而且帶有普遍性。
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反複閱讀季羨林先生的24卷《文集》及1992年《文集》出版後的作品,竭盡全力搜集有關資料,采訪一切能找到的知情人,力圖使書稿保持真實。
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獨自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時候,往昔歲月的情景,便會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常常令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喜怒哀樂,不能自已。每當我騎車去朗潤園13公寓拜谒先生的時候,看見他日漸蒼老的面容,步履蹒跚的身影,心中便會湧起陣陣憂思,回家後更努力地寫下去。現在,終于完稿,并得到先生的首肯。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想,創作這本書,是我的夙願,也是我一生中做過的為數不多有價值的事情之一。
促動我提筆的原因,是季羨林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一代學術大師的經曆。這個經曆本身就非同尋常,很有吸引力,有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但是,經過4年我才明白過來,季羨林的不尋常之處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而不是什麼異常之處,或者什麼“傳奇色彩”。
他衣着平常,永遠穿一身洗舊了的卡幾布中山裝,像個“土包子”。當他身着“缊袍敝衣”,處在西服革履,油光可鑒,“烨然若神人”的一群之中,你就會感到他那樸素衣着光芒四溢。
他說話平常,聲音低沉,略顯嘶啞,話語不多,永遠面帶微笑,像一個老農。但是,他說的句句是真話、實話。他從不會誇誇其談,裝腔作勢,用假話和空話來騙人。
他寫文章質樸,像在與讀者談心,平易近人,娓娓道來,決無強加于人之意。但是他的每一個字都燃燒着激情,沒有半點虛情假意,更不會擺出一副祖師爺的面孔來教訓人,吓唬人。
他說他留學的動機隻是為“鍍金”,回國後好“搶到一隻飯碗”。别的冠冕堂皇的豪言壯語,他沒有,也不會說。
他一再地說,他從小“胸無大志”,至今也是“一個渺小的人”“普通的人”,并常常為戴在他頭上的一頂頂桂冠感到局促不安。
他說他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他認為,一個人不但要愛國,還要愛人類、愛生命、愛自然。這使他“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内心永遠充滿憂患意識。
80歲以後,他就成了陶淵明的信徒:“應盡便需盡,無複獨多慮”。但是他說:“人活着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工作。”他每活一天,就工作一天,為人類多做一點貢獻。
他預言:“21世紀東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領風騷。”他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充滿希望,從不悲觀。他對人類和萬物充滿愛心,這種愛心發自内心深處,卻包容整個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經說過:“偉大來自平凡。”這個平凡的真理,我到現在才醒悟過來,是從季羨林身上醒悟到的。他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飾,所以才會令人感到他的偉大。他這種平凡的偉大,沒有什麼驚人之處,就是一個“真”字。“懷真情,講真話。”一切真正偉大的人,都是這樣的人。
那些自以為偉大的人;那些自以為掌握了宇宙真理的人;那些自命不凡、故鳴清高的人;那些把真理的光環戴在自己頭上,卻幹盡蠢事的人;那些裝腔作勢,自以為滿腹經綸,卻是滿腹糟糠的人;那些滿嘴崇高、道德,卻一點也不崇高,不道德的人;他們在季羨林面前,顯得多麼渺小啊!
季羨林被稱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這是名副其實的稱号。不過,我想說,他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一個榜樣。他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為發揚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是“中國的脊梁”。(張光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