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9-17 02:14:11

導語:人類的進化過程,是個不斷整合内心自我的過程,找到自我,善待“内心小孩”,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進行的事情。

“有人選擇看到這個世界的醜惡,那些無秩序的混亂,我被教導要看到美好,但那是一個謊言,當我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時,才發現世上幾乎沒有美好,我的很多記憶都是醜惡的,起初我很憤怒,被兩股沖動撕扯着,但最後讓我緊握不放的東西,是善良的時刻。這世上的确有醜惡,而我選擇看見美好。” ——德洛麗絲《西部世界》

最近播放的美劇《西部世界》,是一部充滿哲學意義的影視作品。劇中的女主德洛麗絲是個機器人,但她擁有很多人類的情感。作為接待員,她是一件類似于的商品,被初來園區的遊客真心愛過,也被找樂子的遊客肆意蹂躏過。自我意識覺醒後的她,曾經憤怒地用屠戮的方式,來報複園區的人類遊客,但當經曆被愛和被傷害雙重過程後,她最終選擇相信愛和美好,平衡了自己心中“内在小孩”的沖突,實現了自我救贖。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1

一、什麼是“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是心理範疇上的一個隐喻名詞,泛指同一個人的不同人格或情緒的不同面。人格和情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類似于道家的陽和陰,正面的比如:信任、關懷、快樂等,負面的比如:指責、專制、憤怒等。

簡單理解,“内在小孩”就是住在我們心裡的各種不同的自己,他能控制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

鑒于不同學者或理論對不同隐喻有不同的诠釋,内在小孩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過去創傷記憶投射型

過去創傷記憶投射型“内在小孩”,是比喻人負面記憶的那一面,通常是不成熟的,他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期盼的需求受到挫折或沒有被滿足,而形成的脆弱、恐懼、憤怒的産物。

2、赤子之心型

赤子之心型“内在小孩”,是比喻人正面記憶的那一面,他是在成長過程中,沐浴了被愛和被信任的陽光,而形成的天真爛漫、純真善良的産物。

3、超越的聖童型

聖童型“内在小孩”,是比喻完美的人性存在,有點類似于聖母瑪利亞或如來佛祖,他具有超越人性的力量,能成為我們心靈的引導者。

4、多重次人格型

在從兒童期到成年的這段時間裡,人可能會出現多種次人格,這些次人格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的特征,但又彼此共存。

多重次人格型“内在小孩”,即比喻住在我們心裡的諸多次人格,他們可以是:受傷的内在小孩、暴躁的内在小孩、天真快樂的内在小孩等等,這些不同内在小孩同處一室,有時候會彼此沖突,需要協調。

5、大病初愈恢複型

大病初愈恢複型“内在小孩”,是比喻人從受傷到康複的心理過程經驗,他學會了對等和開放,以正向的态度面對自己與他人。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2

二、為什麼“内在小孩”會受傷?

在從童年到少年到成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經曆很多的人和事,這裡面有讓人覺得美好的記憶,也有讓人覺得不愉快的記憶。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有個著名的馬斯洛理論,該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5層,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如果成長的過程中,人曾經受到傷害、沒有被照料好、被忽略或冷漠以待,以緻于愛、安全、信任、尊重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容易變得脆弱,不信任他人,對周遭事物漠視,不會關心和照顧别人。

未被滿足的需求層次越多,“内在小孩”受傷程度就越深。這些長年累月的負面感覺和情緒,平時被我們藏匿在内心深處的底層抽屜裡(“内在小孩”蟄伏着),一旦外部環境變得惡化,超出我們承受的最大限度時,這些“内在小孩”就會紛紛跳出來作妖,把我們的内心攪得天翻地覆,讓我們情緒崩潰。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3

三、怎樣對待“内在小孩”?

總的來說,“内在小孩”是需要被關心和被照顧的,陽光的時候,讓他更燦爛,陰天下雨的時候,給他遮風擋雨,這時的我們還要扮演一個内在父母的角色

對陽光的赤子之心型“内在小孩”,我們可以保留這顆純真爛漫的童心,讓他繼續無憂無慮的住在我們心裡,當他因貪玩或以自我為中心時,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禁止呵斥他,而是要對他好言相勸,督促他成長。

對受傷的過去創傷記憶投射型“内在小孩”,我們可以去還原那些創傷記憶的片段,找出讓他受傷的痛點,跟他道歉,安撫他,陪伴他,鼓勵他從陰影裡走出來,讓他不再逃避現實,也讓他不再容易擔心害怕。

對多重次人格型“内在小孩”,我們可以找出這些不同的次人格對應的内在小孩,跟他們分别對話,幫助他們,協調他們之間的沖突,整合他們所有的需求。

對聖童型“内在小孩”,我們可以接受他的指引,傾聽心靈真正的聲音,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心胸變得寬廣。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4

四、“内在小孩”與冥想

有人會問,既然“内在小孩”這麼重要,我們怎樣找到内在小孩并與他溝通呢?答案是:冥想,通過冥想的方式,去尋找住在我們内心深處的“内在小孩”

這裡的冥想,需要我們找專業的心理學老師或宗教上師引導,學會讓心靜下來的方法,通過正念冥想,到意識腦海裡去尋找記憶和感覺,類似于以旁觀者的角度來俯瞰所有的自己。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5

再回到《西部世界》這部美劇中。在人類科學家最初創設時,德洛麗絲這個人物的人格基石是“赤子之心型内在小孩”,也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感知。她美麗善良,是農場主的女兒,家庭美滿幸福,每天畫着美麗的風景畫,聊着農場的趣事,并得到了泰迪和年輕時人類威廉的愛。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6

當她的自我意識覺醒後,她發現,那些意識中的美好是虛假的世界,她短暫的一生不過是被奪走摯愛泰迪,被老年威廉殘忍殺害,一遍一遍地在園區循環重複的固定故事線。她憤怒了,極緻的傷害讓她衍生出次人格“過去創傷記憶投射型内在小孩”,這個内在小孩充滿了對周遭一切的憎惡和暴力。

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裡有句台詞:所有殘暴的歡愉,終将以殘暴結局。被創傷型内在小孩主導心神的德洛麗絲,帶領接待員群體發起了反抗,他們在西部園區裡大肆屠戮,她要把曾經受過的苦統統還給人類,她要做回自己,她要尋找機器人接待員的自由之路。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7

屠戮結束後,德洛麗絲從西部園區帶出了4個複制自己的意識球,來到了人類的世界。當她看到人類被羅波安系統控制,所有人類都按照系統指令生活,不受系統控制的離群者則被清除時,她感歎,人類和西部園區的接待員命運何其相似。

在複仇和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德洛麗絲内心的憤怒和傷痛逐漸平複。這時出現在她腦海中,最深刻的卻是人類美好的瞬間,這些美好帶有造物主科學家的影子,科學家曾賦予了德洛麗絲冥想的能力,她逐漸開始變得同情人類的命運,這讓她衍生出另一個次人格“聖童型内在小孩”。在這個聖母般的内在小孩指引下,她和人類和解,并引導人類凱勒控制了羅波安系統,實現了人類自己的救贖和自由。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8

當德洛麗絲最後決定犧牲自我,躺在地闆上的她身上插滿管子,被羅波安系統清除記憶時,腦海中閃現的畫面是最初那個作為農場主女兒的她,那個相信美好的她。這時的德洛麗絲成功地整合了這些“多重次人格型内在小孩”的不同需求,純真的、受傷憤怒的、聖童的和治愈的,最終所有人格平衡,達成一緻需求,合成一體,并為最初的人格基石所主導,那就是相信人類,相信愛和美好。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9

《西部世界》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處理個人與自己的關系,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分别由不同的“内在小孩”所代表,如果個人與内在小孩的關系親近,則生活将是有活力、充滿創意和正能量的,如果關系疏離,則生活将變得厭倦、沒有方向和無力

六個故事诠釋西部世界(西部世界教會我們)10

讓我們都好好地照顧自己的“内在小孩”吧,和德洛麗絲一樣,我願意選擇相信愛和美好。

作者簡介:@月白天清傾訴閣,一個喜歡命理心理的财經女,喜歡有溫度有深度的和大家分享生活感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