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骨坡人

龍骨坡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5:23:33

龍骨坡人(龍骨坡遺址公園将再現)1

龍骨坡出土的大象牙齒化石 記者 唐浩 攝 (資料圖片)

龍骨坡人(龍骨坡遺址公園将再現)2

中外專家在巫山廟宇鎮龍骨坡科考 記者 唐浩 攝 (資料圖片)

龍骨坡人(龍骨坡遺址公園将再現)3

巫山文峰公園鳥瞰長江 記者 鄒飛 攝

重慶商報-上遊财經記者

代偉 付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唐代詩人元稹筆下這句優美熟悉的詩句,讓巫山蜚聲國内外,讓更多的世人知曉了巫山。其獨特的美,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痕迹。

三峽最美是巫山,作為重慶5個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城市之一,巫山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同時立足文旅融合,重點建設一批文旅景區。最美的巫山,即将再次迎來蝶變。

2月7日,記者随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組織的“新春走基層”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巫山,探尋巫山打造三峽旅遊“金三角”的動向。

龍骨坡遺址公園 将再現“巫山人”生活

據巫山縣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巫山縣将推動龍骨坡遺址公園建設,并全力實施巫山人龍骨坡大遺址保護項目。

巫山縣龍骨坡遺址,是經研究出土“巫山人”化石的地方。據相關資料記載,龍骨坡遺址出土的遺物,代表了一種直立人的新亞種,後被定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一般稱之為“巫山人”,距今約200萬年。“巫山人”化石成為中國境内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

該負責人介紹,項目總規劃範圍約9平方公裡,投資10億元,分三期建設,今年将完成核心區危岩加固防護,并開工遺址保護棚建設。

“龍骨坡遺址公園将還原當時的古生物環境。來到這裡,遊客可以重溫古人類的生活場景。”

據相關專家介紹,那時候,龍骨坡的山洞裡,居住着一群人。那時候,他們還不懂用火,主要靠采摘野果和食用動物為生。白天,他們可能會外出狩獵,也有可能去撿回剛剛死去的動物,用打制的粗糙石器,把肉從骨頭上割下來食用。

大溪藝術小鎮一期

力争明年向市民開放

除了龍骨坡遺址公園,還有不少文旅融合項目值得大家期待。據悉,巫山縣還将打造中國三峽·大溪藝術小鎮,該小鎮将按照5A級旅遊景區标準進行建設,包含一條公共藝術長廊、騾馬古驿、錯開峽大峽谷、大溪壁畫小鎮、大溪遺址公園等,力争到明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并面向市民開放。

相關負責人表示,高唐觀遺址公園也将加快推進建設,對高唐觀本體進行複建,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而南陵觀與朝元觀也将進行複建與保護修繕,于今年啟動建設,力争明年建成向市民開放。

新聞縱深

新聞縱深

巫山積極融入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

巫山積極融入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

巫山旅遊也将大有可為。據了解,今年,巫山将立足渝東北生态涵養功能區域發展定位,積極融入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推動以巫山為中心的巫山—奉節—巫溪旅遊闆塊加速發展。

“我們将打造一體化精品景區集群,力争創建更多星級景區集群,使巫山景點更具震撼力。”巫山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加快理順小三峽景區運營體制,提升小三峽景區品質。建成神女溪觀光電梯、青石風情古鎮。啟動核桃坪旅遊休閑度假區、觀雲麓野奢酒店群和情定雲端廊橋建設,建成景區遊客接待中心,形成神女南北水陸大環線。力争神女景區5A級創建成功。完成當陽大峽谷裡河一期工程、景觀瀑布群、蔥坪濕地和大昌湖濕地公園建設,提檔升級平河漂流,啟動當陽大峽谷5A級景區申報。

與此同時,巫山要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強與全國重要省市、周邊區縣的連接互通,着力解決好外部交通、區域交通及縣域交通的問題。加快推進重慶巫山機場、“兩巫”高速、奉(巫)建高速、巫溪—鎮坪高速及夔門港區、巫山港區(含小三峽)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區域縣與縣、縣城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快道建設,做到公路等級、旅遊标識、防護設施統一。

此外,巫山要完善旅遊設施配套,使巫山成為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接待核心。推出具有地域符号的巫山美食譜,推動濱江風情街、高唐美食街跻身旅遊名街系列。不斷提升酒店品質,新建一批星級酒店,加快老賓館改造升級,特别是在江東新區加大精品酒店建設力度。在景區和旅遊幹道發展主題酒店和現代民宿,在鄉村旅遊點發展度假村和農家樂。

通過對長江三峽“金三角”旅遊資源重新整合,對景區景點進行挖掘和包裝,在傳統水路遊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全新的水陸環線遊,對确定的線路由經營企業統一對外報價,實現客源互流。提出市場推廣方案,對各地共同出台優惠政策提出具體建議。編印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服務宣傳冊,舉辦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旅遊線路推介會,力促“五一”小長假金三角線路正式運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