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是否應該以房養老

是否應該以房養老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15:39:46

是否應該以房養老?7月1日,備受關注的“以房養老”政策正式開閘,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為首批4個試點城市這意味着,60周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将自己名下房産抵押給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定期獲得養老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是否應該以房養老?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是否應該以房養老(以房養老珠海應者寥寥)1

是否應該以房養老

7月1日,備受關注的“以房養老”政策正式開閘,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為首批4個試點城市。這意味着,60周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将自己名下房産抵押給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定期獲得養老金。

盡管珠海尚未試點,但新規還是引發了市民的高度關注。記者多方采訪發現,受傳統觀念、養老金定價不明等多方因素影響,多數老人對新政并不“感冒”。

有業内人士表示,珠海緻力成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期待城市變得更具活力,“以房養老”模式未必獲得政府支持。而對于“以房養老”模式可能給地産帶來的商機,開發商則坦言,養老地産投資巨大,開發周期較長,并沒有進軍這一領域的打算。

一線調查 僅個别受訪老人感興趣

日前,“以房養老”新規已在全國4個城市展開了試點,珠海市民對這種全新養老模式的接受程度如何?

南方日報記者随機采訪了20名老人,其中有18名老人不接受“以房養老”模式,有兩名老人表示“可以考慮一下”。

謝大叔今年73歲,在市區擁有兩套房子,提起“以房養老”,他連忙搖了搖頭,“前30年為銀行打工,後30年還要為銀行賣命,這樣太虧了!”

謝大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個月領取社保工資3400元,加上子女的生活費以及出租一套房所得的房租,加起來每個月收入超過1萬元,根本用不着抵押房子給銀行。“這兩套房子賣出去至少200萬元,為何要多此一舉,讓銀行給我發工資?”謝大叔說。

家住美景花園、今年60歲的徐先生是一名退休警察。他坦言,自己也從來沒有考慮過以房養老。“我工作了30多年,手頭上已經有一定積蓄了,養老根本不成問題。”徐先生還提到,土地使用權僅有70年,到了他需要“以房養老”時,房産的土地使用權或許即将過期,這樣的房産能否進行“倒按揭”還是個問題。

“養老的方式很多,以房養老不是我的首選。”退休老師沈阿姨表示,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買了一套房,最後還要抵押給銀行,覺得很虧,而且現在珠海房價上漲空間看好,還不如直接把房子讓給子女,減輕他們的購房壓力。

沈阿姨還提到,“以房養老”隻是解決了老人晚年生活的物質需求,但是對大多數老人來說,解決“看病難”以及精神孤獨等方面問題更加實際,這樣可以讓他們享受到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在采訪中,也有個别老人表示可以考慮一下這種模式。許阿姨今年80歲,膝下無子女,老伴也于去年病逝,自己患有心髒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目前居住在一套50平方米的老房子裡。她贊同“以房養老”,她解釋道,現在自己已無親人,全靠社工照料生活,如果可以把房子抵押定期領取養老金,可以減輕她的生活負擔。

保險公司 尚未開展相關業務

事實上,“以房養老”并非是新鮮事物,早在兩年前,就有銀行試行“以房養老”,但應者寥寥。

據了解,中信銀行2011年曾在重慶、濟南等地推出“中信銀行養老按揭貸款”的以房養老業務——信福年華借記卡,成功辦理該業務的老人每月都會收到“以房養老”資金,但試行效果并不理想。

“當地咨詢者多,辦理者少,考慮到這種情況,廣州和珠海都沒有開展相關的業務。”中信銀行珠海分行一名工作人員說。

不僅銀行“冷淡”,保險公司也處于觀望狀态。記者日前緻電新華人壽、平安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對方皆表示正在研究最新的政策,但還沒有保險産品推出的時間表,“現在政策細則還沒出來,而且參與的人群有限,另外保險公司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操作難度比較大”。

平安人壽珠海分公司一名負責人表示,“以房養老”是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能盤活閑置住房,但由于配套政策的缺乏增加了險企觀望的情緒,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養老金如何定價的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内房地産市場走向不太明朗,如果抵押時為100萬元,10幾年後房價下跌,市場價格為50萬元,險企如何承擔其中的風險?另外,8成以上老人的房齡都有二三十年,建築質量及房屋價值都是一個未知數。該負責人還提到,如果核定了老人能活到100歲,按照這樣一個标準支付養老費,假如老人活到110歲,其中的差價誰來負責?

“受土地使用權、人均壽命、房地産發展趨勢、傳統觀念等多重因素影響,珠海試點‘以房養老’的困難較大。”珠海市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開發商 未打算進軍養老地産

“以房養老”試點的局部啟動,讓大家對養老地産的關注随之增加。記者采訪多名業内人士,他們表示,“以房養老”模式在珠海推廣較為困難,現在對養老地産也處于觀望狀态。

左岸地産總經理李炳亮認為,“以房養老”是對原有養老模式的補充,同時讓房子合理地“流動”起來,有利于降低樓市風險,保證經濟不會有大的動蕩。“但很多老人對這個概念不清楚,另外,這種模式隻能給老人以物質的幫助,沒能給予情感的交流,推廣難度較大。”李炳亮說。

彙基地産副總經理官海京分析認為,“以房養老”模式在珠海難以試點,一是珠海緻力成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期待這座城市變得更有活力,而不是成為“養老”的天堂,因此這種模式政府未必支持;二是多數珠海市民不會接受,因為在這邊買房的群體中一半以上是外地人,而且很多珠海市民擁有多套房産,他們經濟實力雄厚,沒有強烈的以房養老需求。

“中國人傳統觀念比較強,以房養老模式推廣存在多重障礙。”一名開發商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對此處于觀望狀态,并沒有計劃進軍養老地産。

該名開發商表示,養老地産需要和優良的管家服務進行有機的結合,實現從護理、醫療、康複、健康管理、文體活動、餐飲服務到日常起居呵護等一站式服務,這必然會增加開發的成本,而較長的資金回收周期也讓開發商難以承受。

“目前珠海還沒有一個養老地産項目。”該開發商表示,養老地産的開發需要制度的設計以及政府各部門的配合,在相關政策缺乏的情況下,開發商不會冒然啟動開發。

■相關

逾九成市民選擇居家養老

市民政局日前接受采訪表示,珠海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人超過12萬,養老機構24家,床位共計2607張,入住率不足60%。

珠海市民更青睐何種養老方式呢?

市統計局去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受傳統觀念、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大多數人不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9成以上的人最願意選擇的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在費用方面,8成以上的人選擇養老支出費用标準為每月人均2000元以内。

■名詞解釋

何為“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産權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後,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權,這種養老方式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補充。南方日報記者 羅文範實習生 韓齊 陽水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