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7:04:39

6月7日,是“東方之星”遊輪發生翻沉第七天,按照傳統習俗,今天也是遇難人員“頭七”祭奠日,上午九點,交通運輸部在沉船現場組織了“頭七”哀悼活動,以船舶鳴笛、人員默哀的形式,表達對逝者的悼念。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1

家屬在沉船現場祭奠親人 記者白傑戈 攝

根據之前得到的遇難者的信息,船上的人年齡最小的隻有三歲,最大的八十多歲。他們是兒孫、是父母、是爺爺奶奶。有一位來自江蘇的64歲老先生,他原本在股市裡套牢了八年的時間,今年才解套賺到了幾十萬,他把這幾十萬錢的一半給兒子還了房貸,然後開始這一趟出行,6月1日,他跟兒子的最後一次通話,是在祝小孫子節日快樂,他也跟兒子說自己在船上吃住都好,讓孩子不要擔心。

船上有一些老人也會用微信,他們在朋友圈裡記錄這一段旅行。東方之星帶着他們從南京出發,沿着長江逆流而上,目的地是重慶,但是在6月1日的夜裡翻沉在長江監利段的風雨當中。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2

沉船中清理出的旅客物品 記者何武濤、蘇俊傑、王曉永攝

最大程度保證遇難者尊嚴

截至目前,已搜尋到遇難者遺體432具,其中,就有船上年齡最小的乘客,一名3歲的天津小女孩。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3

搜救人員發現小女孩的遺物

搜尋到這名小女孩的是廣州軍區某舟橋旅戰士柴毛毛。5日晚上在“東方之星”客船上,他參與搜尋了50多具遺體。柴毛毛說,他是在船艙4樓前艙的一等艙内發現小女孩遺體的。雖然小女孩不重,但他還是喊來另外3名戰友,輕輕将小女孩抱着送到船外。“我的心情特别難受。”他說,“我先把雜物清開,然後進去把她抱出來,慢慢的把她抱出來,因為要尊重遺體,不能蠻用蠻幹的,弄傷了她 ,我把他們當自己親人一樣的。”

從多位參與大規模搜救工作人員的叙述中,記者發現,“确保遇難者的尊嚴”成為他們搜救行動的準則。包括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護士長曾尟枚在内的38名醫護人員接到大規模救援遇難者的行動命令。“我們的任務是救治、整理、檢驗。”她哽咽着說,遇難者長時間在水裡浸泡,四肢已經腫脹,看到這一場景,心情十分悲痛,但他們迅速調整了狀态,采取用雙手輕輕地托住手腕、腳腕等方法,将遇難者擡到擔架上,确保逝者有尊嚴地離開那片傷心地。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4

家屬在祭奠地寫下的紙片 記者 楊博宇 攝

“本來兩個人就可以擡動的擔架,我們的官兵怕傷着遇難者,主動要求6個人編為一組來完成擡擔架任務。”廣州軍區舟橋旅旅長曾從華介紹,他們承擔了286名遇難者遺體的搬運工作,中間沒有出現因官兵不細心、不注意,而造成遇難者遺體再次受損的情況,“我們将每一位遇難者都當成自己的親屬來對待”。

400餘名遇難者如何“回家”?

400餘名遇難者遺體如何“回到”親人的身邊,要經曆哪些步驟?民政部門是這樣介紹的:

首先,遺體由專業整容技術人員處理後進行編号,進入冷藏棺或冷凍櫃保存,以利于遺體的确認。

第二,對遺體和家屬分别進行DNA采樣;

第三,對遇難者随身有價值的物品進行了搜集和封存,在與家屬的DNA比對完成之後,将一并交給遇難者家屬;

對于漂在長江上的物品,打撈以後,将交由公安部門等按照相應規定及程序進行處理。

目前,湖北省3個地市承擔遇難者殡葬服務,但現有殡葬專業力量并不足以應對,來自江蘇、上海、天津的殡葬服務專業人員已抵達事發地湖北省監利縣。

災難、事故死難者識别法定程序有哪些?

等待遇難者身份确認,對于家屬而言簡直是度日如年。不過,為了保證正确識别,一些必要的步驟還是要進行。科普網站果殼網介紹,國際上通用的災難死難者識别DVI(Disaster Victim Identification)法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現場記錄

記錄發現遺體時的現場情況,比如遺體狀況、位置和周圍環境情況等,即使隻找到了部分肢體也得詳實記錄。随後,遺體殘骸會被運到一個臨時存放場所。

遺體檢查

在停屍房等臨時存放場所對遺體進行進一步檢查。這時病理學家、法醫牙科醫生、指紋專家等各路法醫要在各自領域内對屍體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與記錄。另外,遺體身上的衣物、手表和首飾在脫下之前,全部需要拍照記錄,然後洗淨,再次拍照後才可以保存。

信息收集

這一步在現場外進行。警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可能的受害者的生前信息,包括外貌特征、衣着、首飾、照片、醫療記錄(特别是牙科記錄)、指紋和DNA等信息。如果沒有指紋和DNA數據存檔,可以從水杯、牙刷等日常用品上提取。這一步需要遇難者家屬的協助。

2004年印尼海嘯後,遇難者數目衆多,大部分是通過牙齒比對确認身份。在泰國,通過牙齒進行比對的數目甚至大大超過了指紋和DNA比對所确認的遇難者數目。

2011年2月份的新西蘭地震過後,法醫專家通過指紋和DNA技術确定了數名遇難中國公民的身份。警方在遇難者的宿舍提取到了指紋,再通過和遺體上的指紋比對,從而确認了她們的身份。

信息比對

在收集了現場内外的各種信息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行信息的綜合和比對,以找到匹配的遇難者。

公布結果

在确認遇難者身份後,首先通知家屬或者大使館,然後是媒體。許多時候,即使遇難者家屬趕到現場,也要經曆這些看似繁瑣的過程。這是因為人們在高度緊張和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極易産生誤認,并且如果遺體變形嚴重,光靠眼睛很難分辨出來。所以,為了不産生誤辨,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耐心的完成DVI“五步走”。

在一些大災難,比如地震、海嘯之後,由于死難者衆多,處理遺體的壓力會非常大,加上還有防疫的重任,上述一些程序,可能會有簡化,但依然會盡力保護死難者的尊嚴,因為這也是對家屬的安慰。

“這些信息,證明了他們曾經的存在”

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8天,民政部、公安部、衛生部聯合制訂了《“5·12”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是這樣規定的: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5

“根據遇難者有效身份證件或經親屬辨認,能夠确認死者身份的,由民政部門安排火化;不具備火化條件的,土葬處理。既無有效身份證件也無親屬辨認,無法确認遇難者身份的,公安、衛生部門根據災區實際情況,要盡力對遺體進行編号、記錄、拍照、提取可供DNA檢驗的檢材,并由公安部門統一保管和檢驗,建立“5·12”地震遇難人員身份識别DNA數據庫。遺體及時火化或土葬。遇難者經确認是外國人的,遺體由中國殡葬協會進行防腐處理,遇難者身份确認、通知、遺體運輸等問題按有關規定處理。”

除了對能确認身份的遺體進行妥善處理,汶川地震後,還有許多不能馬上确認身份的無名遺體,民政、公安、衛生部門也聯合起來對這些遺體進行查體、拍照、提取樣本……從這個世界消失之前,每一具無名遺體都被留存了信息。這些信息證明他們曾經的存在,也試圖證明他們是誰。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6

2008年5月24日,法醫在檢查一具無名遺體 新京報攝

當時,由于無名遺體數量衆多,且損毀嚴重,在超過等待認領時限後,工作人員會将其火化,但是,每一具無名遺體在火化前都被要求留下三張照片,一張臉部,一張全身,一張遺物或有胎記、殘疾等個體特征的,三張放在一個頁面,用軟件制成PPT幻燈片。另外,所有照片還要被打印九套,分置各殡儀館,供親屬查認。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7

2008年5月28日,一名母親在都江堰市殡儀館一層大廳找到兒子的照片 新京報攝

每一具無人認領的遺體,在火化前都由法醫留取了可供提取DNA檢驗的檢材,能夠存放至少兩個月,對于無人認領的無名骨灰,有關部門将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公示。50天後,仍無認領者,依據有關殡葬法規予以深埋。

這是一項繁瑣而龐大的工程,但每一個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非常慎重,他們說,希望每具遺體“終有所歸”,希望生者能尋到失去親人的确切信息,是這項工作的終極使命。

“逝去的靈魂會聽到我們的聲音”

2011年日本“3·11”地震、海嘯之後,當地也面臨着處理遺體的巨大壓力。

3月22日,日本大地震後第12天,由于太多的遇難者遺體無法及時火化,災區各地開始将部分遺體土葬。日本宮城縣的一處垃圾處理場,被臨時改造為土葬公墓。不過,工作人員說,這隻是臨時埋葬,兩年内會挖掘出遺體重新火葬。

對遇難者遺體的搜尋、保存、認領、安葬,整個過程從地震發生後的第一天開始,日本的搜救隊或者自衛隊發現罹難者遺體後,通常都會有一組工作人員帶着擔架以及白色的裹屍布前往現場,鞠躬緻哀,然後小心地把遺體移出廢墟,用布蓋好。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8

日本搜救人員搜尋幸存者和遇難者 圖自網絡

遺體運出後,立刻有救難人員持綠色、白色的塑料布,在裹屍布外再将遺體包裹一層,最後裝入裹屍袋,擡上早已等在一旁、用帆布完全封閉的運屍車。為了避免過多地搬動遺體,運屍車總是盡量貼近發現遺體的地方。

遺體最終被運到遺體安置所,交給當地警察登記,搜救隊的工作才算完成。事實上,來到安置所的很多遺體都是從淤泥中挖掘出來,在入殓師接手前,遺體已經經過消防隊員的初步沖洗。一名入殓師整理一具遺體需要兩個小時。入殓師會先摘下口罩,給死者行一下禮,然後開始清洗遺體:脫掉原來滿是泥土的衣服,把身體沖洗幹淨,再穿上跟中國民間風格類似的送葬服,然後放上黃色或者白色的菊花。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9

遺體安置所内的每一具棺木上,紙片上記錄着遇難者特征,盒子裡安放了逝者遺物。圖自《南方周末》

自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神戶市防災會議專門編纂了《抗災對應手冊》,并且每年不間斷地進行着修改和補充。書中有完整一章節“如何搜索失蹤者和處理遺體”,“3·11”震災中,日本官民各界處理遺體,就很大程度上參考了上述手冊。

在埋葬遇難者時,運送遺體的卡車開到墓邊,14名自衛隊員,每人都戴着口罩、白手套,排成兩列,先向卡車敬禮,随後從卡車上擡下棺材。下葬時,死者全部頭朝北。依照日本傳統,要頭朝北安放遺體,稱名“北枕”。扶棺的自衛隊員小心拂去棺材上的污漬,有些墓坑地面不夠平坦,隊員就将棺材重新擡出,鏟平坑底。每放下一具棺材,所有的隊員均列隊再次向死者敬禮。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10

放正棺木後,日本自衛隊士兵與遇難者告别。《南方周末》攝

為盡量減少家屬的不良情緒,他們被拒絕進入停放遺體的地方尋找親人,而由工作人員根據親屬提供的體貌特征比對。遺體完整的和遺體殘缺的被分别安放在兩處大廳。

遇難者家屬前往現場(遇難者遺體的回家)11

遇難者墓,正最後平整覆土。《南方周末》攝

有一名僧人志願每天來到遺體安置所為死者超度念經,他說,“去世的人可能聽不到我們的聲音,但是人的心都是相通的,生人和死人都一樣,生者聽到了,死者就會聽到我們的聲音。”

編輯:柴婧、夏文

綜合:中國之聲、天津廣播電視台、新華社、果殼網、《新京報》、《南方周末》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