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月經是鮮紅色的,沒有紫暗色血塊,一旦發生有血塊的月經,常伴有痛經。痛經往往導緻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月經有血塊的女性,中醫認為多與血淤有關,常常有氣滞血淤的表現,如顔面皮膚粗糙、無光澤、起座瘡。個别患者出現顔面色素沉着,月經直接影響容顔。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1.内分泌失調
這裡指的是神經内分泌功能失調,由于下後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或是原本就有缺陷,即會導緻月經量少顔色發黑的現象。
2.婦科疾病
患有盆腔炎、子宮内膜炎等婦科疾病的女性,易使得子宮内的經血不能順利的排出,引起月經量變少;還會引起經血淤積在體内,造成月經顔色發黑。
3.藥物引起
是藥三分毒,用藥過多對身體會造成影響,尤其是經常使用精神科藥物,導緻内分泌失衡,一定程度上會擾亂月經,從而引起月經量少顔色發黑。内分泌制劑或采取宮内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
4.氣血兩虛
月經量少,周期不定,顔色發黑,變淡,質稀,或者經常出現腰酸或者頭暈眼花,有的時候神疲肢倦,臉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
5.氣滞血瘀
月經前後無定,月經量或多或少,顔色偏紫紅,有血塊,經行不暢,或者小腹疼痛,乳房脹痛,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6.腎虛
月經周期先後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出現月經量少顔色發黑時,其實是月經顔色發黑是氣滞血淤,月經期間經血在長時間聚集在宮腔内所緻。
出現月經量少顔色發黑時,其實是月經顔色發黑是氣滞血淤,月經期間經血在長時間聚集在宮腔内所緻。而月經量少是指月經來潮時經量較正常人為少,多因血虛、氣滞、血瘀、寒凝血脈、痰阻等原因所緻。
月經呈黑色并且有血塊,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1、少吃生冷、酸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等。
2、注意經期遠離性生活;注意身體受寒涼的襲擊;
3、注意經期的衛生,避免感染的發生,要注意外陰的清潔;
4、避免過度勞累;要注意選擇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的内衣内褲;
5、日常注意調理身體,多吃些補氣血、溫補食物,晚上泡泡腳,還可以喝點舒經茶調理。
6、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大多數女性朋友在經期或多或少會出現各種不适,比如肚子痛、下腹發脹、腰酸、乳房脹痛、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郁等等,這些都屬于正常現象,不必過分緊張。
1、月經期間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在月經期間,身體體抗力是很弱的,所以要注意不要着涼、不要太過操勞,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盡可能的讓自己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休息時間,天氣轉涼,注意保暖。
2、備孕期間多運動
宮寒的女性在平時也可以多進行一些适當的體育鍛煉,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可以讓身體暖和一點,驅走寒氣。比如:每天走路上下班或是爬爬樓梯,散散步。
3、養成泡腳的習慣
我們常說,寒氣都是從腳底開始的,所以在天氣慢慢變涼的時候可以每天睡覺前泡泡腳,既可以放松精神、驅走寒氣,還可以解除疲勞。
注意:如有靜脈曲張或糖尿病或有腳氣真菌感染的人,不宜泡腳!!
4、飲食 營養調理
1)忌口食物:在月經來的前3天,到經期結束的食物要溫熱為主。炭烤,油炸,辛辣或者腌漬品要少吃,西瓜,梨,椰子,葡萄柚忌吃,以免影響血管受縮。白菜,苦瓜,白蘿蔔刻加熱後吃。
2)受寒補救辦法:如果受寒了,例如淋雨、濕發出門時,一定要事後補救,給自己煎一碗驅寒湯。用紅糖2湯匙、生姜7片,水煎10分鐘即可,飲用1-2次就可以驅走寒氣。
3)活血暖宮的食物:可以吃一些黑色食物,例如黑米、黑木耳、黑棗等,對調養身子大有好處。
4)推薦食譜:桂圓紅豆大棗湯
食材:幹桂圓30克、大棗50克、紅豆150克、清水1500克。
做法:紅豆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桂圓去殼留肉備用;泡好的紅豆、大棗、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圓;再次沸騰後,轉文火煲60分鐘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