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孩子的重視程度,還是家長的關注點,好像語文是最不受大家重視的。
好在近幾年,大語文的風刮得呼呼響,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教育部課改的步伐就沒停過,重心一直在向語文傾斜。
另一方面,部編版語文教材内容,相比以前的“人教版”,變革力度也是空前強——
▪ 古詩文篇幅占比驚人,中小學優秀古詩文128篇,增加87%;
▪ 一年級就接觸論語、唐詩;
▪ 經典名著成為中高考熱點,今年高考就很明顯,如果讀不懂典籍,題目都理解不了;
▪ 主科競賽,主角由原來的數學、英語,逐漸轉移至語文(古詩詞)類。
▪ 新版語文教材在閱讀速度和題量上,也有了更高要求。
部編版語文教材
閱讀速度非常看重
這樣一來,“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呼聲深入人心,“聲律啟蒙”“國學啟蒙”“古詩詞啟蒙”等書、APP、課程更是層出不窮。
但風聲越大,我們卻越模糊,
⭕️ 到底啥是大語文?
⭕️ 跟我們傳統語文有何區别?
⭕️ 大語文體系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 從學齡前到小學階段,孩子要怎麼學,學什麼,才算踩對大語文的點?
于是這段時間,除了通識教育,我們對大語文的關注也不少,也查閱了很多資料,鑒于後台經常有讀者跑來問,什麼書用來國學啟蒙好......今天就把一些究心得捋一捋,不能說多專業,僅供參考讨論。
01 什麼是大語文
首先明确一點,大語文的概念和範圍其實很難界定。
不像數學,英語這種,語文體系非常龐大,需要長期學習積累,無法簡單量化,短期提升,更不可能把知識點分割來學。
這是它的特點、難點,也是考試拉分差距所在。
根據資料記載,最早提出大語文概念的,是著名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他主張的“大語文教育思想”,就是依托課堂教學,利用課外活動和語文環境去學習。
後來随着市場推動,各機構對大語文的定義都自有主張,我們總結了下,不外乎以下觀點:
“語”:語言,日常交流、閱讀寫作,以知識體系為先導,強調工具性,重在實踐和實用。
“文”:文辭、文史、文化素養,以文學作品為核心,強調人文性,重在感受和審美。
那麼大語文的“大”,簡單來說,就是相對過去死記硬背,隻學字詞句、段落章節、中心思想。
會再拓寬到文史常識,價值觀塑造,閱讀理解表達,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延展。
比如,以前學一首詩,學基本字詞、解釋和背誦就行了,現在還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創作風格、精神價值等等。
02 大語文體系的理論基礎
為什麼現在對大語文的理解,都不約而同趨向知識 能力整合這個方向?
我和小夥伴查閱了不少資料,也反複對比過市面上大語文課程體系,并沒有找到非常權威的理論基礎,也沒有哪個體系就是唯一的标準。
這種情況下,我們跳出框架來分析可能會更清楚點:
1、 從傳統教育來看
中國曆來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說法,古人的“才學識兼備”,指的就是文采、文史知識、思想見地都具備。
比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按單純語文角度,我們體會到的是文辭的奇想誇張。
但結合曆史背景,這首詩寫于李白因牽涉謀逆案流放、又忽然被赦免的途中,再讀感受就完全不同。
另外,語文和哲學一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柳暗花明又一村”,都是既有文學性,又飽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所以學語文,絕不僅僅滲透單科的知識點就夠用。
2、回歸課本來看
小學二年級的古詩課,需要根據詩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學《曹沖稱象》,課後練習包括根據選中的片段排序。
還要體會每組句子,變換字詞後意思的不同。
不難看出,這其中牽涉的能力,就包括閱讀理解、口頭表達、邏輯推理、想象力等。
3、 再結合考試來看
我們浏覽了下這兩年的語文小升初真題,不乏類似文史雜糅的題型:
2017江蘇小升初語文真題
2018河南小升初語文真題
考察的既有文學作品,又有曆史朝代
還有豐富的課外閱讀考察,平時沒有海量的積累,想解答也不知從何下手。
節選自2019年廣東小升初真題
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課外閱讀作答
03 理論基礎上衍生的學習課程
分析完以上幾大因素,就很容易明白,如今形形色色的大語文課,都是基于什麼原理誕生的了。
因為有字詞句、文章學習需求,所以有小猴語文,從閱讀理解、字詞句啟蒙、表達綜合幾個維度展開來教;
有洪恩、河小象等專門練習識字、拼音、寫字課程。
洪恩識字
河小象寫字
因為古詩文需求,所以有婷婷大語文,古詩詞、三字經、24節氣、成語等傳統文化啟蒙;
有常爸的國學啟蒙、三字經、唱學詩詞等幼小銜接課。
因為有中外文學閱讀拓展需求,所以有豆神教育的中國文學史、西方文學史概述,教孩子以文學史為綱,擴展視野,提升文學素養;
有學而思的名著精講,中外兒童文學等課外内容積累。
有平哥語文課堂,深度講解詩詞、文學、曆史幹貨。
因為有口語表達和寫作需求,所以有少年得到張泉靈老師寫作課,根據每個年級孩子的特點,巧用不同方法和工具,提升寫作力。
有豆神的思晨寫作,用108種技法教孩子寫出讓人驚喜的作文。
因為有思維培養需求,所以有泉靈語文能力課,将語文課劃為學習力,思辨力,創造力,情商力。
整個邏輯順下來,會發現每個機構的教學體系,的确都離不開上述版塊,隻是側重點、年齡段和涵蓋範圍不同而已。
當然,換做大語文類書籍,也是一樣的原理,來做相應補充。
04 各年齡段如何踩點學習大語文
揭開大語文的神秘面紗後,估計有些讀者又疑惑了,既然大語文内容包含了這麼多,那孩子在不同階段,該怎麼在課堂以外去學大語文呢?
這裡我和小夥伴綜合了身邊孩子的一些經驗,以及中國教科院教改試驗區特聘專家羅珠彪老師,在《好語文大未來》這本書裡的一些看法,給大家參考。
學齡前
● 2-3歲,孩子的思維剛剛萌芽,“概念”開始進駐大腦,點式思維形成,需要簡單重複才能建立印象。
這時借助一些低幼繪本和韻律兒歌,在反複閱讀中建立聯系,促進理解。
●4-5歲,好奇心、記憶力、表達力、思維力迅速發展,除了大量閱讀外,可以适當增加神話、成語、寓言、曆史傳記等經典故事。
生活中多實地遊覽博物館、名勝古迹等豐富見聞,鼓勵表達孩子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
●5-6歲,開始由點式向線式思維發展,能把概念、單詞連成一個句子,形成基本的邏輯思維。
這時着重在幼小銜接的準備上,識字、拼音、寫字、表達、看圖說話等,當思維被訓練的清晰流暢,會帶動知識輸出和轉化,對入學有很大幫助。
小學階段
●1-2年級,剛入學,重心還是放在基礎 背誦 興趣啟蒙。
基礎即工具,識字、拼音、良好的書寫習慣,看圖說話等。
背誦,抓住記憶關鍵期,内容不局限,唐詩宋詞、小古文、成語或格言等,暫時不完全理解沒關系,先沉澱一定的文學素材。
興趣啟蒙,這塊目标主要還是讓孩子對語文感興趣,有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3年級,加強對中外名著的閱讀和理解。
這一階段,思維從具象逐步向抽象過渡,有一定的分類、比較、推理能力,正好可以往深度延展。
比如在閱讀時,能用思維導圖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之間的關系,能帶着問題,思考闡述故事情節走向。
能在名著中完成好詞好句積累,在作文方面,嘗試不同的詞語和表達方式。
名著閱讀包括,古代小說經典,四大名著、神魔志怪、封神演義、儒林外史等。
外國經典,包括英法文學,俄國文學、海底兩萬裡、神秘島、昆蟲記、莫泊桑小說等。
紅色文學,包括青春之歌、紅日、平凡的世界等。
●4年級,主要攻克古詩文。
文言文裡有非常多的虛詞、曆史典故,意境,需要逐字逐句理解,還要結合當時的朝代背景,所以這段時間,重點去攻克這種有難度的版塊。
内容包含,唐詩宋詞、孔孟老莊、先秦散文、韓非子、世說新語等。
●5-6年,小升初關鍵,知識大串聯。
把積累的字詞、閱讀、文言文等基礎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為小升初做準備。
12-15歲也是思辨能力的形成期,孩子不再囿于條條框框的特點,希望有自己的創新。
這時偏重點還可放在作文上,獨具個性的作文,往往考驗孩子對不同角度、形式、風格的掌握,既是應試核心,也是思辨能力的體現。
至于初中以上的部分,咱這裡就先不展開讨論了。
等未來叮當長大了,大家也開始關注這塊,咱再邊學邊寫。
丹媽碎碎念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對大語文的概念有沒有清晰點。也想強帶下,我們翻閱了很多資料,也沒找到大語文相關非常權威的理論或者政策,也沒有哪個體系就是唯一的标準,此篇文章也是根據我們的一些考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果有高明人士覺有不妥,懇請指教!
昨天發送的中文配音動畫和紀錄片合集絕了!12部經典9分好片,全都有你們期待的中文配音 有讀者問到,這麼多影片叮當全都看完了嗎?都三刷四刷了嗎?并沒有呢,文中隻有部分他看過,也隻有兩三部影片是幾刷。擔心大家有誤解,所以解釋下。大家别把他想像成“别人家孩子”,他也真就普通孩子一枚。我倒是想他全都能看過
,但他時間也特别有限,加上也挺擔心視力,所以接觸電子屏幕,我也是盡量控制時間呢。
又到周五時間,太期待周末了,我終于可以最後折騰下我家“豬窩”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