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系統公司正在進行飛行試驗的可穿戴設備。
2022年5月14日,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其F-X戰鬥機開發計劃将作出重大調整,仍以三菱重工為主,但主要參研外國企業改為英國BAE系統公司,而非美國洛馬公司。圖為防衛省此前發布的F-X戰鬥機概念圖。
“暴風”計劃部分團隊成員合影,其年輕化程度可見一斑。
數字技術和未來工廠将加速“暴風”的孵化。
萊昂納多公司和2Excel航空公司計劃改裝的“神劍”飛行試驗台概念圖。
中國航空報訊:7月14日,正值2022年英國範堡羅航展開幕前夕,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會員(FRAeS)蒂姆·羅賓遜在該學會網站發表了題為《風雷激蕩》(Gathering Storm)的文章,闡述了英國牽頭、意大利和瑞典參研的“暴風”(Tempest)下一代戰鬥機所采用的關鍵技術及未來展望。
2018年,時任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在範堡羅航展上首次公開了“暴風”戰鬥機計劃。作為英國、意大利和瑞典三國聯合開展的“未來作戰航空系統技術”(FCAS TI)計劃,“暴風”的參研企業包括BAE、羅羅、萊昂納多、MBDA等巨頭,主要工作團隊近2000人。該計劃已于2021年7月進入“概念和評估”(C&A)階段,正朝着203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40年開始替代EF2000“台風”戰鬥機的目标邁進。
作為多國聯合的第六代戰鬥機研發計劃,“暴風”展現出了更高的國際化程度,工作團隊也正加速向更加年輕的“數字一代”轉變。在核心技術領域,“暴風”将追求實現新的突破。
數字化轉型
“暴風”最具變革性的進步是向數字設計、建模和工程轉變,并向敏捷開發的文化轉型,目标是将研發時間縮短至傳統戰鬥機計劃的一半,而不僅僅是利用大數據和算力更強的計算機。為達成這一目标,“暴風”計劃團隊充分利用了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和基于模型的設計(MBD),将設計圖紙、整機原型、機載系統甚至制造工廠等實體全部進行3D建模,對不同布局和配置進行反複試驗,從而顯著加快了研發進度、降低了研發成本,組件首次對接即完美成功且無須返工。BAE系統公司負責FCAS業務開發的主管約翰·斯托克表示,“數字技術無疑是‘暴風’被視為下一代戰鬥機計劃的關鍵和核心”。
斯托克強調,雖然以縮比模型展示的“暴風”戰鬥機是FCAS TI中的“核心平台”和辨識度最高的要素,但研發團隊目前實際開展了更為廣泛的工作,特别是以下四個關鍵領域:
附件——含“忠誠僚機”無人機等,與“暴風”構成完整“系統”;
指揮控制——信息層面的“數字能力、數據利用和數字線索”,是“聚合網絡能力的重要賦能器”;
效應器——含MBDA公司研制的動力學和非動力學機載武器;
全壽命周期服務——含訓練、支持和升級,并以數字線索貫穿始終。
國際化設計
英國此前開展/參與的戰鬥機研發計劃主要以滿足自身和歐洲的防務需求為主,其次才考慮出口。“暴風”從一開始就吸取了美國F-35戰鬥機的相關經驗,采用了更為國際化的設計。如果說F-35的用戶隻能從“固定菜單”中選擇有限的配置,那麼“暴風”堪稱“六代機自助餐”,用戶可以自由挑選最适合自己的配置。例如,雖然意大利已加入“暴風”計劃,但瑞典作為更廣泛的合作夥伴,可以選擇該計劃中任意感興趣的技術,對其自研的“鷹獅”E戰鬥機進行反饋應用。這一 開放式的非線性開發途徑,能夠吸引更多意在“混合預算、匹配技術”的國際用戶參與“暴風”計劃。
作為與英國地理環境相仿的島國,日本不但存在相似的防空制空需求,也擁有高度發達的高科技産業基地。英日兩國有望在2022年年底達成深化開發F-X戰鬥機計劃的合作協議,此前日方已經分别與羅羅和萊昂納多達成了合作開發配套發動機和傳感器的技術協議。如果日本最終成為“暴風”計劃夥伴國,将标志着其擺脫過去70餘年來對美制戰鬥機的依賴,這不僅僅是一種地緣戰略的轉變,也将證明英國的全球影響力。
年輕化團隊
“暴風”計劃團隊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保留關鍵知識,并将其傳遞給年輕一代,激勵未來的航空航天科研人員。在“暴風”計劃啟動前,外界曾一度擔心,随着大型軍用飛機項目的日益減少,英國的航空科研隊伍可能出現斷層甚至消亡,并不斷拉大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最終流失過去積累的經驗、技巧和知識。
現在,“暴風”計劃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英國科研人員投身其中。僅2018~2020年間,參與研發的年輕科研人員就超過1000人,團隊的年齡結構也相應發生了顯著改變:2018年時,30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占比為14%,目前已提升至近20%,而40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則接近40%。英國政府設立的“暴風早期職業生涯網絡”(TECN)鼓勵更多年輕科研人員和畢業生進入該項目見習,用斯托克的話來說,“很多仍在深造甚至尚未出生的人,未來都将為‘暴風’計劃作出貢獻。”
專業化平台
為提前演示驗證“暴風”計劃可能采用的航電系統和傳感器,萊昂納多公司正聯合2Excel航空公司對一架波音B757飛機進行深度改裝。這架被命名為“神劍”的飛行試驗台将配備先進傳感器、試驗設備和虛拟座艙,成為全球技術最先進的空
中實驗室之一。目前2Excel公司已開始招募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海量化數據
雖然“暴風”計劃的大部分研發工作均處于高度保密狀态,但仍有部分細節可以管窺其能力。例如,由萊昂納多公司研制的綜合雷達/傳感器系統,每秒将具備“與一座大型城市相當”的計算機處理能力;羅羅公司研制的“嵌入式起動/發電機”(E2SG)能夠節省機體空間,并提供戰鬥機所需的大量電力;如果1KB(1千字節)數據相當于1粒米,那麼EF2000“台風”戰鬥機能夠收集和生成的數據量約為懷特島大小(381平方千米),而“暴風”則“與太平洋相當”。
深度化融合
2022年6月起,BAE系統公司開始使用輕型飛機,在2g過載環境中對可穿戴設備進行45~60分鐘的飛行試驗,并通過平闆電腦記錄試驗數據。這種可穿戴設備為一種基于遊戲設備改進的體感背心,可通過“拍打”飛行員的肩部提示其來襲導彈的方位,或通過振動進行油量過低告警,而非傳統的語音告警,未來可能配備“暴風”計劃中有人戰鬥機的飛行員。BAE公司認為,在高強度、高壓力、無線電通信繁忙的作戰環境下,語音告警常常被飛行員“優先過濾掉”,體感告警能夠使其專注于任務,且提示效果更好。
該戰鬥機的座艙還計劃采用增強現實(AR)技術,實現深度的人機交互和融合。AR技術實時監測飛行員的健康、意識和專注度,可在任何時候介入并履行部分“非核心功能”。
未來展望
斯托克指出,“暴風”計劃的下一個重要裡程碑是在2024年年底前提交商業案例綱要,并在2025年完成開發,随後向203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進行為期10年的全力沖刺。雖然波音/瑞典薩伯團隊此前通過應用MBSE和MBD,僅用時7年就完成了美空軍T-7A“紅鷹”高教機從概念開發到首飛的完整流程,但六代機的複雜程度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暴風”計劃團隊仍未明确有人機和無人機的合适編組及具體分工,但有了數字技術的助力,其設計方案和關鍵技術可以持續試驗、修改和完善,直至“開工前最後一分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