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為古代官職, 一般來說是指「太師」、「太傅」和「太保」。
《尚書·周書·周官》書影
按《尚書·周書·周官》: 「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這是三公的最早記載,但由于書籍等文字記錄的缺失,後世之人并不清楚三公的職責和劃分,導緻衆說紛纭,沒有統一的說法。
我們先說「太傅」。
漢戴聖《禮記·文王世子》中說:立太傅、少傅以養(教)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太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
意思是說:「太傅」和「少傅」這兩個職位,是用來教導世子的,讓他懂得父子、君臣之間的禮節。「太傅」選擇相關的儀禮,在前示範;「少傅」則偕同世子,在後觀摩,并解釋其蘊含的意義。
再來說「太師」和「太保」。
《禮記·文王世子》中接着說: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
意思是說:太子(天子)閑居的時候,有「太保」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并監督他的行為合乎禮儀、不會出格;外出做事的時候,有「太師」教導他處事的方法、道理和品德。
按照以上的說法,「三公」都是用來教導王子或天子而設立的職位。「太傅」側重于禮儀、制度;「太保」側重于日常生活的保衛和監督;「太師」側重于行事的方法和道理。
漢班固《前漢書·賈誼傳》中記載賈誼的話說: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
然後,顔師古注曰:保,安也;傅,輔也;師,導也。
但宋代林之奇在所作的《尚書全解》中說,以上都是望「文」生「義」;又引用《周官》的話,言三者都是「王者之師」,不分彼此。
到最終,也沒有人弄清楚「三公」的真正含義。
後來,「三公」慢慢由不分伯仲變為了有高低之分;由實權派變為了虛銜;後通常成為了宰相的榮譽專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