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實習記者 闫 利 文/攝
“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克—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50克—100克”“多吃全谷”……這些與全谷物相關的飲食建議均來自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記者注意到,與2016年的膳食指南相比,最新版本的膳食指南将谷類和薯類分開,并強調了全谷物的重要性。
事實上,全谷物早已成為國際公認的健康食品,對腸道健康等有着積極的作用。我國也連續出台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意見、國民營養計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産業,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産品生産,堅持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推動國民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和鞏固等。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發布會上,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也表示,一般健康公衆應該堅持以谷物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合理搭配。
全谷物食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市場上也湧現出各種各樣的谷類食品,但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對谷類食品的了解并不全面,土豆、紅薯、小米、燕麥等食品每日到底應該吃多少困擾着相當一部分人群。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楊曉光就表示,新版膳食指南中将谷薯分開,是因為在2016版膳食指南中,谷類和薯類放在一起容易讓消費者産生誤解——究竟吃多少谷類和薯類?“新版的膳食指南就把這一項講得更明确了,谷類應該是200克—300克。其中,全谷物或雜豆應該50克—150克,另外,還應該吃50克—100克的薯類。分開之後更加直觀,這也是我們這次修訂主要的一些考慮。”楊曉光說。
除了将谷薯類分開,新膳食指南還在多吃蔬菜、奶類、大豆行列增加了全谷類。為什麼要特别強調多吃全谷物呢?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常翠青介紹,在2016版膳食指南中,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新版膳食指南的第一條變成了“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後,為了進一步強調全谷物的攝入量,就将其放在“多吃”這一條裡。
“強調多吃全谷物是因為我們現在的飲食當中精緻的谷物吃得太多了,精制谷物的過量攝入會導緻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食物越精緻,其維生素B1的含量就越少。精緻谷物除了單純的供給能量外,其他的微量營養素還有膳食纖維流失得太多了,因此,我們鼓勵大家要多吃一些全谷物。此外,全谷物除了提供能量,其含有的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對人們預防慢病、控制體重、調節腸道菌群有一定作用,可以維持我們體内整個的生态環境。總體來看,我們還是要提倡食用全谷物,雖然它不在第一條的位置上了,但還是要放在‘多吃’行列。” 常翠青進一步解釋道。
随着消費者健康觀念的日益提升,全谷物食品市場也在加速形成,如何做好全谷物食品開發也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全谷物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譚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新鮮出爐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全谷物有了新位置,進入“多吃”之列。不過,目前我國全谷物産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雖初步形成學界、産業界、政府、媒體、消費者共同關注與聯動的勢頭,但任重而道遠。當前全谷物食品還存在的産品口感風味差、消費者不了解及設備不能滿足生産需求等問題,我國全谷物産業的發展要加強科技創新,從原料的品種培育開始,重視加工技術、裝備和營養健康的評價,建立自己的數據體系,進行消費者行為研究。要完善标準與标識,明确全谷物的術語與定義。要打造主流産品與構建新生态,形成多樣化的全谷物食品。還要打造科普與消費者交流平台,通過主流媒體渠道、新媒體渠道、公益代言打造權威聲音。通過加強行業數據與政策引導,最終推動全谷物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 消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