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人老了,也不免生出“落葉歸根”的情懷,回故鄉去看一看,成為一種選擇。
也許故鄉已經物是人非,但還是有一種“治愈”的力量。隻要我們踏入故鄉的小路,就宛如嬰兒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那顆躁動的心,莫名地就會安甯下來。
如同《桃花源記》的漁人,來到了一處“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外界的紛紛擾擾,都被自動“屏蔽”,在這裡,靈魂得到安放,尋得了自由。
01
人老了,回故鄉去看一看,是因為父母在,故鄉就在。
作家賈平凹曾寫道:“故鄉是什麼?故鄉就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個故鄉隻是一個名義上的,意義上、字眼上的一個故鄉。”
很多人不管離故鄉多遠,不管離開故鄉多久,都要馬不停蹄地找個時間,趕回去,是因為父母還留守在故鄉。
父母的冷暖安危,便是遠離故鄉的遊子們,始終放不下的牽挂。故鄉是什麼樣子,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通過父母的電話、短信中,故鄉當下的樣子一點點被描摹、被勾勒,似乎又是那樣清晰,那樣觸手可及。
在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裡,“我”二十年後回故鄉,故鄉已經大變樣了。但老屋已經破敗,幾房本家已經搬走,房子要易主了,母親也不得不搬家,“我”便是回來處理這件大事的。
文中寫道:我來到自家房外,我的母親早已經迎着出來了,接着便廢除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這一幕,是多少在外打拼的人,都極其熟悉的畫面呀。隻要父母的身影映入眼簾,不管離開多久,一切關于故鄉的記憶、與故鄉的連接便在一瞬間穿越了時空,迅速将“過去”和“現在”聯系在了一起。
千言萬語從心頭湧出,一時間,要說的話太多,似乎,隻有忙不叠地暢談一番,才得以釋懷所有的情緒,才能安放那顆漂泊已久的心。
那些陳舊的家具,那一桌子承載着兒時記憶的家常飯菜,那一聲聲陌生又熟悉的方言土話,和父母一起出現時,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濃得化不開地親情,将我們暖暖地包裹起來,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待着,就是一種久違的幸福。
02
人老了,回故鄉去看一看,是因為那裡有兒時的夥伴,
在魯迅先生的《故鄉》裡,有一個讓他念念不忘的童年玩伴,那便是閏土。
童年時,閏土是“我”生活中一道生機勃勃的光,正是得益于閏土的引領,“我”才知道天下有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危險的經曆,大雪天可以用竹匾捕捉鳥雀......
人們對故鄉念念不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短暫的童年時光裡,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有趣的玩伴,一個帶領我們“看世界”的人。
這份純真的“友情”,似乎從來不曾在歲月中褪色,如同“我”從母親口中,得知了閏土将要來與“我”會面。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總想見你一回面。我已将你歸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閏土終于來了。隻是他的一聲“老爺”,讓“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盡管如此,“我”還是問起閏土的光景如何,閏土也給我帶來了禮物。
這一幕告訴我們,在歲月的長河裡,那些陪伴我們走過一程又走散了的人,雖然很難再有交集,但曾經的美好,會一直定格在記憶裡。
哪怕隻能“各說各話”了,卻還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份感情的柔情和懷念。
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描寫了侄兒宏兒與閏土的孩子水生的友誼。并發出感慨:
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
03
人老了,回故鄉去看一看吧。
一位作家曾寫道:“等我們老了,就回鄉下老家吧。”
回到故鄉去,看一看熟悉的風景,在熟悉又有幾分陌生的環境裡,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心中的千千結,便一點點被解開。
回故鄉去看一看吧,哪怕是自己并不喜歡的人,就像是《故鄉》筆下的“豆腐西施”:那樣尖酸刻薄,那樣世俗,但“我”也不曾有多少憎惡。
那些左鄰右舍,有相互照應的,也有背地裡拆台的,但不管哪一種人,我們的生活都曾因為他們的參與,而留下了很多抹不去的回憶。故人再見,一笑泯恩仇,那份“不再計較”了的釋然,是給沉重的人生一次松綁。
回故鄉去看一看吧,對于親戚們,雖然隻是“應酬”一下,也許并沒有過多的話要說,但隻要見一面,一切便都在不言中。
此生,有緣一起走過一段人生旅程,不管是愛、是恨,都值得感激,感激那些愛意,溫暖過我們,感激那些恨意,讓我們不斷鞭策自己,倔強成長。
04
結束語:
人老了,回故鄉看一看吧。不要帶着很多期待,也不要帶着很多失落,就當自己是一個過客,将所有景物盡收眼底,将所有心事都梳理一遍,是對人生的一次總結,也是對未來的一份期許。
帶着對故鄉的美好記憶,繼續走好餘生的每一步,也許,這才我們給予故鄉,最好的答案。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