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6:17:02

魏源在《老子本義》中說:老子道太古道,書太古書也。因此,老子用字造句均太古,言簡意赅,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所用文字有所不同,指向更不一樣,跟孔子口語化的《論語》大相徑庭。所以試圖用儒家思想诠釋道家之道往往會世俗化。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1

君子

君子本來是一個社會階層,與道德無關,有“君之子”的意思,通常指貴族階層的成員。在貴族階層裡,上有天子、公侯,下有卿大夫和士,君子是這類人群的統稱,有時候特指士。

士有名有姓,有官爵,有俸祿。那時的百姓指的是廟堂之百姓,即“衆愛卿”。天子、公侯的廟堂之上都是宗親成員,但封地不同,“氏”也不同,雖是叔侄兄弟,在相對于孤家寡人的君主,都是百姓。

比如魯桓公生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其餘的兒子:庶長子慶父、庶次子叔牙、嫡次子季友三兄弟成為長兄魯莊公的卿大夫,舊時老大為“孟”,老二、老三為“叔”為“季”,故他們的後人分别姓孟、叔、季。由于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三桓對于魯莊公而言,就是百姓。 這些百姓均是君之子,與“世子”“公子”近義。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2

跟君子相對的就是小人,即地位低下的人,是指貴族社會以外的人群,類似的還有民、衆等,沒有貶義。

儒家确定君子、善人和聖人的最高标準是“周禮”,而道家的依據是天道,因為兩家的結論會大不同。

孔子的君子觀。君子、小人在《論語》裡,有了階層分化,并賦予道德色彩,感情傾向明顯,成為以血統的高貴和低賤來劃分的階級概念。比如孔子教子夏: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在《論語》20篇,篇篇講君子(有時候是“士”),今日所謂君子者,含義沿襲孔子,含有道德高低之意。但君子一詞并非孔子發明,先秦諸子都論君子。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3

何謂君子儒?到了孔子時代,世襲罔替的宗法制度雖然名義上還在,但是各國舉賢授能、變法圖強,禮樂制度已經名存實亡,身份君子之外,一些學有專長的人依靠自己的道德能力,開始走上政治舞台。因此,所謂道德君子就成了孔子的專用名詞。這個道德君子是孔子論述的主要對象。

因此,所謂君子,就是具有高尚道德操行的人,與之相對應,小人就是道德水平低下又愚昧無知的人。

老子的君子觀。而《老子》的談話對象主要是侯王,是體道者,君子一詞很少出現,僅有的兩處“君子”也不是《論語》中的君子,而是沒被“道德化”的原始意義上的君子,比如“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等,所指都是“上士”,即體道者。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4

人們對道家之“道”“德”和儒家之“道德”常常混淆,或者相互借用、互解,其實是解不通的。道家是兩個概念“道”和“德”,道是萬物之母和歸宿,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德,即得,是指獲得的道的層次、多少。

而儒家的“道德”雖含有道和德兩個方面,但所言之道是周禮,所言之德是仁之德,并且通常是“道德”不分的,指的是倫理綱常。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5

善人

孔子的“善人”觀。在《論語》中,第一等人是聖人,特指堯、舜2人;第二等的是善人,孔子提到了6人,分别是微子、箕子、比幹、伯夷、叔齊、管仲。孔子自己不敢當聖與善,隻敢稱“恒”,即不忘初心,堅貞不渝之意。

他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朱子集注:聖人,神明不測之号。君子,才德出衆之名。恒,常久之意。張子曰:“有恒者,不貳其心。善人者,志于仁而無惡。”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6

孔子的大意是說:聖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孔子自認為自己屬于“恒者”)。

從孔子列出的微子、箕子、伯夷等6位善人來看,都是聖人的輔佐者、大臣、大賢,他在回答魯哀公“問賢”時,對賢人的基本定義是:做事合乎規矩,但又不違反他的本性;言論足以做天下的表率,但是又不會因此而損失到他自身。

從孔子的原話中可以看出,聖人跟君子是并列的,因此聖人是“君子”中的佼佼者;善人跟有恒者是并列的,善人是“有恒者”中的佼佼者。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7

因此,孔子所言之善人,還是一種道德境界,通常是身處輔佐之位的忠臣良相,合乎禮法,懂得進退,而不違本性。但卻不是後世宗教家、玄學家理解的言善、行善之“善人”。

老子的“善人”觀。老子所言之“善人”,更不是世俗所言之“大善人”,而是“善體道者”。老子雲“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天道無親,恒與善人”,“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這裡的善人,都是指遵循自然法則,懂得大道之人。不善者,意相反。

因為“道”是自然之物,無善良與不善良之分。所以老子所言之“善人”跟地位階層沒有關系。道在萬物,人人可為善人。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8

其中的“天道無親恒與善人”常被世俗化解讀為善惡之報。其實不然。天之道以無為而運化萬物。遵守自然法則的人,就是大道之人,大道之人,當然人在道中。如同遵守交規,會受到交規的保護那樣,實際上是不違規,不涉險之故。

聖人

孔子的聖人觀。聖,其本意是:能聽天下之政的王,因此聖人一定是當權者。孔子認為,聖人至少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聰明有天賦;二是有權能治世。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9

而孔子的天賦觀裡,是含有血統論思想的,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他認為每個聰明的人,必然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祖先。這一思想對國人,尤其是通過非“禮制”渠道獲得天下的君王們影響至深,改朝換代的成功者,都會重編或新造族譜,追慕一位非常厲害的曆史人物為先祖。

那麼,孔子的聖人标準是什麼?子路問标準。孔子說“修己以敬”,把自己的道德修好,顯得很恭敬,乃可為君子。

子路又問,還有更高的标準嗎?孔子說“修己以安人”,不但要把自己的道德搞好,還能安定上流君子。乃可為善人。最高的标準則是“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帝舜帝還怕難于做到呢。”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10

由此可見,聖人隻能出于君主系統,且都是曆史中的人物,當代君主不能,在野的道德君子也不能成為聖人。

老子的聖人觀。在《老子》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出現“聖人”一詞,聖人作為體道有德之人,沒有具體身份限制,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輔佐人主者,還可以是大丈夫。聖人作為老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也是老子的政治觀。

雖然《老子》一書中,“聖人”一詞出現幾十次之多,但聖人的主要特征還是“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儒家思想君子的意義(君子善人聖人)11

在事物初始未生時,就“早服”介入,不等事物發生變化而靠“法令滋彰”的做事,而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橫加幹涉,把事情做成也不居功。這樣做了,才稱得上“聖人”。

總之,孔子的“君子”具有濃重的“倫理道德”色彩,老子的“君子”與倫理綱常無關,隻要是體道者即可稱為君子;孔子的“善人”是指正直有德行的輔政者,老子的“善人”與是不是大臣無關,隻要是遵循自然法則,懂得大道之人,即可稱為“善人”;孔子的“聖人”是指古代的聖明君主,老子的“聖人”沒有時代限制,隻要堅持“無為而治”的君主就是“聖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