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芋頭還能這麼吃!先煎後焖綿軟入味,端上桌大受歡迎,太香了
在我小時候,物質條件比較匮乏,那時候住在農村的人,家家戶戶都會儲存大量的大白菜、蘿蔔、土豆這三種當家菜,整個冬天的餐桌上都離不開這幾樣菜的身影。
現如今所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白菜、蘿蔔依然是普通百姓人家餐桌上的主角,不隻是因為其便宜,最主要還是這兩種蔬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很适合冬天食用。
但大家在吃白菜蘿蔔的同時,有一種堿性食材也要常常吃,它就是芋頭。
芋頭又稱作為芋艿,我們這裡菜市場售賣的多是小芋頭,芋頭在種植過程中,會随着養分積累形成一個大的球莖,被稱為“母芋”,母芋的每節都有個胚芽,會分出好多個“子芋”“孫芋”,特别有意思。
芋頭是一種堿性食材,冬季大魚大肉吃得多,身體會偏酸性,多吃芋頭能中和人體的酸堿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祖國醫學認為,芋頭有健脾益胃、解毒消腫、補中益氣等功效,是很好的養生食材。
說起芋頭,我還想起一個小故事,據說有一次洋人宴請林則徐,有一道甜品為冰淇淋,上面冒着白氣,林則徐沒吃過,怕燙着自己便用嘴吹一吹再吃,哪成想入口卻是冰涼冰涼的,着實讓洋人大大笑話了一番。
林則徐過陣子回請洋人的時候,特意做了一道甜品槟榔芋泥,外國人認為這甜食定是冷的,紛紛用勺子舀着急着送進嘴裡,卻個個燙得哇哇大叫,狼狽不堪,聰明的林則徐用自己的智慧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
我們北方人吃芋頭,大多人都是蒸熟後蘸白糖食用,我最近更喜歡這種烹饪方法,就是将芋頭先煎一煎,再搭配胡蘿蔔再來紅燒,成品顔色很好看,炖煮後的芋頭軟軟糯糯的很入味,好吃又下飯。
所用食材:小芋頭幾個,胡蘿蔔1根
所用調料:鹽,生抽,老抽,蚝油,植物油,蔥蒜
制作步驟:
1、幾個小芋頭用刮皮刀刮去外皮,再切成滾刀塊;胡蘿蔔同樣去皮後切成滾刀塊。芋頭的黏液蛋白,人體吸收後能産生免疫球蛋白,可增強抗病能力,但這種黏液接觸皮膚會刺癢,去皮的時候最好戴手套操作。
2、平底鍋燒熱加一點植物油,放入芋頭煎一會,把切面都煎一煎,這樣再炖煮沒那麼容易炖碎,菜肴賣相更佳。
3、炒鍋燒熱加植物油,下入蔥蒜末爆香,下入芋頭胡蘿蔔煸炒幾下,加生抽、老抽、蚝油各1湯匙煸炒均勻。
4、再加入适量清水,少許食鹽攪拌均勻,燒開後中火炖煮十幾分鐘。因生抽、蚝油都有鹹味,鹽的用量要酌情減少,避免過鹹。
5、用筷子插一下芋頭,能夠很輕松地插透,再開大火将湯汁收幹,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芋頭就好了。
這道菜雖然沒有放肉,但味道還真不錯,端上桌大受歡迎,綿軟的口感讓人一口一口吃得停不下來,是冬日裡很好的一道下飯菜,喜歡吃芋頭的不妨試試看。
原創圖文,嚴禁抄襲盜用,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