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對面的超市開業了,忍不住去轉了一圈兒。原來,所謂的開業,面對的對象是社區工作人員,不是誰都能進。我說是内蒙古醫療隊的,才被獲準進入。不過獲準的過程也有點小周折,我聽不懂方言,到最後也沒聽懂,就往裡走,沒人阻攔,應該是同意的。
超市裡的賣場很大,貨物并不全,有的貨架上空空如也。顧客就我一個,找不到逛超市的感覺。想買咖啡,晚上寫東西能提提神兒。找了一圈兒,沒找到,問售貨員,說沒有了。這句話我能聽懂,原來,他們會說普通話。
荊門人對内蒙古醫療隊很熱情。感激、感恩、感謝的話說了無數次,說話的主體,有政府相關部門和官員,具有官方的色彩;有的是患者,口頭在說,也會寫下長長的、字迹工整的感謝信;有的是市民,他們都知道内蒙古醫療隊駐紮在他們的地方,是從當地新媒體上看到的。居家防疫,新媒體是他們“看向外面”的主要工具。
有一種感覺叫暖心。
赤峰市醫院的趙文玲醫生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說,今天(3月6日)京山市政府安排了攝影師為他們拍照留念了,隊員們對着鏡頭,露出了發自内心笑容。她是一個文字功夫不錯的醫生,和我聯系較多。
笑,其實不難,并且有多種方式。但是,對身處疫區、病毒匿形、時刻面對危險的人們來說,真心一笑,确實很不容易。
趙文玲說,能讓戰友們開心的重要原因,還是患者數量的減少。一個多月了,京山同仁醫院醫療團隊,眼看着7個病區壓縮到3個病區,住院患者從200多人減少到70多人,心裡由衷地高興。笑容,是為治愈患者而發出的,這是醫者的追求,也是為疫情減輕而發出,這意味着,希望就在眼前,歸期也不會再遙遠。
暖心的畫面在荊門市經常出現。内蒙古第四醫院王晖說,今天在車上和同事們聊起西紅柿炒雞蛋,結果一回到駐地,就吃到了。醫護人員經常會感動于荊門市對他們的細緻入微的關照,覺得幫助知道感恩的人,付出一些也值得。
在我的駐地,剛來的時候,使用塑料餐盒送餐,樓裡冷,而大家就餐的時間不統一,有時候飯菜到我們手裡會變涼。吃了幾天冷飯後,餐具就變成了保溫餐盒,我們無論什麼時間吃飯,飯菜都是熱的。
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關愛,不斷地在感動着我們,水果、牛奶、面包,甚至保暖服裝等,在缺少什麼的時候,不需要提出來,那些東西就會提供過來。我知道是哪些有心人在操着這份心,但是,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反正我這個馬大哈是做不到的。
人,都需要精神動力。白衣戰士直面無形病毒,難免會有心理壓力,這時候的關心關愛,無疑是鼓勵,也是動力。我看到國家和自治區出台的具有傾向性的政策,這些政策,在湖北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中反響特别強烈。大家都很激動,很多内容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比如火線入黨,比如包頭市給一線人員孩子加分,比如使用醫護人員的綠色通道,等等。
這都不過分。
這是一場戰争,一場不見硝煙,卻見生死的戰争。将士“沖鋒陷陣”,立了戰功,總該受到尊重,總要有些獎勵。(内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劉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