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手出汗影響工作有什麼辦法

手出汗影響工作有什麼辦法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12 07:08:49

手出汗影響工作有什麼辦法(手心冒汗心跳加速)1

能發消息就不打電話、害怕和陌生人說話、不想成為任何場合的焦點……在社交網絡上有一個流行的詞,對這些表現進行了概括——“社恐”。有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社恐”一詞的檢索熱度呈現連年走高的趨勢,職場中的“社恐”更是大有人在。

對于“社恐”的定義,主要有“社交恐懼”和“社交恐懼症”兩種解釋。看到蜘蛛、觀看恐怖片,或是去跳傘、蹦極,這些時刻會讓人感到緊張和害怕,甚至恐懼。社交恐懼則與之類似,指害怕進行社交或者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而恐懼症是指,某種恐懼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如黑暗恐懼症、密閉恐懼症等。在社交場合下,出現焦慮和緊張通常是正常的,但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反應卻往往異常明顯。

實際上,達到“社交恐懼症”程度的人群比例較低,并且當代年輕人嘴裡的“社恐”,還遠遠稱不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而是一種焦慮的表現。對此,記者開展了一項調查,希望了解職場中關于“社恐”的現狀。此次調查回收問卷70份,其中68.5%的被訪者屬于23歲-27歲的職場年輕人。此外,記者還對其中一些較為典型的“社恐”進行了采訪,了解了更多“社恐”心理以及“社恐”背後的原因。

手出汗影響工作有什麼辦法(手心冒汗心跳加速)2

無處不在的“社恐”

此次回收的70份問卷中,超過半數的被訪者明确表示自己“害怕社交”,被訪者中認為自己是“社恐”的占比61.7%。問卷顯示,當被問及“最容易感到緊張或焦慮的場合”時,37%的被訪者選擇了“上台演講”,30%的被訪者選擇了“接打電話”,還有15%的被訪者選擇了“和不熟的人對話”。

“搭地鐵時,看到别人把身體靠在了不常開的那側門上,但恰好下一站就會從那一側開門,這樣很危險。”韓女士告訴記者,“我内心在掙紮,到底要不要提醒她,要知道平時在車廂裡我連句‘借過一下’都說不出口,更别說要讓一個陌生人别靠在門上了。”

就算鼓起勇氣把話說出口,對方立馬挪位置,韓女士的心裡仍然一直在琢磨,對方會不會認為自己多事。“這也許是我的‘社恐’困境之一吧,即使知道自己是善意的,還是很怕被嫌棄。”

韓女士今年23歲,畢業後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她向記者透露,雖然進入職場快1年了,但自己一直都很“社恐”。平時無論是和同事還是客戶對接工作,能發消息就絕不會打電話,“看到來電我就緊張”。甚至在參加每周一次的部門例會前,都要在門口深呼吸幾次,才能鼓起勇氣邁進會議室的大門。更别提平時被領導叫去單獨談話了,這種時候她都會緊張得手心出汗,說話也沒有平時利索,隻能機械地回應“是的”“好”……

和韓女士一樣,韋女士也将自己劃入了“社恐”人群的陣營。韋女士是安徽人,去年在武漢讀完大學後,選擇留在武漢工作。從小到大,好友本就不多的她,在武漢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數。雖然韋女士常常感到孤獨,但是比起出去參加社交活動,她更願意一個人待着。“我原以為自己隻是内向,但是一個人久了,我發現自己不隻是不喜歡社交,而且越來越害怕跟别人交流了。”她還提到,“和不熟悉的人對話,我會很不自然,甚至是緊張和恐懼。”

對社交的恐懼不隻體現在生活裡,作為職場新人,韋女士的“社恐”還延伸到了工作場合。她說:“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很怕在食堂遇到同事,所以我都盡量低着頭,不看别人,也不想别人看見我。”韋女士還透露,在跟同事或領導對接工作之前,自己都會做很久的心理鬥争,“特别害怕說錯話或做錯事”。

“不想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認識新的人、嘗試新鮮事物、上課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生活中的各種意外情況都會讓人感到緊張或焦慮,具體點說,甚至會手心冒汗、胃裡翻騰、心跳加速等。對一般人而言,這種情況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但也有一些人會越來越嚴重,最終變成社交恐懼。

“社恐”大多害怕陌生環境、公衆場合以及與人交流,再嚴重些,甚至都不願意去人多的商場、劇院,他們會時刻擔心在公共場合下出糗。哪怕是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社恐”總有一種聚光燈跟随自己的感覺,認為全世界都靜止下來關注着自己,這種緊張感會在心裡被無限地放大。“害怕自己成為人群中的焦點,擔心自己出醜、難堪。”接受采訪的黃女士說。

當“社恐”面對一大群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時候,會本能地想要逃避。黃女士表示,在不熟悉的公衆場合待得太久,自己會不自在。“每次公司年會,我都不想去參加,更别提上台表演了,那樣我會吓得腿軟的。”

除了不敢在公衆場合展示自己之外,在私下與同事的相處中,黃女士也表現出了高度的敏感性。“跟别人說話的時候,我總害怕對方不喜歡我。有時候對方一個眼神,我就會自動腦補出很多東西,比如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這樣的黃女士總是陷入自我懷疑中,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哪點都比不上别人”,甚至對自己的容貌、身材、學識、工作能力等,進行全方位質疑和否認。

伴随着“别人不喜歡我”以及“我不值得别人喜歡”的心理認知,“社恐”有時會做出一些刻意讨好别人的行為。由于太過渴望得到别人的認可和接納,而逐漸形成“讨好型人格”。今年大學剛畢業的小張也說:“我總會想着去迎合别人的情緒,沒辦法做自己。”

手出汗影響工作有什麼辦法(手心冒汗心跳加速)3

“社恐”的背後:

原始情緒的積累及虛拟社交的流行

實際上,“社恐”害怕社交的這種性格,多數并非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害怕陌生環境、不敢與人交流、高敏感以及低自尊等“社恐”表現,與原始情緒以及虛拟社交有很大的關聯。

由于原始情緒的積累,逐步習得社交恐懼。原生家庭、童年所受教育等,這些原始記憶都可能是這類情緒的來源。在這些原始記憶中,早期的一些刺激可能導緻了“社恐”們現在對于社交的恐懼。

比如情緒否認。韓女士告訴記者,她小時候為了一件丢失的玩具而哭泣時,她的媽媽隻會丢下一句“别哭了,沒看我正忙着嗎”,或者幹脆置之不理。這種場景,就是情緒被否認了,久而久之,韓女士才變得不敢表達自我,做事畏畏縮縮。

再如社交拒絕。童年時期,想跟某個人成為好朋友、想加入某個學習小組,或是試圖融入某個新環境,卻都遭到了拒絕,這種挫敗感也會給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後是認同缺乏。“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你的同桌成績多好”……這些話是黃女士在童年時期常會聽到的,通常出自她母親之口。缺乏家長或老師的認同,對于童年時期的我們來說,往往是不小的打擊。沒有獲得足夠的肯定和鼓勵,某種程度上會使黃女士感到自卑,因此長大後總會覺得自己不如别人。

此外,記者在查閱相關文獻時發現,“90後”和“00後”成長的環境不再是穩定、傳統的“熟人社會”,而是伴随着高流動性和不确定性的“陌生人社會”。随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社會也正在從“關系社會”向“契約社會”轉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實際上在逐漸加大。

互聯網迅速普及的背景下,線上的虛拟互動逐步替代了許多線下的面對面交流。在此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們,更适應微信、QQ等社交網絡上的虛拟互動。“網聊不用看對方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甚至也不用聽見對方的語氣和聲調,這會大大緩解我在社交時的尴尬和緊張。”小張告訴記者。

心理講座、運動打卡、導師帶教……

工會助力職場新人克服“社恐”

雖然也存在一小部分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或者跟風進行自我調侃,拿“社恐”來标榜自己,但真正被“社恐”心理困擾的人,内心其實十分渴望能夠克服它。尤其是在職場中,那些因“社恐”而影響到人際關系以及自身職業發展的年輕人們。

對此,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工會積極開展一系列的舉措,幫助職場新人緩解“社恐”,快速融入職場大家庭。上海新華置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工會主席梁曉雯告訴記者,除了一年兩次的定期團建之外,企業工會每個月都會舉辦多種活動,并積極邀請職工,尤其是職場新人參加。

“讀書活動、運動打卡、志願服務,還有心理講座等,這些幾乎每周都會有,不僅可以提高團隊凝聚力,對于我們的新員工融入集體也很有幫助。”據梁曉雯介紹,在這些活動中,心理講座最受員工歡迎。

“上次我們請了一個繪畫師來給我們講課,為員工普及了許多關于繪畫藝術治療的知識,大家都覺得很有趣,也更注重心理健康了。”梁曉雯說,“現場互動氛圍挺融洽的,大家也都願意敞開心扉聊天,相信這對于緩解職場新人的‘社恐’也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梁曉雯還提到,公司的每個部門都有“導師帶教”活動,積極幫助新員工快速熟悉崗位職責、更好地開展工作。尤其是對于剛剛進入職場的應屆生而言,這一舉措大有裨益。“部門為新人選導師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導師的工作能力,而且還會考慮到溝通的問題。”梁曉雯介紹道,“因此,公司常會為新人配備較為年輕的導師隊伍,以緩解新員工在面對職場前輩時的緊張感。”

除了企業的工會主席身份,梁曉雯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她所在的公司有一位年輕女員工,在新入職時極度内向,是大家公認的“社恐”。“說話聲音特别輕,不湊近點都聽不清楚。”她說道。

梁曉雯安排這位女員工當了工會的小組長,擔任工會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如此一來,在活動開展前與同事進行溝通協調,就成為了她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梁曉雯會及時給予鼓勵,最終很好地鍛煉了她的社交能力。

“現在她工作做得很好,平時也很主動、積極,不再害怕和别人交流了。”梁曉雯介紹道,“最重要的改變是,以前她總是在附和别人的意見,現在也會勇于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

職工建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如何克服“社恐”心理,被訪者持有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隻要“社恐”不是特别嚴重,其實不需要特意去克服。也有人對自己的“社恐”現狀感到十分苦惱,希望盡快克服,但找不到好方法。此外,部分職工從自身經驗出發,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專注自己,少在意别人的眼光。

·先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建立自信,常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然後再去參加社交活動。

·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并且多嘗試做一些會讓自己感到緊張的事情。

·工作單位适時舉辦一些集體活動,例如根據興趣愛好将職工分成不同的小組,促進興趣相投職工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工作單位是否能夠設立心理咨詢點,安排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值班,為職工提供心理健康輔導等服務。

梁曉雯也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為希望克服“社恐”心理的年輕人們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點是學習溝通技巧。比如在溝通中先學會當傾聽者,然後再試着表達自己。第二點是增強内驅力。“自我認知不僅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還包括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梁曉雯說,“意識到自己‘想要改變’之後,克服‘社恐’的内驅力會更強。”第三點是摒棄預設,勇于嘗試。預設結果,往往是壓力的來源之一。勇敢嘗試那些讓自己感到緊張或恐懼的事情,接着可以對其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預設和現實的差異,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時降低“社恐”的焦慮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