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教育資源一直是不均衡的,比如北上廣深等地的教育水平,就要高出普通二三線城市一大截,而這也使得畢業生在發展上存在一定差距。
可凡事并非絕對,年輕人還是要保持一顆進取的心,不斷前進才可能“登頂”,一旦完全躺平那麼到最後隻會一無所獲,就剩下怨天尤人的份了。
比如高考就是一個很好的改變人生方向的機會,一些同學選擇“走出去”,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創造無限可能,之後再回來建設家鄉。不過,也有一部分同學努力學習,僅僅是為了離開家鄉。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東三省的人口流失相當嚴重,而且在今年哈爾濱直接脫離了千萬級人口城市的行列。那麼這些年輕人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要選擇離開東北呢?
“除了東北好像哪裡都是東北人”,哈爾濱常住人口跌破千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則關于哈爾濱退出千萬級人口城市榜單的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我們先來看一下統計數據,2020年哈爾濱的常住人口是1000.99萬,也就是已經超過了一千萬,不過一年之後2021年哈爾濱的人口數量就出現了下滑,減少為了988.5萬人。中間相差超過12萬之多,這個降幅無論是在東北還是全國都是居前列的。
另外,除了哈爾濱的人口在減少,東北遼吉黑三省的城市同樣也缺乏吸引大批量人才的能力。
比如沈陽的人口漲幅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發布的數據來看,沈陽市2020年的人口數為907.3萬,2021年為911.8萬,簡單的一組數字,就可以看出人口輸入還是很有限的。
其實,一所城市的人口本身是流動的,有漲有跌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随着哈爾濱常住人口下降為900多萬後,東北三省就再沒有千萬人口城市了,這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甚至有網友開玩笑地說:似乎除了東北好像哪裡都是東北人。
其實在東北流失的人口中,不僅有勤勤懇懇地“打工人”,還有很多“走出去”的同學,并且裡面還有不少都是優質學苗。
可對于這種情況,畢業生和家長們也都很無奈。畢竟大家選擇離家遠的異地讀書和發展,多半還是為了前途着想,要不然誰想留在距家千裡之外的地方呢?
但是對現實妥協也是一個“趨利避害”的選擇,隻不過這個選擇似乎透着一種心酸。對此,不少同學表示,如果對家鄉生活滿意的話,可能很多人根本不會考慮去外地求職了。
省會城市為何攔不住“出走”的年輕人?哈爾濱人口變化的消息既引發了熱議,也讓很多人在思考,為什麼一座省會城市攔不住“出走的”年輕人呢?
對于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來說,這個答案可能會比較簡單。
首先就是工作安排的原因。哈爾濱隻是一個縮影,整個東三省的産業結構都偏傳統,所以提供的工作職位也都是銷售、服務類崗位,這就意味着畢業生除非做到中層以上的管理崗,否則隻能接受環境一般又很辛苦的工作,同時這類工作的薪資普遍不高。
其次,高學曆人才很難尋覓到适合自己的崗位。學生們努力讀書考到碩士、博士無非是為了最終就業的時候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在東北這類學生往往不容易找到對口單位,尤其是名校畢業的高素質人才。
再次,大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影響。離開家鄉的畢業生越多那麼就會帶走一部分同學,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總的來看,東北似乎更适合“雙非”本科生這類“中等”人才,很難留住高端畢業生。如果985、211重點院校的學生留在了東北,基本上都考公、考編或者進入國企了。
有些人看到東北人口流失會第一時間認為,是東北的教育水平不行才造成如今的局面。實際上東北的教育資源不僅不匮乏而且很優秀,而且每個家庭對孩子的學習也都很上心,甚至達到了“内卷”的程度。
其實對于人口減少的問題要客觀來看,同學們更不能因為一些網絡信息就盲目做出判斷。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調性”,大家不一定非要“出走”才能找到好的歸宿,留下來建設自己的家鄉也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求職的時候,行業、薪資确實是重要條件,但是同學們也要關注生活環境、房市樓價、父母養老等因素,千萬不要盲從,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