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

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23:56:03

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做好有效銜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去年以來,亳州市谯城區多舉措發力,精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可謂亮點頻現,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亳州市谯城區深耕)1

亳州市鄉村振興示範村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做好有效銜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去年以來,亳州市谯城區多舉措發力,精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可謂亮點頻現。

高位推進鄉村振興

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做好有效銜接。谯城區不斷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累計開展十二輪動态管理工作,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自然增加123人,自然減少2069人。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集中排查。發現問題7325條,已完成整改;按照應納盡納工作要求,嚴格監測識别程序,2021年新識别監測對象93戶277人,安排幫扶責任人75名,落實幫扶措施506條。全力鞏固“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落實“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提升工程資金3678萬元,發放教育資助資金2313萬元,資助學生42225人次,全區脫貧人口60140人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應保盡保,享受“351”政府兜底4771人次、支出404萬元,享受“180”慢性病門診119488人次、支出 740.26萬元,慢性病門診費用報銷比例達94.29%。發放農村低保金23610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203萬元、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1558萬元。完成危房改造249戶,撥付到戶補助資金590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33處。

圍繞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高位推進鄉村振興。堅持頂格推進,明确發展定位。聚焦“六一戰略”實施,圍繞“世界中醫藥之都”核心區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去年累計安排鄉村振興資金3.54億元。全年選派科技特派員71名,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0人次。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圍繞産業興旺,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谯城區大力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兩強一增”行動。建設15個優質專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片、14個玉米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片,全面提升糧食綠色生産水平。全面推行“包村聯戶”農技服務。農業機械注冊登記拖拉機、聯合收割機12608台。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329.79萬元。實施農機深耕整地作業任務30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3.5%以上。

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建設10個萬畝連片優質專用小麥生産基地,輻射帶動全區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14.23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生産面積99.28萬畝。2021年度14萬畝高标準農田建設進度居全省前列。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中藥材種植面積保持在85萬畝,标準化種植面積28萬畝。全年完成蔬菜種植面積75.5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37萬畝。大力發展朝天椒規模種植,落實獎補資金835萬元。積極推廣古井鎮羊肚菌、十河鎮大球蓋骨菌等特色産業發展,食用菌培植面積達2200畝。

加快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建設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5家,加快延伸農業産業鍊條,深入推進“雙招雙引”,積極組織“文化旅遊、鄉村振興、食品制造及一二三産融合産業鍊”招商,上報有效招商信息52個,總投資達72.6億元,其中已簽約項目9個,簽約資金10.56億。實現網上農産品銷售超26億元。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圍繞生态宜居,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5110戶改廁任務,衛生廁所逐步普及;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所有村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完成村莊規劃分類和試點工作;建立有毒有害垃圾“戶集、村收、鎮儲、區轉”四級回收體系,全年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約270噸;全面建立河湖長促進機制,及時整治河道突出問題,徹底解決了100餘戶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龍鳳新河的水污染問題。定期對相關責任河湖開展河湖巡查調研活動,并對巡查發現的河道問題進行現場交辦,做到立行立改。創建了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林擁城”現代林業示範區;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4個,森林村莊創建率達到30%。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稭稈綜合利用率達93.7%、稭稈産業化利用率達47.9%;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技術覆蓋率達91.6%、小麥化肥利用率達41.2%。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道路248公裡;實施危橋改造項目34個。

圍繞鄉風文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打造農村文明創建活動陣地。創新設立“1 24 274 N”四級工作體系,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作用,成立600餘支志願服務隊,在農村地區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1萬餘場,舉辦“助力鄉村振興 共建美好家園”農民廣場舞大賽、“非遺展演進鄉村”等活動100餘場次。開展文藝家進基層活動,持續為農村孩子開展書法、繪畫、舞蹈等公益培訓班,受益人數已達2萬餘人。為全區250個農家書屋配送圖書17750冊。

倡樹農村文明新風尚。開展“移風易俗 弘揚新風”系列宣傳活動300餘場。全區村和社區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并制定章程,完善村(居)規民約,實現“兩個全覆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去年全區6人入選“中國好人榜”、3人入選“安徽好人榜”、12人入選“亳州好人榜”、19人入選“谯城好人榜”,中國好人獲評數量連續3年排名全市第一并走在全國縣(區)前列。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圍繞生活富裕,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完善公共服務,全區村衛生室完成标準化建設,完成率100%。持續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千醫下鄉”行動。完成4所區級特困供養中心升級改造。為全區14785名農村低收入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發放補貼,覆蓋率達到73.9%。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别達100.7%、96%以上。

推動“兩改革一發展”。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全區适度規模經營面積118萬畝;推進“三變”改革,參與“三變”改革的農戶數29613戶,“三變”改革的項目數284個,其中通過資源資産資金入股開展“三變”改革的村181個,财政累計資金投入16086萬元。持續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采取“聯合體、組合投資、優先股”模式,确定扶強扶優村24個、扶持薄弱村12個,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配置,提升産業層次。全區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強村36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發展到8242家、占全市的29%,注冊家庭農場發展到約2655萬家、占全省的13.3%。全年推薦13家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申報2021年度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合作社。(劉景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