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這樣的火炬設計嗎?
火炬,是奧運會中備受關注的元素之一,也是集中展現舉辦國曆史文化和科技創新能力的一個窗口。2021年10月19日,在希臘雅典舉行的奧林匹克聖火交接儀式上,奧運聖火交到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委代表團手中,随後,聖火抵達北京。裝載奧運聖火火種燈的設計靈感源自“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在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13年後,北京将成為首個先後迎來夏奧會聖火和冬奧會聖火的“雙奧之城”。
奧林匹克聖火傳遞是受古希臘文明啟發的現代活動,相傳已有2700多年曆史。火炬主題設計也代表每個主辦國家的獨特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奧運聖火将于2022年2月4日抵達北京國家體育場,這将是一次回歸。在13年前,在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的那個夜晚,中國體操運動員李甯在鳥巢上空奔跑一周,将火炬點燃,開啟了第29屆奧運會。
火炬的外形與寓意
奧運火炬是以曆屆奧運會的标志性組成部分,火炬的設計在讓我們在感受奧運精神之餘,更能感受奧運中的藝術之美,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飛揚”也不例外。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是向中國首都的奧運遺産緻敬,設計上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火炬造型也有相似之處,看起來形像一個大卷軸。“飛揚”整體造型受大自然啟發,自然界的流線力量充滿生機。火炬以祥雲紋樣“打底”,自下而上從祥雲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采用螺旋設計,旋轉上升,看上去像是一條舞動的絲帶,而奧運聖火也将在頂端燃燒。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刻印在火炬中間位置,紅色線條代表着長城、冬奧會滑雪賽道以及人類對于光明、和平和卓越的不斷追逐。
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采用紅色和銀色作為主色,隐喻冰與火,象征着火炬會給冰雪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而北京2022年殘奧會火炬則選用銀色與金色,寓意輝煌與夢想,體現“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全稱的盲文。“火炬‘飛揚’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蘊含着濃濃的中國特色,體現了北京‘莊重、典雅、大氣、開放’的城市特點。”火炬外觀設計評審會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這樣評價道。
> 2022年冬奧會火炬接力火種燈
據火炬外觀設計師李劍葉解讀,火炬的顔色以及手柄部位的祥雲圖案代表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延續。雪花表現冬奧會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創新。本屆冬奧會火炬接力火種燈的創意來源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長信宮燈,造型輕巧華麗,設計巧妙環保。“長信”,就是永恒的信念,代表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飛舞的紅色絲帶環繞于火種燈頂部,與火炬“飛揚”視覺形象統一,象征着拼搏的奧運激情。造型上的方圓嵌套則象征着天圓地方,銀色金屬光澤和晶瑩剔透的玻璃形成對比,表達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使用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相同的配色以及相似的藝術元素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像夏奧會時一樣向世界緻以吉祥的問候,并展示北京豐富的奧林匹克文化。”李劍葉說。
“飛揚”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辦公桌上一片落葉。李劍葉稱,大自然的線條,是計算機設計軟件中無法實現的。自然生長的葉子,每一根線條都是有韻律、有節奏的,是揮灑的,也是自由的,而火炬正需要這種生命力。于是設計師将空心螺旋上升式的飄帶作為主特征,出火口則改在了内外飄帶的邊緣上,又通過不斷臨摹樹葉的形态,經過無數次嘗試,終于賦予了火炬飄帶造型以天然柔和的姿态和生命的張力。“火炬紋樣設計既體現了‘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揚,又蘊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思想。”李劍葉說。
最終的“飛揚”内外飄帶結合的造型,把火炬從原來比較完整的封閉形狀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形狀,設計“沒有一根直線條”讓火炬呈現出動感,蜿蜒的紅色主線貫穿整個火炬,“像賽道,也有山巒的感覺,還像長城,體現主辦城市的特色。”李劍葉表示,盤旋向上的造型有生生不息的寓意,也決定了火燃燒的形态将不同以往,“傳統的火炬是一團火,但‘飛揚’像一條火龍一樣盤旋着往上走,而且可以通過一些設計的小細節去控制,讓火從小慢慢變大,到頂端的時候變得更有活力。”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儀式火種台
北京2022年冬奧會儀式火種台則以“承天載物”為設計理念,創意靈感來自中國傳統青銅禮器——尊,造型風格與火炬、火種燈和諧一緻。儀式火種台采用了尊的曲線造型,基座沉穩,象征“地載萬物”。火炬手在交接聖火的過程中需要将兩個火炬的“絲帶”緊密相扣,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火炬的科技與材料
當然,藝術設計的創想需要科技創新的輔助來完成。火炬“飛揚”所使用的材料也非常考究。李劍葉介紹道,火種燈的功能是确保火種在不同地點間實現運輸且不能熄滅。為此,燈體使用了環保材料再生鋁合金。設計師還做了很多結構上的創新,例如火種燈的玻璃是雙層結構,既保證了燈具進氣量,能夠讓火焰的高度适中并充分燃燒,又不至于産生黑煙和異味,保持火種燈外觀清潔、透亮,打造出既有傳統中國韻味,又具現代感的火種燈。
火種燈設計團隊成員洪文明介紹,火炬器具設計的前提是以保安全、保穩定為主,設計師為此應用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火種燈在内外燈罩之間設計了一個導流通道,該通道可在風吹産生正壓或負壓的時候,達到有效調節氣壓的作用,減小風力對火種燈火焰的影響,保證火焰在嚴寒低溫等嚴酷自然條件下不熄滅。
在材料選擇上,與傳統奧運火炬采用的金屬不同,北京冬奧會火炬外殼由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制造而成,重量輕、耐高溫,其密度隻有鋼的1/4,強度是鋼的6-7倍,呈現出了“輕、固、美”的特點。
冬奧會“黑科技”成果的背後,是一群人不屑的努力攻克一系列難題。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協同努力下,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協同努力下,火炬的研制還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瓶頸,實現了火炬外殼在高于800℃的氫氣燃燒環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制備過程中起泡、開裂等難題。為了與北京奧組委力争舉辦一屆“綠色高科技冬奧會”的努力保持一緻,“環保”成為了本次火炬設計的重要考量。火種燈和火種盆的材質都采用可回收鋁合金,火種盆頂部用了環保材料——水性陶瓷塗料,這種塗料耐火、無煙、無毒。“飛揚”的另一個科技亮點是采用氫作為燃料——這既能滿足環保屬性,也符合冬奧會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溫環境中運行的現實要求,氫燃料的特性保證了火炬能在極寒天氣中使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工程師韓宗捷表示:“氫能的燃燒産物隻有水,沒有二氧化碳,是完全零排放能源。”這一選擇雖然符合環保要求,卻也帶來了不少新難題,比如火焰的顔色問題——氫氣的火焰在日光下是肉眼不可見的,因此在研制的過程中,團隊首先研制了一種可以調節氫氣火焰顔色的配方,讓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見的火焰顔色。其次,氫能也會使火焰的穩定性會遇到挑戰,特别是在冬奧會的火炬傳遞過程中,會有很多高速運動場景或者大風環境。通過研制,實現了火炬在100公裡每小時的大風狀态下,火焰能穩定燃燒。此外,手持火炬内部空間狹小,高壓儲氫是現實問題,為此,研發團隊專門開發了一款輕量化、小型化氫氣減壓裝置,對高壓氫氣進行減壓,使得“飛揚”使用起來安全可靠,在解決複雜難題的同時,還兼顧了輕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
這次火炬的設計再次證明了奧運會是體育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既有文化傳承又有科技創新,中國的文化藝術得到完美展現,體現了“雙奧之城”的特點,也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
文 Article / 本刊編輯部 ;
圖 Pictures / 北京冬奧組委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标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