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喬海洋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引起腰腿疼的原因多是腰椎管狹窄症。然而,是否需要手術?對很多患有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今年75歲的王先生,兩年前在山西當地确診為腰椎管狹窄症。然而,他患有腦梗并曾做過心髒搭橋術,同時合并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情較為複雜,醫生建議他保守治療。
可是,保守治療了大半年,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家人又帶着王先生跑了國内好多家大醫院,多數醫生看到他的基礎病這麼多,腰椎退變得也比較厲害,都不願給他做手術。
上個月,王先生和家人慕名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希望有機會能夠得到微創治療。
經過多科室聯合會診并進行風險評估之後,為王先生制訂了全可視下腰椎内鏡微創治療方案。這種方案的優勢在于局部麻醉、風險低、恢複快。
一開始,王先生有所遲疑,很怕這個手術也會帶來遠期隐患,反複詢問:“這個手術真的能解決我的腰腿痛,讓我好好走路,睡個好覺嗎?”
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溫和地解釋說:“把你的身體比作一個房子,這個手術既不用把你後牆打破從你後背進入,也不用把你前門打破從你腹部進去,我們翻牆從你斜側腰進去,一堵牆都不用破,既能精準地找到問題的地方,解決問題,還能保證周圍組織損傷盡可能小,放心,我們會盡全力幫助您的。”
王先生聽後這才安下心來,他和家人接受了建議,決定進行微創。手術一結束,王先生很快就感覺到下肢疼痛較之前明顯好轉。
全可視脊柱内鏡微創治療适應證更廣“保守療法隻能暫時緩解一小部分患者的症狀,很大一部分患者是需要進一步治療的。”周紅剛主任說,近幾年來中國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腰椎退行性病變患者數量激增,多節段退變與廣泛椎管狹窄、骨質疏松及全身多髒器合并症成為脊柱外科醫生不得不面對的諸多挑戰。
過去,腰椎固定融合技術是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公認的标準方法。但經過多年研究已經表明,腰椎融合率與臨床滿意率不成正比,尤其是腰椎融合術後引起的相鄰節段退變更是引起了脊柱外科醫生的重視。
同時,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不願意接受或者身體不能耐受傳統全麻開放手術。
另外,還有一部分長期低頭、久坐的年輕人他們的頸椎病、腰椎病發病率逐漸高發,他們都很年輕,腰椎融合手術創傷大、費用高、恢複時間長也使很多患者望而生畏。
近年來,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脊柱内鏡技術的發展,使外科醫生在全可視下就可以解決腰椎狹窄症,不但治療時間很短,而且治療後患者卧床時間也短,24小時後就可以下床活動,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22年來一直堅持用微創的方法治療椎間盤疾病,用最好的技術解決病人最大的痛苦。
在河南省直三院鄭東院區H座13A樓椎間盤中心B病區脊柱疑難病會診中心,每周四下午3點有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專家和國内多家醫院脊柱專家,專門針對頸椎、腰椎、胸椎等脊柱複雜疑難病例進行公益性聯合會診,共同讨論為患者制訂最佳治療方案,實現精準診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