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風拂煦,百花争豔,姹紫嫣紅。在這個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的季節,桃花一團團一簇簇,美如胭脂,燦若雲霞,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古人對桃花也是情有獨鐘,早在《詩經》裡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名句。自從隐逸詩人陶淵明寫出了《桃花源記》,桃花那更是赫赫有名了。
還有不少人人把桃花看成是美好愛情的象征,如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又有把桃花當作是詩意田園的代表,如劉禹錫的“山上層層桃李花”。
但是李白有“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的詩句,他認為桃花有些淺薄。杜甫也有詩說“颠狂柳絮随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他不喜歡桃花的勢利和随波逐流。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吳融的《桃花》詩。他這首詩和上面大多數詩人的寫法不同,而是另辟蹊徑,既寫花又寫果,在主旨上做到了别開生面。
《桃花》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将示人間造化工。
詩的開頭“滿樹和嬌爛漫紅”,就是寫桃花的形态。桃樹與紫薇花一樣,是先有花後有葉,所以開起花來并無綠葉遮擋,是清一色爛漫的胭脂紅。
這裡突出一個“滿”字,桃樹從上到下給人以琳琅滿目的景象。接着再來一個“嬌”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桃花比喻成女子,寫出了桃花的妩媚嬌豔。
詩的第二句“萬枝丹彩灼春融”,從點到面,從一棵桃樹迅速擴大到一片桃林。詩中的“灼”字,寫出了桃花的“丹彩”是如此“灼灼其華”,奪目耀眼。
接着用一個“融”字,把桃花融入到百花之中,形成一個生機勃勃魅力無限的春天。這使人心曠神怡的大好春光,原來桃花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貢獻。
詩的後兩句“何當結作千年實,将示人間造化工”,由實轉虛,是诘問,是自問自答,由此升華出桃花的主題。和那些消極的詩歌不同,在吳融的筆下,桃花是浪漫的,是積極向上的。
桃樹不但要開花,裝扮春天,給世界以大美。而且還要結出碩大的果實桃子,給人以美食享受。對人類社會來說,這是精神和物質層面的雙奉獻。
詩人吳融寫桃花,短短四句詩虛實相間,夾叙夾議,擺脫了前人的窠臼。一問一答,另辟蹊徑,拓寬了桃花的主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詩歌贊美桃花美麗而實用的功效。有個成語叫華而不實,但是桃樹正好相反,它既開花還要結果。它給人們帶來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不是那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自哀自怨。
二是,贊美桃樹世代綿延為人類作奉獻。正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桃樹也是一代一代地傳承,開花結果伴随着人類的始終。
三是,贊美人類和大自然的造化工巧。桃花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這個物種的奇特,既離不開人類的培育,也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四是,引導人們熱愛自然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桃花如此美麗,桃花裝扮的春天如此充滿活力和希望,我們每一個有幸到來的人就要不辱使命,知道珍惜,懂得感恩。
據此可知,詩人吳融寫桃花詩,他诘問桃樹為什麼開花過後還要結出果實,他是借發問來表達自己的感慨。桃樹是美的,培育桃樹的人更美。
而決定這個物種的基因就更加神奇。内在因素和外在條件的有機結合,無以言表,都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讓桃花的這種大美千載流傳,是詩人的心願。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