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周刊特約撰稿 劉亭亭
近期,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成功入選。黃山遺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玉石手工業“生産基地”,它的發現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系認知的空白。獨山玉作為黃山遺址的主要手工資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伏牛山南出美玉
獨山玉出于南陽,又名南陽玉。所謂“山南水北謂之陽”,南陽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遂成“帝鄉”;諸葛亮《出師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名句,南陽還是劉備“三顧茅廬”典故的發生地,可謂是曆史文化昌盛、人傑地靈之地。南陽人張衡在《南都賦》中稱“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随珠夜光;銅錫鉛锴,赭垩流黃;綠碧紫英,青雘丹粟”,極言南陽的物産豐富,其中的“金彩玉璞”“綠碧紫英”指出此地的玉石器在漢代便有嘉名,獨山玉想必也涵蓋其中。
現代獨山玉綠白料挂墜。
獨山玉石玉質堅韌緻密,摩氏硬度可達6—6.5,一般為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與和田玉相比,溫潤度略差。但是,質量較高的翠綠色獨山玉與翡翠相似,故又被稱為“南陽翠”。獨山玉的色澤大都斑駁陸離,有綠、粉、白、紫、黑等色調,一塊玉石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顔色,屬于多色玉石的範疇。緣于其多色性,常見的獨山玉制品多用俏雕技法雕制大型山水花鳥擺件,首飾之類的小挂件則相對少見。
近年來,不少學者提出“和氏璧”的材質當為南陽獨山玉。《淮南子·覽冥訓》記載,“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和氏璧應是曆史上最有名的玉石了,像“完璧歸趙”“荊山之玉”及“和隋之珍”等曆史故事和成語都與之相關。據說和氏璧“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白”,不少人認為和氏璧有變色效應,應為拉長石制作而成。但拉長石變色呈五彩,明顯不止“碧”“白”兩種顔色,而獨山玉确實有很多綠、白相間的玉料,倒是與和氏璧顔色的記載相符。
《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為诳,而刖其左足。”楚人和氏最早發現和氏璧玉璞是在楚厲王時期,當時楚國國都在丹陽。現在一般認為丹陽的地望(地理位置)在南陽淅川縣,故又稱“丹淅”。所以,和氏得玉璞的“楚山”很可能是同樣在南陽境内的獨山,即現在的獨山風景區内。另有學者從姓氏角度調查到南陽市獨山腳下有一個名為和莊的村子,居民以“和”為姓,這為推斷楚人和氏為南陽人提供了一些旁據。從現有的考古和曆史資料來看,和氏璧為獨山玉的觀點是較為可信的。
渎山大玉海
目前,和氏璧是否為獨山玉還存在一些争議,元代的渎山大玉海則确定為獨山玉材質無疑。渎山大玉海又稱玉甕、酒海,是由整塊獨山玉石雕琢而成、呈橢圓形的大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大型玉雕。玉甕顔色正如乾隆帝所言“青綠間以黑白章”,周身雕琢龍、犀等神異海獸,嬉戲于浪濤洶湧的大海之中,氣勢雄渾,頗具神秘氣息。
元代渎山大玉海。
《元史卷六·本紀第六》中記載,“己醜,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廣寒殿。”至元二年(1265年)十二月己醜日,渎山大玉海雕刻完成,置于廣寒殿中。乾隆皇帝所作《玉甕歌》的引言中有關于渎山大玉海經曆的詳解:“玉有白章,随其形刻為魚獸出沒于波濤之狀,大可貯酒三十馀石,蓋金元舊物也。曾置萬壽山廣寒殿内。後在西華門外真武廟中。道人作菜甕,見《辍耕錄》及《金鳌退食筆記》。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而系以詩。”
出身皇家作坊的渎山大玉海曾遺落民間,據《辍耕錄》和《金鳌退食筆記》的記錄,它成了真武廟道士的腌菜缸。後幸得乾隆識寶,命以千金買回置于承光殿中。乾隆還為渎山大玉海親筆題詩,命人镌刻在大玉海的腹壁。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極好在藝術品上钤印、刻詩,很多故宮收藏的汝窯瓷器、曆代名畫、玉石器等都留下了乾隆賞玩後的痕迹,這也是其被戲稱為“彈幕鼻祖”的緣由,渎山大玉海上的題詩便是其中之一。
關于渎山大玉海“渎山”一名的來曆,乾隆皇帝在其所作《觀承光殿玉甕再作歌》的“按”中還有考證:“蓋渎山即瓊華島,以四面皆有水圍是山耳……若以渎山為産玉之地,查元史外國傳,不載于阗等産玉諸國,亦無渎山之名,更可證非舉其出産之地。至《漢郊祀志》所雲,渎山乃蜀之岷山,不聞産玉也。因作是歌并識于後。”乾隆遍尋渎山大玉海的産地而不得,他認為渎山即瓊華島,因其“以四面皆有水圍是山耳”而得名。雖認識有誤,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乾隆能做那麼細緻的考證實屬不易。其實,根據外在形态、顔色及成分等分析,渎山大玉海當為南陽獨山玉無疑,“渎山”應該就是“獨山”的諧音。
低調的名玉
獨山玉雖與和田玉、岫岩玉、藍田玉(一說是綠松石)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玉,但認知度是四類玉器中最低的。被譽為“名玉之首”的和田玉最負盛名;岫岩玉因産量大、價格低廉在市場上極為常見;藍田玉秉着李商隐“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名句,名氣較岫岩玉也不遑多讓;唯獨獨山玉知之者甚少。
南陽黃山遺址出土的獨山玉材質玉鏟。
當年在鄭州求學時,筆者有段時間對玉石器很癡迷,曾與幾個師兄弟多次去南陽的“中華玉都”——鎮平縣石佛寺鎮實地學習。石佛寺鎮的玉雕産業基本以加工批發為主,誇張一點說當地的玉石市場與菜市場幾無二緻。早市上擺攤的玉商遍布道路兩旁,玉器價格之便宜全國應無出其右。但遺憾的是,在南陽玉器市場上,獨山玉極為鮮見。筆者曾想買一些獨山玉作為學習标本,後來因為價格原因未能如願。其實獨山玉不為人熟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産量不大。一般來說物以稀為貴,玉質細密的獨山玉價格較高也在情理之中。
2021年,筆者參加了國家文物局舉行的南陽玉器培訓班,南陽黃山遺址考古負責人馬俊才研究員對黃山遺址進行了全面解讀。從現有發現來看,黃山遺址出土的玉石料極為豐富,包括砂質制玉石器工具2.3萬餘件、玉片玉料數千件等。可以想象這個5000多年前的玉器加工基地曾是如何繁忙。随着南陽黃山遺址入選“2021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大項目及“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獨山玉作為黃山遺址的重要文化符号,也吸引了一批文化愛好者的關注。
針對如何提升獨山玉知名度的問題,南陽文旅部門還專門舉行了研讨會。筆者在會上建議,可舉辦大型的獨山玉展覽,将黃山遺址發現的獨山玉标本、曆代可确認為獨山玉材質的玉雕文物和一些現代獨山玉精品雕件收集後辦展。如能借到渎山大玉海作為明星文物展出最好。也有學者提出渎山大玉海作為“鎮國玉器”,能借出參展的可能性較小。建議用材質較像的獨山玉對其進行複刻後展出,并将獨山玉作為文博單位文創産品的材料。
玉器承載了中國人對自然美和人性美的理解,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随着相關考古資料不斷被發現和文旅部門的大力宣傳,獨山玉文化将得到更好地發掘和傳播,為中華玉文化添墨加彩。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