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

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4:15:27

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數學真有故事,數學也有真故事,課堂上講故事就要講出數學“真”故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數學故事突出一個)1

數學小故事關于重量

數學真有故事,數學也有真故事,課堂上講故事就要講出數學“真”故事。

可能我們平時講的故事很多都是虛拟情境中的事情,在聽慣了“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段子後,大家可能感覺自己講的這些故事是假的,何談真故事。那麼,課堂上是如何講出數學“真”故事的呢?

其實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就是故事,就連我們成人看起童話故事來不也是津津有味嗎?講出數學真故事,是要把數學的故事真講成故事,而不是簡單為數學貼上一個故事的标簽。即便是數學中的這些虛拟情境,如果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和語言講出來,也會化“虛”為“真”,把數學演繹成一個個經典的童話,讓學生認同,産生共鳴,最終實現與數學共振。

例如,我們低年級課本上經常有一些練習,會配上鴿子送信、蜜蜂采蜜、青蛙回家等故事情節,以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就像下面的這個情境,就可以講成“真”故事——

“兩隻小青蛙要回家,路上要經過一個池塘,隻有算對荷葉上的每道算式,才能從荷葉上跳過去回家。如果算錯了,小青蛙就回不了家,看不到媽媽了,請同學們幫幫小青蛙,把它們送回家吧。”

在我們看來就是做幾道題,但真講成故事後學生就很在乎,他們會把故事當成事,把算對每道題幫助小青蛙回家當成自己的責任。這樣講出的“真”故事,讓學生在善良中看見了數學可以和童話故事一樣美好。

把故事講得像故事,是講出了數學故事的“真”。當然把故事講得像真事,也是講出了數學故事的“真”。

在數學學習中,我有時會讓學生說一說某個算式能解決哪些問題,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一步理解算式的意義,其實這也是在給算式講故事。比如“60-27-23,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有的學生講成了這樣:“我買了60個包子,先吃了27個,又吃了23個,還剩多少個?”

類似這樣的故事從數量關系的角度看沒有問題,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原型,隻是沒有考慮到自己肚子的實際情況,為講而講,把講故事變成講算式,講成了正确的笑話,所以講故事要講“真”事。

“一本故事書有60頁,我第一天看了27頁,第二天看了23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我有一根60厘米的彩帶,第一次用去27厘米,第二次用去23厘米,還剩下多少厘米?”

這樣讓學生講“真”事,能引導他們自覺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真正的生活,而有了這種自覺意識,即便是遇到“6×2/3”這樣很不好講的故事,也能講出真精彩:

“媽媽買了6個蘋果,吃了2/3,吃了多少個?”

“爸爸步行的速度約是每小時6千米,走了2/3小時,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由于分數的無量綱性,生活中很少見到用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而關注真應用,對“8×7/10 ”學生也會有神來之筆,“每支自動筆8元,現在打7折出售,現在賣多少元?”

講出數學“真”故事還在于講出真情真意。動人心者莫過于情,故事有真感情、走心,才會讓學生對數學動心生情,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比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爸爸的生日到了,小明用自己的零花錢為爸爸買了一個蛋糕,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

分蛋糕的時候,小明讓爸爸吃這個蛋糕的1/2,自己吃這個蛋糕的1/4。假如這就是那個圓形蛋糕(圓形紙片),你能幫分一分嗎?”

“結合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爸爸和小明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爸爸比小明多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這塊蛋糕還剩幾分之幾?”

“媽媽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

平時都是父母給孩子過生日,這個故事通過孩子為爸爸過生日,體現了對父母的關愛,講出了人間的大愛真情。一個溫馨的情境,一次溫暖的舉動,自然會開啟一場真正有溫度的數學學習。而這樣講出的數學“真”故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系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30日第7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躲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