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下的雪好?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那麼,什麼樣的雪才能稱為“瑞雪”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何時下的雪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那麼,什麼樣的雪才能稱為“瑞雪”呢?
“瑞”本義是指頭部為圓弧曲線的玉器,諸侯朝見帝王時所執的玉器稱為“瑞玉”。瑞有吉祥、好預兆之意,如瑞氣、瑞雨、祥瑞等。人們把潔白無瑕的雪稱為“瑞雪”,是把雪作為吉祥的象征,寄托了美好的願望。至于“瑞雪”的提法最早出于何處,雖無從可考,但是人們對瑞雪詠之、贊之的詩文卻有迹可循。南朝詩人張正見在《玄圃觀春雪》詩中寫道:“同雲遙映嶺,瑞雪近浮空。拂鶴伊川上,飄花桂苑中。”唐太宗李世民在《喜雪》一詩中雲:“結葉繁雲色,凝瓊遍雪華。……懷珍愧隐德,表瑞伫豐年。”唐玄宗李隆基也在《野次喜雪》中說:“每雲低遠岫,飛雪舞長空。……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豐。”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詩中盡管沒有“瑞雪”二字,但是有預示豐年的意思。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冬,36歲的韓愈在京任監察禦史。此年關中大旱,百姓困苦,而貪官卻聚斂不已,韓愈憂心如焚,寫下《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上書朝廷,為民請命,其中有“今瑞雪頻降,來年必豐”之句。明代文人茅維在《鬧門神》中說:“隻見瑞雪飄遙,罡風淅瀝。”施耐庵的《水浒傳》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中寫道:“再說林沖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風,飛也似奔到草場門口開了鎖,入内看時,隻叫得苦。”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第三回“徐英公傳檄起義兵,駱主簿修書寄良友”中,叙述殘冬的一天,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在暖閣飲酒賞雪,唱和吟詩。武後看到天空雪花漫天飛舞,地上白雪皚皚,不覺喜道:“古人雲‘瑞雪兆豐年’,朕才登極,就得如此佳兆,明歲自然五谷豐登,天下太平了。”著名作家峻青在《秋色賦·瑞雪圖》中抒發道:“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畫圖!”
何時下的雪能稱為“瑞雪”呢?從農諺便可得出結論。如農諺說:“臘雪蓋地,年歲加倍”、“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等等,都說明了冬天裡下的雪是“瑞雪”。因為冬雪對農作物越冬是有幫助的。在寒風呼嘯的冬季,地面上的雪就像一條又厚又軟的棉被,覆蓋在越冬的作物之上,防止了土壤中的熱量向外散發,又阻止了外面冷空氣的侵入,為越冬作物營造了一個溫暖适宜的生長環境,保護其安全過冬;積雪還阻塞了地表空氣的流通,可使一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窒息而死。雪融化時,由于要消耗大量的熱量,而使土壤溫度驟然降低,此時可把土壤表面與作物根茬裡的害蟲和蟲卵凍死,使農作物生長時的蟲害大大減少。吳藕汀在《小雪》詩中說:“小雪寒菘蟲害少,何妨大膽入庖廚”;北宋詩人歐陽修在《晚過水北》一詩中寫道:“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積雪慢慢融化,雪水又滲入土中,就像進行了一次灌溉一樣,對緩解來年開春旱情大有好處,所以有“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疼”的諺語;黃庭堅在《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中說:“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科研人員測試,雪可吸附空氣中大量的遊離氣體,通過化學反應,生成氮化物。這些氮化物被融在雪水裡帶到土壤中,成為最好的肥料。唐朝詩人無可在《小雪》詩中說:“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雪水中含有抑制作物生長作用的重水少,所以用雪水澆灌,不僅能增加産量,而且還可提高作物的品質。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之所以甘甜味美,就是因為用大量的雪水澆灌;雪還能将空氣中的污染物沖刷掉,使得空氣清新、濕潤,淨化空氣,減少疾病的發生,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所以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初春》有“且欣一雪壓災瘴,不怕連陰咽管弦”的詩句。開春以後,農作物返青生長,如果此時下雪,勢必會形成“倒春寒”,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諺語說“冬雪豐年,春雪讨嫌”。
“年豐臘雪經三白,地暖春郊己遍青。”春回大地,殘雪消融,憋了一冬的農作物蘇醒了,在雪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廣袤的田野一片蔥茏茂盛,一個五谷豐登的豐收之季即将來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