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的打卡行為是大學時期的背單詞,那時候為了考英語六級,天天在單詞軟件上刷單詞,那也是我僅有的打卡行為,但也沒堅持多久,單詞也沒記住幾個,後來我就發現,我内心不情不願地打卡,是沒有什麼學習效果的。
誰想到,沒過幾年,倒是在社交平台刮起了另一種打卡風——自律vlog。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人熱衷于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自己堅持早起、每日鍛煉、認真學習的自律狀态視頻,後來就有不少人跟風,“自律vlog”也為社交平台的内容生産注入了“新力量”。
翻翻那些粉絲量不少的自律博主發布的視頻,鏡頭大都千篇一律:大飄窗空鏡頭;鬧鐘一響就起床,一分鐘都不賴床;吃精美的早餐;to do list;仔細做筆記;背誦學習……這些鏡頭的潛台詞都是:“看,我把自己的生活掌控得多好。”
後來,“自律vlog”這條賽道越來越卷。由于表現自律也沒别的形式,翻來覆去也就那麼點内容,大家就在起床時間上“卷”起,起床時間從7點“卷”到3點,甚至還出現了“24小時學習挑戰”,時間的投入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甚至感覺像自虐,我在他們的視頻裡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後來,我索性就把自律博主的視頻當成一種奇觀來看。
仔細想想,這些标榜早起學習的人,何嘗不是在販賣焦慮呢?發視頻的大多數人隻是在觀衆面前“表演自律”,他們抓住的正是一些人不能掌控自己的焦慮心理。人們無法窺探到博主真實的生活,隻是通過視頻跟着自律博主“自律”,起到的隻是心理上的“安慰劑”的作用——“不管怎麼說,總是做了點什麼”,也算對自己有了一些交代,這樣内心便不再那麼焦慮。
但大多數情況下 “安慰劑”起到的也隻是“安慰”作用,自律的效果如何,沒有機會也沒有場合進行量化檢驗。倒是不久之前的一個新聞,讓人們對自律博主的學習效果存疑。一位粉絲很多的自律博主,每天早起認真學習,兢兢業業發布視頻,最後結果高考考了個大專,引發網友的群嘲。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新聞倒是自律博主量化檢驗學習效果的一個注腳。而這次“翻車”的結果,也不得不提起那句大俗話“真正自律的人,是沒有時間發視頻的”,這句話俗歸俗,确實是有道理的。投入大量時間剪視頻的人,學習的時間怎麼會像他們視頻中的那樣多?
當然,還需要看到的是,自律博主風靡社交平台的時代背景。自律作為努力的代名詞,是随着競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漸漸興起的。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大學時期,我的校園生活還是十分松弛的,但等到讀研時期,同學之間的競争明顯有了張力。
這也難怪,自律博主視頻的受衆大都是年輕人,在學校,同侪之間有競争;進入了社會,工作上也有競争,這就直接造成了人們對“自律”有很大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麼看,“自律博主”能興起也不意外。
但,仔細想想,真的要從學習來看,自律博主的那套日常,其實是很偷懶的操作。固定流程的潛台詞是,隻要按照那樣做了就會取得一個好結果。但真正實踐了的人往往會發現結果與預期相悖,還有睡眠不足的副作用。
有過學習經驗的人都明白,投入時間隻是保證學習效果的一個條件,真正難以“複制”的進步秘訣,則是能随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因而,與其跟着自律博主“自律”,不如多讀讀書,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